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以来,我国彩电出口多次遭遇一些国家的反倾销调查.2004年美国对中国彩电反倾销案启示我们:积极应对反倾销争取企业单独反倾销税率是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而加强技术创新,努力提高中高端产品的出口比例则是规避国外反倾销的长远之策.  相似文献   

2.
第三方反倾销是指一企业或公司在国外向第三方倾销者提起反倾销或一国愿意在本国领域内代表第三国企业向别国企业提起反倾销。文章从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案入手,分析了第三方反倾销的法律依据、存在原因及局限性,并构建模型对第三方反倾销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中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屡屡受到反倾销诉讼,并且屡屡败诉,尤其以近期彩电反倾销败诉最为触目惊心,使中国彩电企业蒙受到巨大的损失。为此,中国彩电企业应根据不同的目标区域市场,作出不同的战略选择。同时,政府应积极在法律法规、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和建立管理机构等方面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运转环境。  相似文献   

4.
反倾销会促使受影响企业增加对反倾销发起国的非倾销产品的出口(贸易偏转效应),导致非倾销产品在反倾销发起国市场的竞争加剧(竞争促进效应),进而倒逼企业提高非倾销出口产品的质量(出口产品质量溢出效应)。采用2000—2013年企业—产品层面的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受影响企业非倾销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美国对华反倾销显著提高了中国受影响企业非倾销出口产品的质量,具有明显的出口产品质量溢出效应;贸易偏转效应引致竞争促进效应是该质量溢出效应的重要作用机制,因而,对于美国对中国进口依赖度较高、出口目的地较多、企业内等级较高以及国有企业的非倾销产品,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较小;此外,美国对华反倾销在促使受影响的中国企业提高非倾销出口产品质量的同时(产品内效应),也会促使低质量的产品退出出口市场(退出效应),进而提升出口产品的总体质量。中国应采取更加中性的对外贸易政策,实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充分利用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倒逼效应促进出口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定位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屡遭反倾销之诉、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最根本原因之一,近期发生的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案是典型之例。据此案例,再结合欧盟和美国的有关规定、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的承诺及中国市场经济实际发展水平,我们认为应采取的法律对策是:首先在WTO框架下,利用反倾销规则,通过政府间双边谈判,坚决取消中国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定位或消弭其影响;其次加强行业协会的立法,让其和企业根据《入世议定书》规定采取自救措施,向国外反倾销机构力证行业或企业的市场导向性;最后政府在个案上应利用WTO规则作企业的最后保障。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0—2010年期间美国对外反倾销案件,从涉案数量、变化趋势、措施执行率、反倾销税率、涉案金额角度统计分析了美国反倾销的国别特征。分析发现,美国反倾销越来越针对中国,不仅中国涉案数量最多,而且美国对华反倾销措施执行率很高,征收的反倾销税也高,中国涉案总金额最大,对中国进口的影响最广。中国是美国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  相似文献   

7.
陈药 《新智慧》2005,(3):21-22
从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糖精产品发起第一例倾销调查的案件,到近年来美国对我国彩电、木制家具的倾销调查看,我国出口企业遭受的倾销调查不仅数量日益增加,而且发起倾销调查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涉案商品的价值增大。这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也冲击了国内市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反倾销不能不成为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口益重视的问题。本主要就企业构建反倾销会计信息系统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美国对外反倾销的理由,是这些国家的这些商品的销售价格低于正常价值,对美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或损害威胁。但是通过对1980年以来美国对国外进行反倾销调查的数据的分析,我们却发现美国的对外反倾销与其贸易逆差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相关分析表明,美国与某国的贸易逆差越大,对该国提起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就越多。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要使美国减少对中国的反倾销,关键不是争取美国给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待遇,而是缩小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屡遭反倾销起诉,给外贸出口企业带来了很大影响。反倾销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企业产品出口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反倾销会计是反倾销诉讼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对我国的反倾销会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建立较好的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0.
反倾销作为一种比较隐蔽的受WTO许可的贸易保护措施,目前在国际上十分流行.自90年代以来,中国已成为国际上滥用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入世后形势将更加严峻.本文主要从美国和欧盟市场分析中国屡遭反倾销的原因,并结合入世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应对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91~2006年期间的时间序列数据来检验我国在美国遭遇反倾销影响因素,经验检验的结果表明:中美贸易顺差占美国GDP的比重对我国企业在美国遭遇反倾销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美国的贸易保护程度。而美国经济增长率、双边汇率及我国企业在美国的直接投资流量对我国企业在美国遭遇反倾销几乎没有影响,这一结论明显有别于我们的直觉判断。  相似文献   

12.
廖秀健 《全国商情》2006,(10):49-51
2003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商务部先后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木制卧室家具启动反倾销立案调查,涉案企业135家,涉案金额高达10亿美元。次年作出倾销肯定性终裁,涉案中国企业的倾销幅度为0.79%~198.08%,这起涉案最大的反倾销案给中国家具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美国对华发起这场反倾销诉讼既有外因,也有内因;既有宏观原因,也有微观原因。面对美国政府沉重的反倾销税的不利裁决,国内家具企业不应该退出美国市场,而是应考虑如何再重新打入这个市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中国企业遭遇美国反倾销的现状的分析,总结国内外方面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美出口的持续增长,中国成为遭受美国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反倾销已成为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一大实质性障碍。美国对华反倾销存在着一定的贸易转移效应,尤其体现在遭受反倾销诉讼最多的钢铁产业及其他各产业的涉案产品上,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害。中国一方面要维系良好的中美贸易伙伴关系,另一方面要规避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主动寻找出口市场,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同时充分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对美直接投资跨越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5.
应对反倾销     
在当今自由贸易的体制下,倾销和反倾销已经成为各国越来越重要的贸易政策工具,而我国在这一领域无论是理论和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入世后,中国出口企业反倾销环境将很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因此如何有效保护中国产品和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正当权益,就使得对反倾销对策的研究和应用将成为我国出口产品和出口企业无法回避的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实施的反倾销已是中关贸易中的一大问题。中国输美商品遭受美国政府反倾销调查和被制裁的商品总值占中美贸易总值的比重虽不大,但对中国产品反倾销案例目前已经占美国反倾销案例的50%左右,其负面影响很大。且有的反倾销案例已连续三年和三年以上是“0”税率或接近“0”税率,已达到撤诉条件,也有的案例已超过五年,应日落复审,而美方则千方百计地阻挠撤诉和日落,阻碍中国商品的正常贸易。我们应积极应对来自美国的反倾销,捍卫我国出口商品的正当权益。本文就美国反倾销案实践中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反倾销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贸易政策工具.中国是世界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而美国是对华反倾销的重要国家.美国反倾销会计备受国际社会的重视,其对华反倾销做法往往被他国模仿.研究中国近年来应诉反倾销调查失败和成功案例,积极预防和有效抗辩来自美国的反倾销起诉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入世以来,出口产品遭受美国反倾销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本文对2000-2005年期间若干较大的美国对中国反倾销案例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企业遭遇反倾销时放弃应诉和应诉中被裁定为倾销的比例非常高的主要原因,提出面对美国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采取不公平的反倾销政策,中国企业必须构建"备战型"出口产品成本和价值核算体系,产品出口前做好充分准备,被反倾销诉讼时才能处于主动地位,争取胜诉.  相似文献   

19.
廖秀健 《全国商情》2005,(11):72-75
从1998年10月开始,美国政府对中国三十多家浓缩苹果汁企业展开反倾销调查,面对美国商务部不公正的终裁,业内企业勇敢地将美国商务部起诉到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最终大获全胜。该案成功的诉讼经验表明,只要企业正视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的重要作用,借助美国的反倾销司法审查法律手段,在充分分析案情、运用有效的诉讼策略的基础上勇于起诉,成功地挑战美国政府不公平的反倾销裁决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然而中国企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诉讼,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外国反倾销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为此,本文通过调查近年来中国企业遇到的反倾销现状及问题,分析应对反倾销现状的改善情况,提出一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