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用数学模型探讨了马克思的金属货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和商品的纸币价格;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价格总水平模型,并将马克思的货币流通量和价格总水平模型与货币数量论模型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在金属货币体系中,生产金属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率大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率,商品的价格不断提高;在纸币体系中,纸币数量增长快于社会总价值量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商品的价格也不断提高。因此,无论是金属货币体系,还是纸币体系,马克思的价值价格理论与商品价格的历史变化之间没有任何背离,不存在什么"谜"。所谓的"世纪之谜",只是由于缺乏对马克思价值、价格和货币理论的全面了解而产生的误解。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都是正确的,但其价格理论是片面的和错误的,表现在其没有区分卖方价格、买方价格和成交价格。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卖方价格,效用的货币表现是买方价格,价值和效用的货币表现的统一是成交价格。三种价格是商品与货币关系的三种不同形式的客观表现。混同三种价格,不仅导致对现实中的价格现象无法解释,也易导致人们放弃劳动价值论的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4.
<正> 价格体系改革是国民经济能否顺利发展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那么,什么是合理的价格体系,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我们认为,计划价格形成的理论就是合理的价格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计划价格形成的要素有三:价值、供求关系和政策因素,价值既要考虑商品的价值及其变化,又要考虑货币的价值及其变化。而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还要考虑纸币所代表的币值。供求关系不仅要考虑供求的状况,而且要考虑供求近期的、中期的或远期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有自己的货币数量理论。马克思经济学侧重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利用历史逻辑分析货币的起源、本质,沿着商品——货币——资本的逻辑思路,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及货币数量规律展开讨论。西方经济学侧重研究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价格传导机制、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及利率在货币收缩与扩张过程中的作用等内容。对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货币数量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对推动我国货币数量理论研究和深入理解货币政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有转形投入价格的思想。但马克思的转形理论有三个基本假设条件:第一,假设价值转形的出发点是作为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的商品价值。第二,假设由商品的以劳动时间作为计量单位的价值转化为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价值的这种价值表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第三、假设剩余价值全部参与利润平均化过程。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相等、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相等就马克思转形分析在数量关系上要证明的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7.
<正>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形态,是用货币形式表现的价值,这是马克思反复说过的话。所以,各类商品的价格决定于两个因素:第一是各类商品本身所包含的价值,第二是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在使用金属货币(金或银)的时代,由于金银本身也是商品,也包含一定数量的价值,所以价格决定子各类商品本身的价值同按法定含金量计算的黄金(在我国1936年以前是七钱二分白银)的价值之间的比例。金银所以能够被公认作为货币,除马克思所指出的优点外,还由于它的供求数量比较稳定。现有的金银是若干世纪积累起来的,每年的生产量和消耗量在总储存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因此它的交换价值比较稳定,不大会由于供求关系突然变化而上  相似文献   

8.
<正> 在论及我国当前物价上涨、通货滞胀时,理论界一些同志直接、间接谈到马克思关于货币流通的公式,似乎当前的通货膨胀与这一公式有关。我认为,这里需要研究两个问题,一个是马克思的公式本身是否正确,一个是我们应当怎样运用马克思的公式。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有关章节里,一再论及货币流通的规律,指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是每种商品的数量同价格的乘积。马克思说:“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这个规律是普遍适用的。”这个规律不是马克思的个人发明,是他概括前人思  相似文献   

9.
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规律是两个互相关联而又各自独立的规律。纸币流通为通货膨胀提供了可能,但不必然产生通货膨胀。只是在纸币流通破坏了它所代表的金币间的正确比例时,便突破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的约束,才步入一个呈在自己独特运动的通货膨胀规律。这个规律要经过①物价上涨慢于纸币增长;②物价上涨大体等于货币增长;③物价上涨超过货币增长。根据这一认识,社安主义应采取稳定货币政策。我国人民币是一种带有劳动券性质的一般等价物,客观上受社会主义基本规律和有计划规律制约,并受货币自身二重性的支配,不能实行通货膨胀政策。  相似文献   

10.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其他商品价值的对等表现。由于大众对货币是一种符号的误解而给了纸币诞生的机会。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不是等价物,纸币与商品的交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等价交换。这种没有价值的纸币对以黄金为代表的货币的替代催化了现在经济社会频繁出现通货膨胀、经济泡沫和经济危机。而重回金本位能够实现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的价值回归,使得当今日益发展的商品经济社会能够回到正常而自然的价值交换时代。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无流通论、产品流通论和流通决定论等各种流通理论的辩证分析,我们认识到,虽然在我们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这些理论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却同时存在着较大的时代局限,不能作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指导。既然我们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应该运用马克思已经揭示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流通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就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对马克思流通理论的认识,以便更好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流通理论。  相似文献   

12.
货币数量论是一种研究和表述货币数量与货币价值及物价水平之间一般关系的货币理论。在有关货币数量论的争论中,以马克思和凯恩斯对之进行的批判为著名,其相关论述涉及到货币数量与货币价值的关系、价格水平的决定过程、货币中性与非中性和货币供给特性等各个方面。马克思在其货币价值论基础上对货币数量论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批判,而凯恩斯则基于其自身货币理论体系,对传统货币数量论作了较为系统的修正。  相似文献   

13.
<正>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20章“工资的国民差异”中曾经说明发达国家工人名义工资较高是由于它们的货币相对价值较低,从而物价水平较高。相对价值就是交换价值,甲商品的价值由一定量的乙商品来表现。商品的价值由一定量的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价格是相对价值中的一种。但货币是没有价格的,货币的相对价值只能表现在商品价格的反面上。因此,货币相对价值低就是物价水平高,相应地名义工资也高。马克思的上述结论是通过对世界市场上价值规律作用的分析得出的。他说:“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价格理论告诉我们,商品的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它是由商品的价值和货币价值本身决定的,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市场供求情况也会影响商品价格。每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到价值之上;而当商品供  相似文献   

15.
一提到货币数量同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命题,人们不免立即联系到古典的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货币数量理论”,并对之抱以否定和批判的态度。然而,现代经济学必须回答,纸币是什么,商品的纸币价格是怎样决定的,为什么它同纸币量保持着实际上极密切的关系。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也必须指出现代“货币数量理论”的实质错误在哪里,为什么它的实证研究也作出了同实践过程相吻合的结论呢?因此,弄清了这一理论问题,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金融机制,加强宏观控制,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币值,培育金融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白暴力同志著的《论价格总水平上涨——原因与对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年11月出版,以下简称《论上涨》)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深入透彻地分析了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原因,并提出了可行的对策。该书立据充分,读后令人信服。《论上涨》一书以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为基础,深入到经济过程的内在本质,在一般纸币体系、社会主义改革现时期和我国现时期三个层次上,从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原因上,揭示了纸币膨胀型、价值规律调节型、大幅度价值规律调节型、需要膨涨  相似文献   

17.
双币流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翻开中国的货币史,从西周初年以来,我们的祖先就曾将金和银两种贵重金属同时作为货币手段并列地流通使用,构造了中国在商品本位情况下双币流通的历史。有趣的历史现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社会生产与流通采取完全无价值的纸币的情况下,我们又有过双种纸币流通的事实:(1)既流通人民币,又流通人民币外汇券,直到199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才决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人民币是极为稳定的货币。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商品,保证了人民币的稳定性,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但是,不能因此就得出结论说,社会主义国家就可以不重视或不必要对货币流通进行计划调节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对货币流通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调节,以保证货币的稳定性,又要看到过多的货币数量仍然会影响币值的稳定,货币过少也会影响生产和流通,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总量货币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以货币供给总量与商品流通需求总量相符合为主线,揭示了不同历史条件下货币流通的数量界限及其影响因素,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特点。信息化时代网络购物,电子货币快速发展,商品和货币流通日趋国际化。流通环境变化对货币流通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要求没有变。总量货币理论对我国发展货币信用经济具有指导意义和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货币流通规律即流通界货币必要量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客观规律。马克思称它为“最重要的经济规律之一”。①它的客观要求是货币流通必须与商品流通相适应。这个规律是普遍适用的,无论是在金属货币流通或纸币流通条件下,无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或社会主义社会,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地方,都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客观规律。只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它是自发地发生作用,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够被人们正确认识和自觉地利用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