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琦 《时代经贸》2012,(22):117-117
股权激励是公司按照约定给予高级管理人员公司股权,使其能够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决策、分享公司利润、承担公司风险,从而更加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公司股权激励按照基本权利义务关系的不同,可分为现股激励、期股激励和期权激励。我国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是期权激励。为逐步规范和完善股权激励的实施,我国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为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高管股权激励与核心技术人员股权激励差异的视角,以2014-2018年信息技术行业中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股权激励、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研发支出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管股权激励强度对公司研发支出形成显著负向影响,每增加一单位的高管股权激励强度会使研发支出强度减少7.4%;而核心技术人员股权激励强度对公司研发支出水平形成显著的正向影响,每增加一单位的核心技术人员股权激励强度能使研发支出强度提高5.2%;此外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研发支出水平形成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股权集中度对核心技术人员股权激励强度与研发支出水平之间的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这一结论表明企业在设计股权激励实施计划时,更应关注对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同时应综合考虑企业的股权结构可能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从而对股权激励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对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的目的是使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一致,从而减少代理成本,达到保护股东利益的效果。中国自2006年正式颁布法规对管理层股权激励进行规范,其实际效果如何?文章以2006年已经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为样本,对实施前后全体股东的利益和中小股东的利益情况、实施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股东利益情况分别进行研究,得出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全体股东有利,同时并未影响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程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栩 《经济师》2008,(4):80-8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少。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股票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比重较低。股权激励的具体方式以股票期权方式为主,用于激励的标的股票来源较广。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以非国有企业为主,行业分布比较分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产业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比例较高。文章同时提出了推进股权激励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股权激励起源和实践的阐述,对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现状、股权激励的方案设计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股权激励如何贴合公司实际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和约束,使股权激励真正成为上市公司习之如常、用之如常的制度工具。  相似文献   

6.
曹阳 《时代经贸》2011,(16):22-22
我国于2005年5月实施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股权分置改革,并促使我国股票市场顺利转型。同年,新《公司法》和新《证券法》出台,2006年我国证监会和国资委有关企业股权激励实施和管理法规出台并实施。在上述法规制度的推动下,曾经阻挠我国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制度障碍被逐渐清除,企业对股权激励的热情空前高涨。在2006年至2010年间,共有一百多家企业(终止实施的公司除外)实施了股权激励,但是,股权激励的实施结果却备受质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5—2007年中国A股市场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及其配对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法,考察了股权激励与财务重述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要显著高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相比基于业绩的股权激励模式,实施基于股价的股权激励模式的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更高。研究结论支持了有股权激励尤其有基于股价的股权激励模式的上市公司经营者可能有短期盈余操纵行为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冯星  贾尚晖 《生产力研究》2014,(2):113-117,122
我国上市公司从2006年开始实施规范的股权激励,至2012年底已经有307家公司先后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对于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动机是什么,以往的研究尚存在争议。文章首先回顾了关于股权激励动机的主要观点,然后专门针对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引入Black-Scholes模型并加以整理,对实施股权激励动机的强弱加以衡量,从公司治理、成长性、公司性质三个方面加以检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主要基于激励动机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相似文献   

9.
杨莎 《新经济》2014,(29):3-4
本文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从动机上看治理困境使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积极性不够,从过程上看审批程序繁杂使股权激励操作难度加大,从效果上看资本市场的弱有效性使股权激励效用不足,这是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主要障碍。对此,本文建议从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司治理,合理简化审批和操作程序,逐步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三方面改进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  相似文献   

10.
股权激励是一种有效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长效激励制度。在我国,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行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实施股权激励,而股权激励是否真能如预期提高公司绩效,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以2010年54家实施股权激励的主板上市公司为例,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对我国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现状进行介绍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股权激励制度实施过程中,由激励股权①在激励对象间的分布形成的分布结构是除激励股权绝对数量之外另一个影响股权激励绩效的重要因素.但国内外现有研究却鲜有论及.本文利用实施股权激励的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阐明了高管层激励股权分布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形成的激励股权分布结构②,并进一步的研究了其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趋向选择平均的激励股权分布结构;激励股权分布结构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公司规模和股权集中度.公司规模越大、股权集中度越低,公司越易形成不均匀的激励股权分布结构;公司规模越小、股权集中度越高,则越易形成均匀的激励股权分布结构.这一方面体现了公司规模和股权集中度对激励股权分布结构的最大影响,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制定股权激励制度时采纳的依据的范围较狭隘,可能降低股权激励制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公司的经理人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薪酬激励模式,已被认为是公司治理中非常重要的机制之一,它能够通过高管人员以各种形式持有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使股东利益与经理人的利益趋于一致,以此来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而股权激励的实施很可能会诱使经理人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那么股权激励是如何影响经理人的盈余管理行为呢?笔者利用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出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规模,并通过对比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前后的盈余管理规模,来探索股权激励计划对经理人盈余管理规模的影响.同时笔者利用不同的模型来估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规模,以保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理人在股权激励实施前的盈余管理规模要显著高于股权激励实施之后,存在股权激励事前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在上市的股份制公司里,内部控制制度和股权激励制度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是股权激励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股权激励制度的合理执行,可以降低内部控制的成本,弥补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股权激励作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一项长期激励机制,将企业经营者、股东利益、公司的长远发展结合在一起,从而促使公司经营者在谋求公司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现代企业理论和国内外的实践表明,股权激励对于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善委托代理关系、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股权激励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相关配套法规政策是股权激励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现状进行了描述,包括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在制度上的发展和股权激励的模式及其特点等.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尚未完善,实践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文针对股权激励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在宏观经济环境和公司治理结构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已经成为国内外公司治理的重要发展趋势.然而,由于特殊的制度背景与经济环境等原因,国内公司实施高管股权激励尤为困难.诸多问题在不同制度背景的企业中大不相同.本文以股权激励理论为背景,考察股权激励效果国内外实证结果后,分别针对国企与私企的股权激励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司股权相对集中,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容易受到控股股东的影响.鉴于此,文章基于股权激励的行为引导效应和信号传递效应,以2009-2015年推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剖析了在不同性质控股股东的调节作用下,股权激励的实施对信贷契约选择的不同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国有控股公司的股权激励容易诱发管理层对信贷资金(特别是长期信贷资金)的偏好,而政府干预所形成的预算软约束使银行只能通过提高利率进行自我保护.第二,非国有控股股东对股权激励效应的调节作用与其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分离情况密切相关.当两权匹配时,股权激励能够缓解管理层代理问题,此时银行预期债务企业的内部治理水平提升,从而公司可获得宽松的信贷契约;而当两权分离时,股权激励容易产生合谋效应,此时银行预期债务企业的内部治理水平降低,进而提出更加严苛的信贷契约条件.文章拓展了股权激励治理效应的研究,而且对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有效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谢闰  李二勇 《时代经贸》2012,(24):187-188
股权激励制度作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手段之一,使经营者薪酬与企业绩效联系在一起,促使经营者减少短期行为,提高管理效率。但是,我国股权激励制度激励效应却并不明显,本文分析了股权激励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拟实施的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正>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是为了调和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矛盾,使公司的经营者获取部分股权,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和利润分享,同时承担风险。股权激励是公司所有者对经营者一种长期的激励制度,激励经营者为公司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20.
股权激励能否真实有效地缓解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话题。本文以2010—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我国股权激励计划为诱因,考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动因。本文探讨了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期间及计划实施完成后的业绩表现,发现公司业绩在激励计划实施期间表现优异,但是之后,业绩出现大幅度下滑。在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期间,本文并没有找到公司使用四种传统盈余管理方法——对应计利润、销售额、生产成本与酌情费用操纵的证据。深入研究后发现,在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期间,公司高管会通过频繁的并购活动来操纵公司当期利润,然而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完成后,高管不再专注于并购活动对公司当期利润的影响。本文为监管部门有效监管上市公司并购活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