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式财政分权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强大的激励机制,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严重扭曲了地方政府的支出行为。追根溯源,财政体制和政治考核体制是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的根本原因,财政分权、政治晋升锦标赛下的财政竞争、财政体制改革、贪污腐败等都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因此,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既要从财政体制着手,也要从政治体制着手。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中国28个省的面板数据分析,分别探讨了地方财政支出各个项目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并且与财政政策的侧重面紧密相关。本文研究结果发现不同财政支出项目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都不一样,从而为政府合理分配资源来适度控制或促进城市化进程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和教育财政支出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0年-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3类数据计量政府教育财政支出,实证检验了我国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和教育财政支出之间的关系。并且根据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将样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这一比例达到4%的样本地区教育财政支出与财政分权不相关,与地方政府竞争显著正相关;而教育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没有达到4%的样本地区,教育财政支出与财政分权度和地方政府竞争则呈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2—2011年省级面板经济数据,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分析财政分权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又能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不同地区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因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同而不同。此外,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并得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没有达到拐点。  相似文献   

5.
财政分权度是研究财政分权问题的关键性指标,以税权的划分来衡量财政分权度是目前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做法。而对中国的财政分权程度的确定,不同的指标分析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财政分权水平不仅仅是定量衡量,还要辅助一些定性评估。判断一国的财政分权水平应从税权的不同层次入手,并考虑政治分权因素。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财政分权度的研究,普遍认为处于一个过度财政分权的阶段。但这一结论主要依靠总量指标测算分析得出,而忽视了结构指标的运用和测度。在利用税收收入结构指标、政府间补助结构指标、财政支出结构指标和公共雇员结构指标进行国际横向比较之后,可以看出结果与依据总量指标所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本文由此认为,现阶段中国,无论是分权过度或不足都是伪问题,目前最迫切和重要的是建立财权与事权相统一、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政府间财政关系,而没必要非保持中央财政过高的集中度。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政府支出结构与财政分权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财政分权度每增加1个单位,生产性支出份额分别将增加0.099和0.137个单位。政府竞争与生产性支出份额的交互项符号为正,但不显著。(2)财政分权度每提高一个单位,消费性支出所占的份额会分别下降0.043和0.019个单位。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没有通过交互效应影响消费性支出份额。(3)财政分权导致政府支出结构偏离合意水平。财政分权度每提高1个单位,政府支出结构多偏离0.155和0.204个单位。政府竞争和财政分权对政府支出结构偏离的边际效应大于0。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 Canfei指出1994年我国分税制改革通过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职责与权力,扩大了地方政府对自有财力的支配权限和对地方经济事务的管理权限,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国家财政能力薄弱的状况,增加了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Knight和Shi指出,我国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较为充分地赋予地方政府支配本地财政收入的权力,还将各种投资项目的审批权和制定本地发展战略等方面的资源配置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拥有很大的自主收支权。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的政府治理模式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财政分权体制下,不同的政绩考核方式会影响地方政府的努力方向,进而导致不同类型公共品的投入偏向.文章通过数理模型对此进行了推导,然后运用1995~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回归结果显示,在政治晋升激励下,财政分权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和环境质量.与此同时,民生权重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地方政府对以上公共品的投入水平与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经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事权以及财政支出责任划分不清、地方政府独立财权尚未实现、转移支付未能解决地区间财力均衡等问题,限制了地方政府在资源配置和满足辖区居民需求偏好方面主体优势的充分发挥.本文从地方政府视角出发,尝试梳理中国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拥有人事任免权,并以GDP的增长作为考核标准的政治体制下,我国的财政支出分权导致地方政府偏好于经济建设支出和除文教科卫之外的其他部门事业费的支出,而最能反映一个地区居民需求的科教文卫支出则无疑被忽视,甚至被其他支出所挤占。收入分配所产生的激励作用在经济建设的投入上,也是最明显,但它似乎并不能降低行政管理费用的支出,而且,倾向于地方政府的收入分配也不能使地方政府在支出中将更多的部分用于科教文卫。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资金流向发生改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效率不断下降等问题。资金在逐利的本质下,不断涌入虚拟经济,金融与实体经济出现背离。这不仅加大了经济的波动性,降低经济增长速度,而且使得实体经济出现“空心化”,缺乏增长动力。文章首先测度了中国各省份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效率,直观阐释各地区的效率情况。进而根据设定的面板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与程度,探讨其在不同地区作用差异的缘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把握好财政分权的“度”,打破金融集权的垄断局面,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缩小区域效率差异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完善的财政分权安排体现在财权和事权的对称性以及责任执行机制的有效性方面。当财权和事权不对称且地方政府的事权越来越大时,地方政府就会寻求税收之外的土地收入;同时,当缺乏一个有效的机制来保障事权的执行时,越来越庞大的土地收入就会被用于满足当政者个人偏好的相关领域。正因如此,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往往具有双刃性:一方面,它为扩大政府支出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它为政府的错误投资提供了可能,从而产生浪费式的经济增长。浪费式经济增长典型地体现在"形象工程"、"短命工程"、重复建设、投资失误以及职务消费等方面,并成为社会腐败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分析了财政分权对我国地方发展的利弊,认为分权化改革是我国未来省以下财政体制完善的根本取向,并提出了省以下财政分权的原则: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转变职能、简化程序;严控预算、调剂财力。  相似文献   

15.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总量上,而且表现在财政支出的结构关系上。文章着重分析了1978-2006年陕西省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经济增长促进了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张,并利用VAR模型和IRF检验了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计划经济和经济转型时期财政规模决定机制的比较分析,发现两者的差异性主要根源于经济基础的巨大变化,而两者的共同点主要根源于政治性资源配置模式变革的相对滞后性。经济分权、财政分权等变量在到目前为止的经济转型期财政规模决定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个人或集团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无疑会加强微观需求与财政规模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许多文献已论证财政政策在实现经济长期增长中的作用,本文试图从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入手,来研究我国的财政支出项目与GDP的关系,分析财政支出的各个项目对经济的影响,指出当前中性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应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支出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在中国政府逐步淡出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下,中国财政支出的未来走向受到了广泛关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的潜能。通过对1981~2002年中国财政支出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教育科研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财政投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为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提供决策数据,为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政府收入形式极不规范,突出表现就是非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的膨胀.非预算内收入膨胀与经济转轨和财政分权改革密不可分,抑制其膨胀必须规范财政分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