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深交所A股民营上市公司2013—2020年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报告文本语调分析,本文研究了管理层语调操纵与内部人减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语调操纵与当年上市公司内部人减持情况呈正相关关系,表明管理层存在语调操纵嫌疑,会帮助自身或其他内部人减持实现超额收益。机制检验表明,投资者情绪和媒体关注度在管理层语调操纵加剧内部人减持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公司所在省份投机文化浓厚、行业竞争程度较低以及信息透明度较差的样本中,管理层语调操纵对内部人减持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研究结论证明,管理层会对文本语调进行调整,以误导投资者、吸引媒体关注,进而高位减持获利。本文结论对投资者加强自身培养、认清文本操纵真相以及监管机构强化文本信息披露管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股市六热点     
国有股减持最值得关注专业人士几乎异口同声,减持将直接影响市场。多数人认为多赢的减持方案迟早会出台,国有股减持经过2次“试错”之后,正在向有利于投资者的方向转化。目前,管理层考虑用一种变通方式回购流通股,对流通股东进行补偿,尽量缩小减持对市场的冲击。监管严打不松手2001年,上市公司造假不断曝光,2002年,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将提上日程。年前刚刚结束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监管仍然是重中之重。统一指数机会很大业界预言,今年统一指数定会出台,当前相对较低的股价,为统一指数的推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  相似文献   

3.
叶会  陈君萍 《财贸研究》2022,33(2):80-96
以A股上市公司在2009—2019年发生的并购重组事件为样本,考察内部人减持自利动机对并购业绩承诺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前一年的限售股解禁比例对并购业绩承诺的使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有业绩承诺的公司,内部人在并购后会进行更频繁和更大规模的减持,并且能够从减持中获取更高的长期超额回报。拓展性检验结果显示:融资融券制度和减持新规可以有效抑制内部人减持自利动机驱动的并购业绩承诺;当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越不利、管理层短视程度越高时,内部人减持自利动机对并购业绩承诺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4.
《财经界》2001,(7)
自从中共中央在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国有股减持以来,理论界和市场及政界人士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其间管理层曾推出过两家上市公司减持试点,最近国务院又颁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减持办法》),国有股减持进入实施阶段。由于国有股减持涉及面广,牵动社会各方,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必须严密论证,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我们认为,要顺利实施国有股减持特别是大规模的减持,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严密论证科学决策——国有股减持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中共中央在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国有股减持以来,理论界和市场及政界人士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其间管理层曾推出过两家上市公司减持试点,最近国务院又颁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减持办法》),国有股减持进入实施阶段。由于国有股减持涉及面广,牵动社会各方,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必须严密论证,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我们认为,要顺利实施国有股减持特别是大规模的减持,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郎咸平 《新财富》2001,(11):24-25
长期疏于监管,导致大户和庄家形成了操纵的“惯性行为”,酿就的苦果就是大户有了与监管部门更大的博弈实力。在此次国有股减持过程中,这一苦果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7.
高琨  田野 《中国工商》2005,(6):76-83
十年来,反反复复国有股减持,造成了中国股市一次一次的起起落落。国有股减持在这10年屡试屡败,股市在一次又一次的振荡中血雨腥风。在屡次尝试和失败的过程中,无论是管理层、学术层还是其他市场参与者,都已经逐步达成共识,即股权分置问题不解决,中国股市难以健康发展。解决“股权分置”最终拿出的将会是什么样的方案?是否意味着中国股市迎来了一个重大的转折?中间的利益如何博弈?在搜狐财经股权分置沙龙上,学者们就此问题进行了激辩。  相似文献   

8.
行业差异与大股东减持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股东减持行为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并非由个别行业的异常值引起,而在行业间普遍存在,行业差异对于大股东减持行为具有稳定的解释力度。导致大股东减持行为出现行业差异的因素,包括行业前期减持水平、行业前期生命周期及行业前期现金股利水平,若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前期减持力度越大或其属于成熟性行业或衰退性行业,或者上市公司前期发放现金股利水平越高,那么当前大股东减持的力度越小。在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并不十分健全、投资者保护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情形下,监管部门在确定重点监管行业时,只有根据各行业的具体情况实施有差别的监管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证券市场1999至2008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考察违规监管对管理层薪酬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外部监管在解决第一类委托代理问题过程中的公司治理功能,发现国有企业更为注重其外部声誉和社会形象;当公司发生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处罚后,公司会对主要责任人进行现金薪酬处罚,从而约束管理层的市场行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部违规监管会显著影响管理层薪酬,对管理层进行薪酬处罚能有效约束管理层行为,从而减少公司的违法违规事件。因此,外部违规监管在缓解股东与高管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中发挥了显著的公司治理功能。另外,相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对国有企业的违规监管处罚能更好的发挥监管的公司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从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以来,资本市场不断涌现出高管"精准"减持套现,涉嫌内幕交易的现象,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以吉峰农机为例,分析了其高管通过减持套现涉嫌内幕交易的过程,并对如何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监管与惩罚机制和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财经界》2001,(7)
我国上市公司国有非流通股份的过度集中,严重制约了我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以两倍以上的资产控制一倍的资源更是国有资产的重大浪费。因此,多年以来,管理层与市场一直在从理论与实践上探索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的可能性。2001年6月12日《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减持办法》)的发布,意味着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标志的证券市场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加深对《减持办法》的理解必将有助于本办法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国有非流通股份的过度集中,严重制约了我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以两倍以上的资产控制一倍的资源更是国有资产的重大浪费。因此,多年以来,管理层与市场一直在从理论与实践上探索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的可能性。2001年6月12日《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减持办法》)的发布,意味着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标志的证券市场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加深对《减持办法》的理解必将有助于本办法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13.
员工持股计划是企业借助利益共享长效机制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手段,但实操层面不乏高管参与情形下的"另类减持"、盈余管理等现象。作为企业利益主体和内部信息人,高管参与员工持股计划与事后的异质性减持行为间是否存在"猫腻"?本文以员工持股减持择时的异质性为切入点,基于管理层自利行为视角深度剖析员工持股计划完成后减持行为的动机和市场反应。研究发现,向利益相关者传递正面信号是我国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重要动机;异质性择时会影响减持后的市场反应,且高管异质性特征会体现在减持的择时行为之中,员工持股计划减持的"猫腻"存在,即高管自利行为是员工持股计划减持择时的重要动机,并且"解锁立减"往往是内部人的短期套利行为,而"长期持有后减持"是内部人的"高位套现"行为。  相似文献   

14.
国有股问题是历史问题,国有股减持首先要尊重历史,其次要把握正确的方向,处理好国有股的定价,协调好国家、企业和投资者三方的利益。国有股减持不一定非要在资本市场上解决,条条大路通罗马。国有股减持也需要相应的法规来指导,可以先立法,后减持;在减持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与全流通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何宏莲 《商业研究》2007,(7):107-109
目前管理层收购(MBO)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叫停管理层收购的呼声居高不下,MBO与国有资产流失并不存在必然联系,法律的滞后是造成管理层收购过程中固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只有解决我国国有资产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才可能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李稻葵 《新财富》2008,(5):24-25
中国股市大幅下跌的深层原因是股权分置改革所承诺的非流通股解禁带来的剧痛,股改前期的补偿机制所引发的大牛市,像一针麻醉药,让人暂时忘记了非流通股减持这一痛苦的事实。麻药的退去比人们想象的还快,毕竟今天主导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比以往的散户更加理性。根本上讲,监管层的政策重点应放在加强监管、改进上市公司的会计制度上,大力推动上市公司以各种实际的措施回馈投资者。短期内,延缓解禁股减持的速度,以减缓改革的剧痛,也符合改革的逻辑。  相似文献   

17.
毛宇宁 《北方经贸》2001,(11):13-15
从国有股的历史背景及减持的目的入手,重点剖析了国有股今后可能适用的减持方案,阐述各种方案的操作思路,评价了其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对象。针对国有股减持过程中应注意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非流通股陆续解禁,高管实现了财富梦想,点燃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但由于监管体系的不健全,法律规范的欠缺,高管违法减持现象频繁发生,严重打击中小投资者信心,引起市场动荡。本文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截止2014年底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披露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减持数据进行分析,考察我国创业板高管减持现状,并深入分析其减持动因与外部影响,并对如何构建规范的高管减持体系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海波 《北方经贸》2015,(4):178-179
大股东股份增减制度赋予了大股东增减持本公司股票的强烈动机,增减持事件也日益常态化;因为大股东比公司中小股东以及潜在普通投资者掌握更准确、更及时的信息,他们的增持或减持自然被市场广泛关注.通过研究隆平高科的增持行为,对管理层股东发布增持公告前后隆平高科的主要业绩指标进行研究,报告了该公司大股东增持的全过程,为其他上市公司增持股票行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MBO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定价不公、融资困难、信息披露不完整等,这些都与我国的经济法律环境相关联。也正是由于我国企业自我约束力和外部监管机制尚不完善,才会在管理层收购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本文先阐述了管理层收购的内涵,指出了管理层收购的融资问题和定价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