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描述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基地与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关系,分析世界制造业中心形成、转移分散的历史进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新特点,研究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以及相应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用产业集群承接国际制造业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作为构造地方产业体系的有效组织形式,在提高地方产业竞争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制造业转移有助于整合各国资源,提升各国产业竞争力。结合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新特点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用产业集群承接国际制造业的转移是增强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杜建耀  李芊蕾 《特区经济》2006,210(7):28-29
当前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给上海制造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上海制造业应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以信息化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以产业集聚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而以发展跨国投资带动制造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叶生新 《改革与战略》2011,27(6):126-128,138
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南宁市大力发展制造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带来的国际市场和合作机遇,南宁高新区的产业基础优势以及东部地区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赋予了南宁高新区发展制造业的良好机遇并提供了良好条件。文章认为,南宁高新区打造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必须转变职能、加强技术创新、开拓国际市场和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5.
广东家电产业是国内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之一,在全国家电生产制造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方面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承接制造业转移是我国改造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研究全球制造业转移的趋势,并据此制定和调整广东省的家电产业政策,是增强广东家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电子制造业的发展和全球电子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在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电子产业群落,主要产品有家用电器等消费类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及其终端产品,计算机网络设备及终端和外设产品等。  相似文献   

7.
国际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具有许多趋势和特点,将给我市构筑环杭州湾产业带,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带来许多新机遇。宁波应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实施产业立市战略,着力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8.
张峰 《港口经济》2013,(1):19-21
本文从国际航运中心转移的角度分析了一国制造业兴衰与航运之间的关系,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的历史也就是国际航运中心转移的历史。国际航运与国际分工是相互促进的,国际分工的发展,促进了航运业的发展。因此,一国航运业的发达程度体现了其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制造业的兴衰从而实体经济的兴衰决定了一国经济的兴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航运经济,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家十分重视装备制造业发展,西部作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老工业基地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国际、国内都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变,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深圳已经建立起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国内最具备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城市之一。深圳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重点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转移,主动切入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条,强化先进制造技术的自主创新,着力向制造业产业链高增殖性的两端转移,构建以高技术为先导、创新型、生态型、集聚型和节约型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转向了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加工业 国际服务业向中国转移的速度逐渐加快  相似文献   

12.
从外商直接投资看江苏制造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华 《特区经济》2005,(10):65-66
一、国际产业转移与江苏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国际产业转移大多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或是从技术领先国家向其他国家扩散。从20世纪70至80年代,国际产业转移大多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技术优势是导致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一国拥有领先的技术是别国产业进入改国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国际产业转移和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总体状况 (一)新时期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全球第三次产业转移逐步兴起,并且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首先是服务性行业成为对外投资的重点,是美国为例,其服务性行业自1998年以后对外投资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制造业也在开始新一轮的转移,给我国制造业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中国制造业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抓住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积极融入国际大分工是当前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永新 《新西部(上)》2007,(7X):207-207,206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面临市场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我国的制造业面临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世界制造业在向中国转移。目前,跨国公司正在进行全球性调整,将把许多生产制造基地向中国转移。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国内市场,使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世界制造业的生产基地、装备基地和配送基地,这是中国制造业与世界接轨、国际竞争力的大好时机。在这一新的形势下,我国正在加快经济社会结构性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看点提示 当前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呈现三大主要特征。第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行业越来越多。制造业仍然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越来越重要的行业和服务业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重点。第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世界经济史上先后出现过英、德、美、日等4个世界制造业中心。世界制造业中心或称"世界工厂"有其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标志,网络时代世界制造业中心有其新的内涵和特征。中国虽然还称不上"全球配置型"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但其发展趋势是制造业各产业在由"加工型"和"生产车间型"的制造业中心向"全球配置型"的世界制造业中心高级形式转变。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国际转移的重要目标产业。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洲的制造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面临着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珠三角”制造业中的技术。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特点决定了其“生产加工-科研-生产加工:”的发展模式。要顺利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殊三角”制造业必须根据生产要素投入的特点进行发展模式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张欣 《特区经济》2011,(7):66-67
全球化背景下,服务外包正在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内容。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制造业实力雄厚,基础设施完善,具备承接跨国公司外包的坚实基础,应该充分发挥优势,承接外包业务,实现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任晓 《浙江经济》2005,(11):46-47
从战略思路上考量。温州“十一五”时期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在策略安排上,要充分利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制造业结构加快转移带来的机遇,营造条件承接国际制造业的转移。依托并创新现有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加快传统产业先进部门的衍生、外部优势产业的移植和镶嵌,形成本地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