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是指通过私募形式投资于非上市企业的权益性资本,或者上市企业非公开交易股权的一种投资方式。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资本市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最主要的特征是投资的高风险和专业性。我国自上世纪未本世纪初引入私募股权投资以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私募股权在我国市场认可度还不高等等,对此应完善法律环境、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私募股权多元化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2.
从投资方式的角度看,私募股权投资是通过私募的形式对非上市公司进行的权益性投资.这种投资方式掀起了一轮中国热潮,几乎全球最重要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都汇聚到了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其发展又面临着海外私募股权基金的严峻挑战,在我国的法律政策不断完善不断明朗之时,发展中国自己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失为正道.  相似文献   

3.
从投资方式的角度看,私募股权投资是通过私募的形式对非上市公司进行的权益性投资。这种投资方式掀起了一轮中国热潮,几乎全球最重要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都汇聚到了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其发展又面临着海外私募股权基金的严峻挑战,在我国的法律政策不断完善不断明朗之时,发展中国自己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失为正道。  相似文献   

4.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投资工具。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断发展和壮大,符合我国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政策和稳步发展金融市场的客观经济规律。同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很好地解决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本文分析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揭示了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如法律法规滞后、退出机制不健全、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等。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其中有规范法律法规,完善PE退出机制,培养专业人才等。正确地认识并良好地疏导PE,才能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进行,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指非公开宣传并向特定投资人募集资金的一种集合投资,它是相对于受政府主管部门监管,向不特定投资人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证券投资基金而言的。私募股权投资者的目的是获取高额收益,而退出渠道的畅通与否关系到其收益能否实现。首次公开发行(IPO)无疑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首要选择,股权转让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另一渠道,而投资失败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则会选择破产清算方式退出。本文对这三种退出方式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私募股权基金法律规制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重要的民间投资力量,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国整个资本市场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对建立和健全我国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无论资金规模,立法水平,较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深入研究私募股权基金的组织形式,充分认识合伙制的优点和特性,以促进多种组织形式的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继我国证券业协会于2014年12月18日发布《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之后,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各项文件来指导和规范众筹平台的发展,本文将从国家相关政策入手,首先对我国股权众筹相关方面的政策进行了概述,在比较深入分析国家政策对股权众筹平台的影响基础上,对我国股权众筹相关政策的完善提出合理建议,促进我国众筹平台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私募基金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不可替代的特殊意义,私募基金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而在近年产生的,规范和引导对其发展十分必要。目前我国的私募基金规模不断扩大,私募基金在国外主要形式有公司制、契约制、有限合伙三种,我国国内目前以公司制和有限合伙制为主,运作模式多样,主要包括私募证券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私募创业投资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创业期"、发展期"和"扩张期",每个阶段特征不同。当前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处在稳定"扩张"阶段,依然存在"官办官营"模式、税收政策激励作用有限以及社会软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应加快现有政府出资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功能上向政府引导基金转变;改善企业所得税法,增强社会资金参与企业创新的潜力;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健全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渠道;壮大中介组织服务体系,加强诚信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0.
纵观金融业发展趋势,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和运营优化的重要“引擎”。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增强了规模经济效应,已经成为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向智能化发展、为客户提供智能投资服务的关键推动力。未来,随着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我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更加普惠、高效、便捷的股权投资服务。本文首先梳理人工智能技术在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应用现状;其次,分析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问题;最后,从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募、投、管、退”全业务流程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立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我国客观存在,并且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应当直面我国私募基金的现状,合理界定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和法律调整的范围,在充分发挥自治性规范作用的前提下,完善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抑价进行研究,分析美元私募基金在我国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所发挥的作用。我们发现虽然现阶段有美元私募基金背景的上市企业抑价率更高,但长期抑价水平呈递减趋势。对相关原因分析后发现:尽管在短期内,我国市场中的美元私募基金未能发挥缓解抑价水平的作用,且“非理性”投资者过激反应效果明显;但随着市场参与方经验的积累,美元私募基金正在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向一个更加理性和成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引入私募股权投资已成为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之一,因此研究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微观视角考察私募股权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总体来看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成长性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国营基金和外资独营基金与企业的成长能力显著正相关,而民营基金对企业成长能力的提高相对较低。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应积极引进外资基金,并正确引导民营基金,使之有效地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难和高等教育改革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本文从经济公平和投资主体的视角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机制变革,借鉴人力资本理论,联系我国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提出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机制的变革仍需解决主体多元化、民营化等深层次问题,以推进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产业投资基金起源于西方的私人股权投资(privateequityinvestment),是一种非公开募集资本,专注于未上市企业的股权投资,并采取基金形式运作的投资工具。我国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最初动因是想利用这种金融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高新产业的发展。然而,特殊的国情却使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逐渐呈现出诸多特点。因此,有必要对国内目前产业投资基金理论进行研究总结,明确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组织模式分析——一个治理结构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产业创新和金融创新的结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正有力地推进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从国际上来看,主要包括公司、信托契约型和有限合伙型。基金设立模式的选择就在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设计有效的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来克服信息不对称,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中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本文从治理结构的角度对不同模式进行分析,认为信托制和有限合伙制都优于公司制,最后结合我国的制度基础提出,目前优先发展信托制应是发展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一个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私募股权基金在我国大量存在且已具相当规模,对社会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相关的法律制度缺位,导致与此有关的问题和争议很多,给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风险,山西在发展私募股权基金的过程中,要创新监管模式,为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法律监管体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组织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近几年中国资本证券市场的繁荣初现,中国本土的私募股权基金在蛰伏多年后,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2007年,总规模为100亿人民币的国内首只人民币合伙制投资基金中新基金获批,更是将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私募股权业正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鉴于此,本文试就我国发展私募基金中的组织模式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