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晨的“宿敌”显然不该是ADAC或是德国汽车工业,对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来说,与其急于进入欧洲与重量级的对手进行全方位的比拼,倒不如守好中国市场,放眼海外?把“杯具”都收好再说吧。  相似文献   

2.
1994年,汽车市场结束了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买方市场的形成促使汽车厂家越来越重视对汽车市场的分析与预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加入“WTO”的步伐日益临近,全球各大汽车跨国公司纷纷抢摊中国市场,面对即将形成的巨大冲击,中国汽车厂家正在采取措施迎接加入“WTO”后国外跨国公司的挑战。中国的汽车工业在入世前急需提高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如何凭借中国汽车企业多年来熟知中国汽车市场需求的优势,正确认识中国的汽车市场,加强对汽车市场研究,进一步做好中国汽车市场短、中、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3.
付秀胜  思远 《董事会》2005,(9):104-109
中国自加入WTO以来,随着跨国汽车巨头“6+3”纷纷全部登陆中国,竞争中国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市场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竞争的焦点和成败的关键因素。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在对改革开放30年历程的总结与反思中,关于“市场换技术”政策的是是非非争论不已。争论的焦点无非是:究竟有没有“市场换技术”这个政策,“市场换技术”的初衷是什么?“市场换技术”成败如何?未来中国汽车工业是否需要继续“市场换技术”?  相似文献   

5.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汽车大国,这意味着与汽车消费配套的汽车后市场也将成为一个庞大的、持续高速发展的“黄金”市场。  相似文献   

6.
一改往年车市风向,从经济型到高档,汽车新品轮番登场,新概念横空出世,在消费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与受宠若惊中,2002年的汽车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新品时代。虽不能说成也新品败也新品,但曾几何时,新产品热潮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而热潮减退的背后又是可叹的“新品现象”。吹尽黄沙始到金,拂去新产品热潮繁华骚动的外衣,始可以感觉汽车市场真实的质地。过去新产品吊胃口现在“热潮”正减退作为给中国汽车消费者“概念洗脑”的鼻祖,赛欧的到来为中国吹来汽车概念及理念新风景。步其后尘,2002年的新产品又将这种行动演绎地…  相似文献   

7.
孟镝 《汽车与社会》2011,(25):I0062-I0063
“市场换技术”是中国汽车工业自开放以来经常被提及的一个口号。今天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年产量最大的国家之时,检点一下“市场换技术”的成效如何,自然必要,但这绝不意味彻底否定中国汽车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之路,更不意味在中国汽车已经取得巨大成绩之时,非要弄一个“从零开始”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轿车市场大概是世界上最让人捉摸不透、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市场之一。 一方面,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潜力且未被充分开发的最后一块大陆,各大汽车跨国公司无不将中国市场视为其竞争天平上的重要砝码,甚至为获得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不惜一掷千金。但现实情况则是近几年国内轿车市场一直徘徊不前,一年消化60余万辆的轿车就显得力不从心。现实市场的相对狭小和有效需求的不足,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另一方面,中国轿车市场的走势也颇具戏剧性。众人看好时,市场表现往往差强人意,而认为难有起色时,市场却偏偏火爆异常。尤其…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汽车文化?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刚先生曾给过一个最通俗的诠释:“汽车文化就是在一定的国情和地理环境下。国人买车、开车、用车时的方式与特点。”数据表明,中国汽车市场是近5年来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每年行业增长率都在37%以上,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这都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市场与文化是互动的。汽车市场催生了汽车文化.而汽车文化反过来也可以引导汽车市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思远 《汽车与社会》2011,(35):120-121
中国汽车市场从2010年整体销售增速超过30%、乘用车市场增幅达33.17%的“黄金时代”,再到汽车市场增速不超过5%的严峻情形,只花了不到一年时间,乃至很多厂家在总结2011年的关键词时大多选择了“谨慎”。这种谨慎的态度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厂家以往颇为倚重的“推新”计划,记者截稿时2011年新车数量已超200辆。  相似文献   

11.
“你只看到我的价格,却忽略了我的品质。你有你的抱怨,我有我的坚持。当然最后买卖能否成交,还要靠市场决定。”这就是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在中国汽车市场,就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对于车价的敏感度不低。但在各种豪车、合资车、自主车反反复复的“加价”、“降价”中,大部分买车人的神经早已变得愈发坚强起来,与其说是理性,不如说是无奈。所以车企为每一款新车上市定出的“厂家指导价”,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入世”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欧洲最大的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耗时4个月,在调查访问了中国国内10家整车制造商和90家零部件供应商的主要负责人后认为“入世”对中国汽车业来说是“喜忧参半”。市场增长速度快价格下降幅度大根据报告,在很长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车市场十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说市场经济需要尊重市场,所以列出中国汽车界不能回避的十大市场问题作一点探讨。一、不要民族汽车工业能行吗?关于要不要民族汽车工业的争论,看起来目前似乎以“不要”派占了上风。理由是中国都加入WTO了,再谈民族汽车工业不合时宜,中国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形成自己的开发能力。不过,“加入国际大循环”好是好,但仅以“加入”为目标,主张放弃民族汽车工业的观点有多可怕,现在真是不敢想。参与国际分工其实有高下之分,如同办餐馆,当经理是分工,洗盘子也是分工,中国汽车拼不上经理,也要努力避免自认是洗盘子的料吧?如果变…  相似文献   

14.
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汽车业在“十一五”末到“十三五”初将投入1.5万亿元人民币的巨资进行技术改造,其中70%的资金用于购买设备。也就是说在“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将为设备制造企业提供1万亿元的巨大市场。这个数字令人不得不侧目而视……  相似文献   

15.
丰田公司认为,在全球范围内,目前只有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增长趋势。丰田公司中国部长冈田哲治最近透露,将加快在“中国设计”的步伐,为中国用户设计中国需要的汽车。冈田说,从长远来看,丰田的目标是本地生产再加上向中国的出口,丰田要获得中国市场10%的份额。一、日本迎来了在中国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近10多年来,日本公司不断在中国投资,希望将中国变成日本产品“通往世界的工厂”。随着越来越多的日本产品从日本本土转移到中国去制造,为防止生产和研究脱节,近几年,日本的一流制造企业不断在中国设立研究和开发中心,或是宣布…  相似文献   

16.
《汽车与社会》2012,(27):106-107
“钓鱼岛”事件诱发的中日对抗,进一步削弱日系汽车品牌在中国的品牌影响力。未来的中国市场,对日系汽车厂商而言会是越来越艰难的市场。  相似文献   

17.
就在消费者持币待购、车市“一潭死水”之际,11月28日,售价9.78万元的富康“新自由人”的上市,率先打破了这种平静,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效应。厂商喜上眉梢 近日,在北京的几大汽车市场,有一些消费者前来咨询购买该车。目前该车没有现货,只能订购。据悉,富康“新自由人”在北京市场的第一批投放量只有120多辆,截止12月7日,这些车已经销售一空,订购量近400台。 据神龙公司有关人员介绍,富康“新自由人”上市后,市场供不应求,订购量不断增加,其中,广州、深圳等华南地区销售最好,其次是北京和江浙一带。其…  相似文献   

18.
“江丰”中国农用车、无锡市“明星”、特色市场──江丰汽车市场,在江苏省乃至毗邻的省份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经历了市场竞争的洗礼,在全体江丰人的奋力开拓下,“江丰”沐浴着新世纪的曙光,迎来了她的两周岁生日。两年中,江丰人解放思想,敢闯敢拼,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把“江丰”办成了颇具特色和一定知名度的汽车、农用车专业市场。回顾江丰汽车市场两年的成功实践,归根到底,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始终以“创新、发展”为主题,坚持“依托农村大市场,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将“创一流江丰…  相似文献   

19.
今天在这里参加全国工商联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业商会“正品工程”启动新闻发布会,感到特别高兴。大家都知道,近年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06年汽车产销量突破了720万辆,2007年有望突破800万辆。同时也为汽车零部件市场带来了7000亿元的规模,巨大的中国汽车市场,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和汽车用品生产企业提供了广泛的生产和销售空间。  相似文献   

20.
谁为"中国制造"作"嫁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的汽车零部件牌正在稳步地走向全球。毫无疑问,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包装市场像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是让“洋人”唾涎三尺的“大蛋糕”,更是商机诱人的大市场。然而,我国包装业界却没能给以足够的重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更是一件憾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