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跨行业水权交易的北京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短缺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北京市面临在不增加用水总量的条件下提升水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假设水权可以交易,本文主张运用制度创新手段,在用水定额和用水配额的基础上首次提出跨行业水权交易的创新模式,构建了跨行业水权交易体系模型,并从定额管理、配额管理和水权交易市场三方面设计了实现系统运行的机制,最后以工业和农业的水权交易为例,验证了这一制度能够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建立水权市场和水权交易制度是一种必然趋势,其中水权初次配置的定价模式是一项关键性核心问题。本文以北京市民用水价历史变化作为一个马尔可夫过程进行建模分析,对京津冀水权制度建设中的初次配置水价模式和水权市场的运行情况进行预测,并对京津冀水权市场建设提出了多项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水权运营指水权制度的运行及水资源的产业化经营.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是指市场在配置资源和生产力要素中发挥根本性作用.水权运营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实现涉及的方面很多,主要表现在水权配置和转让(交易)、水价格及其机制、水资源治理与保护和开发与利用各环节.主要途径(方式)有培育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水权运营、水权运营市场建设、水权运营产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主要条件有水权运营制度改革、制定和颁布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全民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意识(理念).关注和研究水权运营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是水权市场健康发展的要求,是法学、经济学多学科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配置中的产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代产权理论得知,有效的产权结构可激励人们将外部性内在化。促使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水权是产权理论在水资源管理中的运用,由于我国水权制度还不明晰,因而未能达到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的目的。文章借鉴国外水权制度经验,对水资源产权如何在水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做出了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不仅具有经济价值,更具生态价值,在取水权的流转中,国家作为水资源的所有者,公权力的干预必不可少.取水权的流转需要即时的信息沟通和规范的交易流程,政府应当主导构建取水权流转平台,政府参与取水权的流转对实现水资源的持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水资源用途管制制度是促进和规范取水权流转的基础性制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国外水权制度,分析了公共水权理论和公共资源管理的基本特征,认为水资源的初始分配权以国家调控为主,再次分配以市场微观调节为主。并从水权交易机制、水价机制、产业结构调整和政府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水需求调控的综合对策措施研究,为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用水效率服务。  相似文献   

7.
我国不仅存在水量性缺水,由水环境污染导致的水质性缺水也不容忽视。借鉴和发展工业企业投资农业节水工程置换水量的“以量易量”水权交易,工业企业投资水污染治理工程置换水量的“以质易量”水权交易可以有效缓解水质性缺水,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我国水权交易实践和水权交易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水污染治理市场化多元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为实施“以质易量”水权交易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和条件;应完善水权确权登记,发展水权交易两级市场,加强水资源二维监测,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和激励政策,积极推进“以质易量”水权交易模式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水资源所有权,水权是一个独立的概念,我国水权交易经历了由绝对禁止到法律有条件地允许的过程。滨海新区地理位置特殊,水资源需求量大,水权制度的健全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滨海新区的建设进程。在国家政策法规的引导下,遵循法的公平和效率原则,逐步完善区域内水量分配、水权初始分配和水权市场制度,积极探索水权转让的途径,为我国水权法律制度的完善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但是由于其有限性,使得水资源危机越来越严重。长期以来,我国利用计划经济手段来调配水资源,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由于权属不明,缺乏利益激励和刺激机制,水价背离价值,不能体现供求关系,导致用水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严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渐完善,建立水权制度、允许水权交易,是我国管理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任璐 《大众商务》2010,(16):263-263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不可替代的一种基本自然资源。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分布很不均衡的国家。伴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加剧,水资源市场配置问题已成为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问题,如何完善中国的水权制度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企业所有权的演进过程也是企业所有权理论不断发展的过程,企业所有权的内涵经历了从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到两者之间匹配的演变。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以两权分离为基础,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又产生了代理成本,所以,解决委托成本问题的最终办法是在某种程度上将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身份合二为一。作为一种制度创新,MBO对于企业的有效整合、代理成本的降低、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以及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都有重要意义。MBO不能完全取代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二为一并不必然带来企业效益的提高。这种具有多权重新合一倾向的企业制度并不是古典企业制的复活,而是对其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公民的基本旅游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在旅游领域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由于对这一权利认识上的模糊,使得旅游界和广大公众难以有效地行使这一权利,旅游领域的许多问题与此密切相关。对"公民基本旅游权利"的概念给以初步的揭示和解读,根据中国宪法公民权的相关规定,从"宪法公民权利"中分离出"公民旅游权",分析了这一基本权利的法律地位和性质,为公众更好地行使这一权利,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为旅游业的改革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对农村水资源治理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农村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变迁,并对现行农村公共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公地悲剧”和“租金耗散”进行了分析。在对农村公共水资源市场治理和政府管制的不足进行考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其治理的一种新维度:以社区为基础的自主治理,并从社会资本的视角论证了价值信仰、社会声誉和社会纽带对于促进农村公共水资源社区治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是缓解居民健身需求与社区体育设施资源匮乏这一矛盾的有效方式。但在实践中,由于缺乏资源共享机制的支撑,使学校受到了资金、管理、安全等方面的困扰。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探讨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属性、资源共享本质以及资源利用的制度安排基础上,围绕资源共享各主体的权利、义务与利益,构建包含资源整合、成本补偿、税收减免与利益激励、安全保障与应急的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共享机制,根据共享机制的内容要求,以法律法规、政策、管理办法等三个不同层面的制度形式,为共享机制提供保障,从而使学校体育设施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并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15.
如何确定人力资源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 ,如何用货币和非货币尺度对人力资源进行计量 ,如何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和价值成本进行核算 ,如何充分揭示和披露人力资源的权益和费用 ,逐步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会计体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是需要各级财会人员和各级领导引起关注的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合理行动理论(TRA)为依据,基于河南省72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有显著影响,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决策理性尚处于由“生存理性”至“价值理性”过渡期,家人意见及已经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者的意见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其产品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由于现行法律规范的缺位,传统文化产权界定不明晰。在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搭便车"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外部效益问题,导致社会文化资源的低效甚至是无效配置。应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法律保护,有效界定传统文化产权,实现其外部性内部化。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险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对维护参保人的权益均有明确说明。目前,北京市开通了社会保险个人权益查询的多种渠道,但在管理服务上仍存在个人权益的信息采集质量不高、内容披露程度不够、服务功能发挥受限且便捷性不足、存在虚假权益记录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应提高社会保险宣传的质量,增强社保部门对参保者的影响力;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权益记录的完整和准确;优化业务经办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质量;加强法规约束力和社会监督,提升违法成本;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提高参保单位经办人的政策和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缺水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我国富水贫水并存、水资源危机加剧,存在立法理念陈旧、法制建设滞后、管理体制混乱、水权交易不公等法律困境。应当从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产权、水资源市场等方面,融入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理念,实现水资源管理科学化、水资源产权明晰化和水资源市场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关注征地过程中的土地发展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土地法律体系中没有设定土地发展权,土地发展权的缺失导致征地过程中不同权利主体利益分配不公、耕地日益减少。我国应该采取土地发展权归属于土地所有者的模式,并结合国情,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实现土地资源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