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日本学者提出的东亚经济合作形式“东亚经济圈”包括中国,日本、“亚洲四小”和东盟四国;本文所称东亚地区专指日本、“亚洲四小”和东盟四国。80年代中后期,东亚地区各国在特殊的外部环境影响下,分别进行结构调整和重视加强区域性经济合作,由此,东亚地区内部市场已出现了既有竞争又有互补的接力机制,以及既有高科技产品又有初级产  相似文献   

2.
继日本之后,经济迅速发展的亚洲“四小”也愈发为世人所瞩目,并被誉为创造了“奇迹”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然而,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亚洲“四小”的前景如何,对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作何评价已  相似文献   

3.
早在本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向地区化发展,欧洲、北美最先形成经济圈,亚洲、太平洋国家和地区也有形成经济联盟的趋势,由于等等原因,进展十分缓慢。在所谓“世界经济大战”中崛起的日本和韩国,积极寻求市场,便有环日本海经济圈、环黄海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等设想。经济圈是什么?经济圈就是一些相邻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互补,以一定的国际形式联络起来,任何一方都想从中得利,都想从中赚钱。资源是第一位的摇钱树,只有资源才能引来投资。  相似文献   

4.
2011年,全球经济仍将处于缓慢复苏进程中,韩国、日本、印度等多个亚洲国家将推进自贸区战略列入国家的优先议事日程,以寻求经济的复兴之道,并应对日益强化的国际竞争。而美国在2011年也将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作为其重返亚洲战略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世界经济日趋集团化、区域化、一体化,形成各种国际性的经济合作组织(即所谓“经济圈”)。目前,全世界有这样的组织28个,参与国家达140多个。为主动顺应这一时代趋势,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市场经济的接轨,我们应该借“复关”之机,积极推动和参加一切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性经济合作组织。就地理位置和周边关系而言,当前尤应积极促进“亚太经济圈”、“南中国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形成。一、亚太地区必须也有条件接立“东北亚经济困”关于东北亚经济圈的界定和合作范围,日本…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主要是依靠发展外向型经济而迅速崛起的。当前,日本企业为能继续占领和扩大国际市场,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准确把握国际市场变化,实施“脱欧返亚”战略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区域经济合作趋势的进一步加强,目前已形成由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区域主导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特别是近年来亚洲“四小龙”、东盟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世界贸易重心逐渐由欧盟转向亚太地区,亚洲市场潜力日益巨大。日本及时准确地把握了世界市场  相似文献   

7.
区域性自由贸易区--亚洲经济的新动向与课题   近几年来,“东亚经济圈“构想的提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其实,“东亚“地域的地理概念是含糊的.这里所指的“东亚“超越了原属于东亚地区的中日韩等同,“东亚经济圈“的范围不仅包括了东盟10国的东南亚国家,也包括了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因此,“东亚经济圈“其实也就是“亚洲经济圈“,或者是不包括美国的“亚太经济圈“.……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初期欧盟对亚洲新战略与中国在其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三份有关欧盟对亚洲政策的重要文件:即“欧盟与亚洲:加强伙伴关系新战略”、“欧盟对华战略:1998年文件执行情况和未来更有效的政策步骤”、“构建我们共同的未来:欧盟日本合作行动计划”,勾勒出了21世纪初期欧盟对亚洲新战略的总体指导框架。经济利益仍然是21世纪初期欧盟对亚洲新战略的基础。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欧盟亚洲战略相比,21世纪初欧盟更加强调其对亚洲的政治和安全目标,并且将政治和安全目标置于首位。从地缘政治经济利益角度讲,亚洲并不是欧洲对外战略的重点,欧盟对亚洲战略体现了其全球化、多极化的战略视角和全球治理、多边合作的行动准则,以及谋求在国际事务中运用“软力量”充分发挥“欧洲式”的作用和影响。亚洲的多样性和分散性决定了欧盟实施其亚洲战略的次序性。中国的崛起必然提升中国在欧盟亚洲战略中的地位。同时,中国在欧盟亚洲战略中的地位,不仅涉及到复杂的国际背景而且还涉及到地区层次上大国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1月28日,重庆市委召开新春第一会。在这次会议上,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被提升到了市委“一号工程”和推进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的战略高度。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腹心的永川以此为契机,通过系统打造双城经济圈桥头堡城市和“双百”区域性中心城市,在落实“一号工程”中打头阵、挑重担、作示范,体现了一个区域中心大城的使命担当,展现了永川人踔厉奋发的新气象和新作为。打头阵:以“双百”大城托举双城桥头堡永川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主轴,打造双城经济圈桥头堡城市,是以一域之光服务中心大局的战略需要,也是永川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内生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动因在于从国际商品交换中获取经济上的利益,一种国际分工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既体现了各国的经济利益,也改变着各国的经济利益。日本作为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其自身变化改变了东亚地区的分工格局,而东亚地区分工格局的形成与深化又加速了日本产业结构调整,使处在世界经济集团化发展趋势中的日本,不得不更依赖处于世界经济发展中心的亚洲,尤其是作为“现实而具体”的日本海经济圈,即东北亚地区。一、东亚地区分工格局的变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纵观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所以取得今天世界经济强国的地位,关键在于60~  相似文献   

11.
<正> 冷战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作为雅尔塔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苏操纵联合国事务也已成为过去。联合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越来越处于中心位置。各大国纷纷调整各自的联合国政策,以争取在这次历史性转变之中掌握战略主动权。日本的联合国战略调整在世界各大国中是较为主动、完整和有效的。分析这种调整,对于了解日本在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是十分必要的。日本外交战略历来以“日美基轴”、“联合国中心”、“重视亚洲”为三大支柱,其中又以“日美基轴”作为中心。这是由于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和日本的国力所决定。日本还难以独立地推行其对外战略。另外,联合国在国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日本一改往日脱亚入欧转向回归亚洲的经济合作新战略。对日本亚洲经济合作新战略的形成、基本思想、内容和基本目标进行剖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剖析日本对亚经济合作新战略基础上,对日本当前的具体经济战略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对当前中日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日本的亚洲经济新战略并没有实质性改变其政治大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环太平洋构想”(又称“太平洋经济共同体设想”),日本在六十年代就开始酝酿了。1980年,前首相大平正芳把实现“构想”作为日本对外发展战略提出后,曾引起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各国的广泛注意。第二届中曾根政权又把“构想”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在策略上也具有了一些新特点。本文试就“构想”的演变和目前中曾根政权的作法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4.
《海外经济评论》2005,(44):14-15
【香港《香港商报》10月24日】 环渤海经济圈的概念最早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它曾被预言为中国下一个经济极速增长带。而近日有专家指出,由辽中南、京津唐、山东半岛三个城镇密集地区组成的环渤海,目前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圈。熟悉环渤海经济圈的专家指出,目前的环渤海经济圈内各路“诸侯”都有自己的一套发展计划,北京、天津已经联手打造“京津冀经济圈”,山东的“半岛都市群”战略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环渤海经济圈似乎已经被人们遗忘。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世界经济评论》月刊8月号】战后亚洲曾把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工业化浪潮从先进国到后进国的发展过程称为“雁阵模式”。相对于这个国际版的“雁阵模式”,目前在中国国内,出现了沿海地区与中西部之间的国内版“雁阵模式”,以及沿海地区的三大经济圈(以广东省为中心的珠三角、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湾)中的圈内版“雁阵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发展的地缘战略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在东亚经济发展与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经济发展的地缘战略将对中国国内经济发展与整个东亚地区经济发展均带来深远的影响。从国际角度来看 ,东南亚经济发展的地缘战略目标是形成“环南中国海经济圈” ,东北亚经济发展的地缘战略目标在于形成“环黄海经济圈” ,这两大经济圈将通过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长江三角洲等东海地区的积极参与 ,形成一个海路与陆路并行的西太平洋经济带。这一经济带的建立将使中国发挥其巨大的经济潜能 ,也只有中国的经济规模和潜在的经济能力能够推进这一东亚各国共同事业的完成。从国内角度来看 ,中国经济发展的地缘战略正在经历内线转外线、边缘切入与渐进北上的实践 ,但是西部大开发迟滞了中国经济发展地缘战略的再突破 ,使渐进北上的地缘发展态势止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中国经济发展地缘战略的新突破在于理顺京津关系 ,充分利用日韩资金 ,着重打造辐射整个华北和东北地区的“环渤海经济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建立包括日本、朝鲜南北双方、中国东北及北部沿海地区,以及苏联的远东地区在内的“东北亚经济圈”的构想成了国际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该经济圈构想实现的条件作一初步探讨。笔者认为,在当今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下,“东北亚经济圈”构想,是切实可行的,它已具备了如下基础和条件。第一,8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因美苏关系的改善而趋缓和,从而,为不同经济制度国家进行经济合作提供了可能,进而,为既包括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又包括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在内的“东北亚经济圈”构想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且,东北亚这一地区本身的局势也正朝着和平与稳定的方向发展。首先,敌对长达30多年的中苏两国近年来关系逐  相似文献   

18.
邵忠 《中国高新区》2013,(12):174-179
以明治维新为起点的日本工业化技术发展路线,引导日本率先在亚洲跨入了先进国家行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技术立国”战略通过建立官民一体的技术创新体制,确立了日本在科学技术领域的优势地位,并使日本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19.
构建“日本海航路”交通网络是战前日本帝国主义“环日本海战略”的重要一环,所谓“环日本海战略”,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将日本海对岸的朝鲜,中国东北及苏俄远东地区,划入日本势力范围,形成由日本控制的“环日本海经济圈”,从而实现使日本海“内湖化”的扩张战略,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日本十分重视交通建设,积极开发“里日本”沿海港口贸易,策划构建由日本经“北鲜”(朝鲜半岛北部)三港直达中国东北的“日本海航路”,力图打通“日满联络最短线”,加深“日满鲜”一体化,最终为“环日本海战略”的实现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功能评价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环北部湾经济区在中国对外开放中的地位显著上升。这一态势直接来自“一轴两翼”的开放新设想。因为这个设想将已有的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合作计划方案融为一体,起到了中国南方对内对外开放战略集成的作用。这些局部战略多数是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背景的。从“南贵昆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圈”、“两廊一圈”、“泛北部湾经济圈”、“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流域次区域经济合作”,都涵盖在“一轴两翼”的开放新设想中。而环北部湾经济区很明显就处于其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