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采宣告上帝死了,巴特尔也断言作者死了,两句狂言在世间搅起了多少风风雨雨。两位伟人都以死亡隐喻的方式,宣告了主体论时代的终结,迎来了人本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浪潮,灾难深重的欧洲也陷入了空前的精神危机,其结局是悲剧性的。 相似文献
2.
“中和”是我国最古老、最传统、最具有特色的美学范畴之一。其基本涵义是谐调适中,不偏不倚,刚柔相济。而蕴含诸多文化意蕴的“中和之美”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根本精神,是古人人生实践和艺术创造的最高理想,其内在特征是刚柔相济,外在表现是文质彬彬。因此这种传统的中和思想对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载划分了见闻之知与德性所知,在内容界定的基础上区分二者关系。他所阐述的见闻之知的局限性不仅仅是耳目感觉器官的感性经验层面的认识,这种深刻在于他本人早已经发现了这种主客二分的思维认知方式的局限;进而张载提出,这种以整体视角进行观察的德性所知才是完满的,才能真正的实现自我的提升和超越。这一意义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蕴。 相似文献
5.
张栽划分了“见闻之知”与“德性所知”,在内容界定的基础上区分二者关系.他所阐述的见闻之知的局限性不仅仅是耳目感觉器官的感性经验层面的认识,这种深刻在于他本人早已经发现了这种主客二分的思维认知方式的局限;进而张栽提出,这种以整体视角进行观察的“德性所知”才是完满的,才能真正的实现自我的提升和超越.这一意义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蕴. 相似文献
6.
从海子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到那种既孤独又热切的矛盾。生存的困境、爱情的失意、自我流放的孤寂,让他更加沉溺于自我的精神困境中。然而他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对大地和人类有着深切的热爱,向往着人间的美好与温馨,“太阳”就是照耀他生活的全部力量和精神支柱,“王位”是孤独但高尚的自我定位,诗歌则是他全部的生命。因此,理解海子的诗,不得不对他的内心世界进行关照。 相似文献
7.
8.
地王,一个偏正结构的现代词汇,一个财富符号,一个价值信号。地王是那些投掷重金购得土地的经济组织——房地产企业;地王是那些被房地产企业挥斥亿万购得的土地。在中国,凡以王字所结尾的词语,不管褒贬,都已物近其极。但是,连朝代也要盛衰更迭,地王亦不能永保江山。或许被后来者超越,或许被脚下蹬踩的那块昂贵土地拖下王位。2007年,业界黑马——地王顺驰被香港路劲收购,其董事长孙宏斌7年心血由此化为淡薄。在高价购买北京大兴黄村地块之后,这架顶着非理性脑袋的战车开始在全国狂飙。地王的帽子让人上瘾,孙宏斌和顺驰的名字频繁见诸报端。与日俱增的名望背后,是资金日渐捉襟见肘。终于,顺驰挺不住日渐袭来的资金缺口,被生生拖下马鞍。这个冒进分子终于成为中国记录在册的第一个消失的地王。历史的重复不会停止。在拥挤不堪的拍卖席中,谁将是下一个倒下的地王? 相似文献
9.
10.
作为美学范畴的“阴柔”与“阳刚”,对立而又相辅相生。“阴柔”给人纤秀之感,阳刚给人大气之感。某种意义上,中国传统艺术风格都在这两者“之间”进行着美学层面上的博弈。艺术风格作为民族思维意识主流的体现,随现代性情境而转换,就目前而言,中国的艺术风格更需要大气、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11.
小人物的命运也能像大人物那样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推销员之死》中的威利·洛曼是为了谋生和寻找自我价值而面临无尽琐事的许许多多普通人中的一个,因此他命运的悲剧性让人深思。《飞蛾之死》中那个为了能将弱小的生命再多维持一刻作最后挣扎,但最终无法与死神的力量抗衡的飞蛾给读者带来的震撼也同样发人深省。两者虽不为同类,可是他们最终的命运却极为相似,都在百般挣扎中走向生命的终点。但是,显然两个小角色对于生命和死亡的诠释却是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13.
当今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情感的教育地位大大提升,而人文教育本身又应注重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我们应重视文学作品的审美特质,强化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综合概括来说教材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美包括形式之美,形象之荑,风格之美,主要三种形式。他们在文学作品中各自起到不同的作用.提升我们每个人的人文素养,给人以心灵的愉悦从而获得一种不可言语的精神享受,还可使我们的情感得到宣泄与升华。同时也是一个思想上受熏陶、受教育的过程,面对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读者总是与自己生活,思想相对比,从而唤起心中的是非感与道德感,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变的高尚,思想境界获得提升,人也在一定意义上变为新人。 相似文献
15.
16.
17.
鉴于各种内隐或外显的死亡现象充斥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死亡教育研究的重要性也就日益突显出来。以弗洛伊德的"死本能"为理论依据,在分析我国当前死亡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死亡"重新进行界定,并尝试探究死亡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19.
西洋水彩画很早就被喻为是世界画坛中的"轻音乐"或"小夜曲"。水彩画虽然是西方舶来艺术,但却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有着天然相融的因子,都具有诗化语境的特点。水彩画因颜料所具有的透明性,使水彩画高贵的品格增添了灵动、清晰、明快的诗情画意。在水彩画创作的过程中,画家的情感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困惑,在艰难的寻找艺术创作的创新之路,伴着思考的痛苦和探索的感悟,最终达到开启心智、自我实现的境界。文章所探索的是水彩画诸多特殊的技法中,各种风格和表现形式让水随人意,含纳具象与意象、朦胧与刚柔、虚虚实实与纵情挥洒、飘飘渺渺与酣畅淋漓的诗性之美。 相似文献
20.
文章解读了美学大师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一文.通过朱先生修改郭沫若先生的戏剧对白用词,阐述“是”与“这”的区别;批评王若虚在《史记辨惑》中对《史记》李广射虎的修改,阐明咬文嚼字的意义,让我们看见了文字不同应用中的美感,不同文字的应用那怕是一个字的不同也会有截然不同的意思.对现代人为了使用方便对汉语汉字的随意臆造而感到汗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