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技术规范》的要求,针对现有地价监测点存在的问题,运用地统计学的理论,利用空间插值充分挖掘地价监测点中的隐含信息,将地价监测点内插生成数字地价模型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武汉市地价动态监测中,利用收集的资料建立武汉市数字地价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实现地价监测在地价时空分析、基准地价更新、地价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评述国内外基准地价更新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国内目前基准地价更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监测点地价测算地价指数,以更新基准地价的新思路.以南京市为案例,利用原土地定级资料、基准地价资料、地价监测点体系信息和土地市场资料,结合国家城镇估价规程,通过测算监测点的地价求取地价指数,进行基准地价更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MapInfo的城市级别基准地价测度技术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区片基准地价与区片面积求取级别基准地价这一更简洁的方法,同时采用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来评估基准地价是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本文首先对目前基准地价的理论和应用进行分析,然后以广东省云浮市的级别基准地价测试为例,介绍了基准地价测算技术和过程,最后讨论了该新方法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介绍大洼县2015年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的基础上,分别在空间和时间维度对其结果的科学性进行分析,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将2015年基准地价更新成果与2009年基准地价进行比较,分析了2015年大洼县基准地价更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借助GIS分析方法对多时点商业基准地价空间变化开展研究,揭示区域城市商业地价空间变化特征与基本规律,探索变化规律的原因。研究方法:IDW空间插值,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研究结论:(1)上升幅度区区段与其所在的商业用地级别基本呈正比,高幅度区在城区中心,商业地价变动幅度与距市中心距离高度敏感;(2)在商业地价的变化影响因素中,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起主要作用;(3)商业地价总体呈上涨的趋势,多中心商业格局趋势会加强,但不同区域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6.
提出建立数字地价模型来进行地价区段划分和确定地价突变区的新方法。通过栅格空间分析的分类区统计功能未生成地价匀质区域,综合划分地价区段。采用空间分析的重分类功能进行聚类分级,得到地价突变区域、地价变化较快区域、地价变化缓慢区域、地价稳定区域,并以金坛市2007年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结果为依据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农用地样点地价评价方法基础上,尝试运用 ArcGIS的Geostastical Analyst模块,对深泽县农用地样点地价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采用Kriging空间插值法对样点地价空间分布模拟分析,插值结果通过相关性检验.空间分布模拟为农用地地价空间结构与分布研究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可视化的分析手段,由于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町以为我国农用地估价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准地价调整探讨——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重庆市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 ,调整基准地价的技术途径有两条 :一是通过市场地价结构分析 ,认识地价结构特点 ,测算地价结构系数 ;二是通过土地收益动态分析 ,认识级差收益变化特点 ,修正级差收益分布模型 ,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 ,以重庆市为例 ,提出了基准地价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以湖南省湘潭市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为基础和平台,探讨城市地价预测方法.研究方法GM(1,1)模型、贝叶斯方法及先行指标法.研究结果(1)GM(1,1)模型对湘潭市区地价水平的历史趋势拟合程度高,预测结果符合湘潭市社会经济及土地市场变化规律;(2)转折点预测的结论是湘潭市城市地价水平将继续上行,短期内不会改变方向.研究结论通过编制城市地价指数,采用GM(1,1)灰色模型、贝叶斯方法及先行指标等对市场地价水平及其波动转折点进行预测分析,是一条较科学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研究地质灾害对城镇住宅地价的影响及城镇住宅基准地价的地质灾害因素修正系数编制。研究方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网格地价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基于兰州市1621个住宅地价调查样点数据的分析显示,地质灾害隐患可导致土地价值的降低,但作用程度在不同土地级别、不同空间位置存在差异,地质灾害对地价产生负作用的极值易出现在各类洪道、沟坡地带;运用兰州市公开出让住宅用地数据进行验算,将网格地价模型和GWR模型法得出的修正系数应用于兰州市基准地价修正法评估,验算结果基本符合兰州市地价实际情况,网格地价模型的验算结果较GWR模型更为平稳。研究结论:地质灾害因素修正系数的空间量化,有助于提高地价评估的准确和客观性;网格地价模型法较GWR模型法更适合当前基准地价修正系数编制。  相似文献   

11.
采用对比分析、归纳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以郑州市为例,研究了住宅用地的特点、集约利用的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1)城镇住宅用地具有用地多、类型多、投资多、分布广的特点;(2)住宅用地属于生活性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不但要体现合理的城市规划与布局,更应体现居住的舒适程度;(3)住宅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包括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率3个因素,宗地基础设施投入程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和基准地价实现程度5个因子;(4)郑州市住宅用地普遍存在过度集约的现象,住宅环境质量不尽人意。研究所建立的住宅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可行的,分用途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对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遵循以价定级的思想,研究了Kriging内插技术在地价空间变异规律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针对城镇基准地价更新中土地定级问题,提出了Kriging内插方法调整土地级别技术.根据安徽省固镇县商业出租市场交易资料,研究了具体的应用方法,最终采用高斯拟合模型进行地价的Kriging内插,生成地价等值线图,并以此为基础,成功的进行固镇县商业出租市场的土地定级.结果表明:Kriging技术能有效降低地价样点丛聚对分级结果的影响,在土地定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开封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为土地规划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基于2000年和2008年土地详查与变更调查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揭示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开封市2000—2008年8a间的土地利用变化中,耕地与未利用地激剧减少,建设用地、园地则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本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增长、经济与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延续且深入国内分级尺度土地类型研究,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为新时期土地类型划分研究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基于主控因素、相对稳定因素及动态因素的研究思路,采用三级分类层次,构建省级尺度土地类型划分指标体系,运用模糊SOFM模型和GIS技术,以河南省为实证案例进行土地类型划分。研究结果:(1)可将河南省划分为39个土地类,3 333个土地型,4 015个土地组,类型结果能反映河南省地域分异规律;(2)分类结果与传统图层叠置法划分结果在空间上存在较高一致性。研究结论:基于GIS和模糊SOFM模型对省级尺度土地类型划分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基于特征价格的两维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从特征价格的视角,构建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两维度分析框架,并对杭州市住宅市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计量分析法。研究结果:住宅特征对住宅价格影响程度的差异性以及住宅特征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了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异。研究结论: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分析框架是有效且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城市规划数据建库能够实现对规划数据的有效管理,满足数据分析、管理、规划和决策的需求,而规划制图强调的是规划要素的符号化表达,两者面向的是不同的需求。因此,需建立一套城市规划制图与建库一体化系统,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提出了基于CAD的城市规划制图与建库一体化设计方案和流程,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该方案可行性,从而使城市规划数据生产与管理具备统一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以及能够实现实时动态更新。  相似文献   

17.
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加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广东省惠州市城市发展现状,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使用强度、土地使用效益和土地生态环境4个方面选取12项指标构建惠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惠州市2009—2013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3年惠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波动状态,2012年的水平为近5年最低值;(2)2013年惠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虽有所改善,但从整体看,研究时段内集约利用水平都处在"较低~中等"等级。惠州市应该努力转变城市土地管理和利用方式,积极探索"低投入,高产出"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实现城市土地配置科学化、布局合理化、使用高效化,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生态敏感性分析指标体系,对沈阳市辖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单因子分析和综合分析,并在ArcGIS支持下,进行空间叠置分析,生成生态敏感性分区图.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合理优化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形成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