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2年3月震惊中国金融界“南京爱立信熊猫倒戈”事件的主要内容是:该公司提前还清了从几家中资银行贷出的近20亿元人民币的款项,转而向外资银行贷款。这一行动使相关中资银行扼腕痛心。南京爱立信熊猫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131.8亿元,净利润6.05亿元。这样一家企业,对中资银行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据报道,南京爱立信熊猫“倒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与一种新兴的融资工具——无追索权的保理业务有关。由中国当前的信用体系状况及相关配套条件不成熟,中资银行开展该项业务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但融入国际环境的市场竞争并不会理会中国…  相似文献   

2.
吴秋强 《福建金融》2002,(10):28-29
我国加入WTO时间不长,中资银行就面临着严峻的业务竞争。本文剖析了不久前发生在南京的爱立信熊猫通讯有限公司倒戈中资银行事件的原因,阐释了当前中资银行面临的挑战以及迎接外资银行业务竞争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年初以来,花旗银行在中国金融业连施妙手,制造出了一连串的新闻号外,令金融业一时眼花缭乱.先是花旗银行成为第一家获准在中国经营全面外汇业务的外资银行而轰动一时;此后不久,南京爱立信熊猫公司"倒戈",提前还贷撤离中资银行投奔花旗门下,令银行业震惊不已;接下来,又有一位上海市民到人民法院状告花旗银行,称因不愿交纳银行规定的服务费而被拒绝开户;此案未定,又有消息说,一份由国内商业银行撰写的关于花旗银行"定价策略"的分析报告,送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有关部门.这份报告直指花旗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定价策略,对花旗银行享受的"超国民待遇"愤愤不平,提出了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应一视同仁.  相似文献   

4.
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业的入世保护期结束,WTO框架内最后一张"保护伞"彻底消失.外资银行的进入给我国金融体系带来一定的冲击,不仅中资银行将丧失越来越多的优质客户,而且削弱了我国政府的经济控制力. 早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外资银行已频频出招.南京爱立信倒戈花旗银行,天津的摩托罗拉公司转向大通银行天津分行,厦门戴尔中国总部启用香港汇丰银行电子化交易产品.为吸引更多的个人客户,外资银行个人账户的起存金不断下调.有些外资银行的理财账户起存仅l万美元,与中资银行的5万元人民币相差缩小.几年前,国内银行业只不过是在惊呼"狼来了",而如今,中国银行业已经跨入"与狼共舞"的年代,银行业竞争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5.
不久以前,所谓的南京爱立信"倒戈"事件,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其中,许多财经媒体连篇累牍地说三道四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媒体之所以如此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炒作的目的,但是透过这一小小的事件,我们还是不难感受到这样的信息:外资银行真的来了!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南京爱立信公司凑足巨资提前还清了南京工商银行、交通银行19.9亿元(含有追索权的保理业务)贷款,转而再向花旗银行上海分行贷回同样数额的巨款.此事件已在江苏金融业产生强烈震荡,业界人士更是开始担心此次爱立信倒戈事件会在业内引起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7.
《银行家》2003,(1):57-61
爱立信倒戈: 中外银行竞争第一枪 2002年3月,南京爱立信熊猫移动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提前偿还了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共计19.9亿元的贷款,转向花旗银行贷得同样的巨款.这一举动,引发了国内银行业的巨大震动.随后,浦发银行杭州分行迅速推出"公司金融VIP服务模式",圈定自己的首批重点客户.民生银行也接连推出买方付息票据贴现、外汇票据买断、保理和民生集团网、个人委托贷款等新业务品种.国内银行业开始投入更多资源来争取高端客户.  相似文献   

8.
随着金融业开放格局的日渐形成,中资银行面临着来自境外跨国金融集团的巨大挑战。被媒体称为中外银行业正面交锋标志性事件的南京爱立信“倒戈”事件,为中资银行尽快拓展业务范围、加强业务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敲响了警钟。与此同时,与之相关的保理业务也受到了业界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综合性贸易融资结算方式,近年来,保理业务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在西欧和亚太地区基本取代了信用证。保理业务在我国属于新鲜事物,以前是鲜为人知,目前是稀为人用。为此,本文将对保理业务的基本内容进行介绍,分析目前我国保理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就推动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余翔 《新疆金融》2006,(6):39-40
外资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伴随着金融业的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发挥着其他银行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自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获准在北京设立首家代表处、1981年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第一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以来,发展迅猛,地位日益显现。特别是入世后几年间,伴随人民币业务的开放,外资银行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拓展业务步伐,再次“抢滩”中国市场。如南京爱立信“倒戈”事件、汇丰、花旗、美国银行入股10多家中资银行以及外资银行针对中国内地中高端客户率先推出的网上银行、个性化  相似文献   

10.
"南京爱立信事件"在我国金融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怎么看待和评价这一"事件",在京的部分金融专家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景影 《银行家》2002,(12):110-112
爱立信事件 将来人们谈起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程的时候,"爱立信事件"是不能被忽略的.南京爱立信是目前南京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南京"爱立信事件"中的主角是其下属两个企业之一的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这家公司被交通银行南京分行称为"为数不多的优质客户之一".在外经贸部公布的2000年-2001年度中国外资企业500强中,按企业的销售收入排名,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名列第八.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南京爱立信熊猫事件之后,工商行江苏分行在南京召开恳谈会,邀请33家跨国公司,试图将可能效法爱立信的外资企业用“感情”捆绑起来。一家跨国公司的财务人员表示:“中资银行管理较混乱,程序僵化,反应太迟钝。改善服务,决不是喊口号就可以解决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于去年12月加入了世贸组织,按照有关承诺,我国将逐步开放金融市场。至今才几个月的时间,中国金融业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从近期媒体获悉,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和东亚银行已先后获准可以为中国居民提供服务;接着又获悉南京“爱立信”的倒戈事件;有的省省外外资银行的外汇贷款已占本省中资银行外汇贷款余额的13强;据悉,台湾世华银行、漳化银行也已获准在大陆设立办事处,他们将进攻融资不易的台资中小企业,等等。可以预计随着2006年12月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时间的逐步迫近,形势将发展得更快,也将发生更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金融行业的知识产权隐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以来,在经历了“南京爱立信倒戈”、“浙江庆丰印染喜新厌旧”等风波之后,国内金融界日前再一次被“花旗银行抢注专利事件”所震惊。一时问,“外资抢注中国专利”、“中外银行要打专利战”、“内地银行将陷专利囚笼”等变得沸沸扬扬。据资料显示,从1992年到现在,花旗银行在国家专利局申请的专利已达19项,而且这些申请均已进入了最后审批阶段。一旦审批成功,中资银行今后在开展某些业务时,将有可能面临象国内DVD厂家被迫向外商交纳专利费一样的尴尬境地。更为重要的是,国内银行以后一旦与其同台竞争,稍越雷池就有可能面临被挤出市场的危机。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花旗银行所申请的19项专利,见下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加入WTO后,银行业受到的冲击似乎首当其冲。以上海等大城市为主战场的中外金融机构竞争异常激烈。先是“南京爱立信倒戈事件”,爱立信公司提前归还交通银行的贷款而转向与花旗银行合作,引起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越事件本身。花旗银行向南京爱立信公司提供的无追溯权的应收账  相似文献   

16.
2007年3月20日,银监会批准花旗、汇丰、渣打、东亚四家外资银行成立在华法人银行,允许其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从此,中国银行业正式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开始享受与中资银行同等的国民待遇.从现状来看,由于"信任认知",境内居民对外资银行从"接触"到"接受",将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观望期",短期内市场格局将不会大变.然而,这并不是说中资银行可以高枕无忧,外资银行尤其是其母行在产品、管理、服务、资源等方面强大的优势无疑是对中资银行长远发展的巨大冲击与挑战.中资银行完善自身不足、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任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在失去了政策壁垒的保护伞后,中资银行,尤其是多年来吃惯了大锅饭的国有银行,纷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其实,在中国本土市场苦心经营多年,如论"块头",在这些立足未稳的外资行面前,中资银行可以说是占尽优势的.不过,商场毕竟有别于"相扑场",仅凭"块头"尚难以获取最终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外资对中资银行的产权渗透与我国银行业的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海外战略投资者参股中资银行是一种双方都有内生需求的股权交易.但外资对中资银行的产权渗透是一把"双刃剑",中资银行要想借外资入股之机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加强内部改革以取得实效,否则又会面临新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博览》2002,(6):24
近十年内,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战略目标并不是整个中国市场,而是要抢占国内金融服务业市场中利润最丰厚的高端市场.这里所谓的"高端市场",在地域上主要是中国沿海和内陆的中心城市,在客户群体上主要包括跨国公司在华的合资企业、中国居民中的高收入阶层以及一部分优秀的中国民营企业.高端市场才是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竞争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20.
田策 《银行家》2002,(10):94-95
一些外资银行挂出了免战牌,表现出了温和的态度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近一年了,中国政府也正在按照事先承诺逐步向外资银行开放中国的金融市场.事先媒体为中国的银行业多次拉响了警报,言称"狼来了".然而,在入世后的短短的一年中,除了爱立信公司倒戈花旗银行外,中资银行并没有切实感到其他来自外资银行的真正冲击,相反,倒是外资银行首先挂出了免战牌,表现出了温和的态度,言称中外资银行合作大于竞争.这些情况多少出乎人们事先的预料,究竟这是外资银行在中国没有形成气候前的一种缓兵之计,还是媒体过分夸大了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挑战,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外资银行业内人士自身的分析,能够得到一个初步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