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划》将芜湖定位为“双核”城市之一和沿江发展轴的中心城市,芜湖发展面临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表明芜湖在皖江崛起中肩负了光荣使命,担负着重大责任。我们先行先试,创新体制,加快承接,努力实现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陆源  邹翔 《科技和产业》2013,13(7):21-25
选取能够反映R&D能力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皖江经济区9个城市R&D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合肥、芜湖这两个城市要明显优于其它七个城市,皖江经济区各城市R&D能力整体处于不平衡状态。针对上述状况,提出提高皖江经济区R&D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下称试验区)包括合肥、芜湖、蚌埠三市,是全省重要的经济社会区域,其中合肥是省会城市,芜湖是皖江城市带的中心城市,蚌埠是沿淮城市群的龙头。2008年试验区总人口1076万人、生产总值2900.8亿元,分别占全省的16%和32.7%;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家电、汽车及原材料生产基地,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汽车产量占全省的比重超过七成;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初,国务院批准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同时将安徽作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点省,芜湖被列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两个"核心"城市之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从全局出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芜湖市由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去年以来,芜湖市台办,按照  相似文献   

5.
李龙  张莹 《乡镇经济》2011,(5):67-72
商务成本既是皖江城市带成功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进行产业合理布局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和对外宣传皖江城市带投资环境的一个关键指标。在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构建皖江城市带主要城市商务成本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马鞍山、铜陵、合肥三市商务成本综合得分位列前三;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的要素成本、营业成本相对较高;巢湖、池州、滁州三市制度成本得分较高;而巢湖、六安和安庆其他成本则较高;表明皖江城市带主要城市商务成本整体结构仍需优化。  相似文献   

6.
芜湖被确定为示范区的核心城市,这是芜湖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为芜湖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芜湖立足市情,坚持创新发展,形成了"创新举措—创新战略—城市目标"的创新发展实践路径,以及"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创新城市"的规划决策路径。未来构建芜湖城市创新发展新蓝图,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进路,实现城市特色创新发展的最优目标。  相似文献   

8.
《新财经》2010,(9):106-107
2010年8月2日,安徽芜湖,大片垃圾将江面覆盖。三峡大坝的洪水逐渐下降,长江第二轮洪峰已经渐渐向皖江靠近,洪水给皖江带来的不仅仅是堤防的考验,还带来了大量的漂浮物。千余吨漂浮物囤积在长江芜湖段长江南路附近,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  相似文献   

9.
城市游憩商业区(RJBD)是城市旅游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城市RBD对发展城市旅游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芜湖城市RBD建设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芜湖市RBD类型以及建设的基本思路,以期促进芜湖市城市旅游的发展,并为同类型中小城市RBD的发展提供案例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杨昌辉  邓小舟 《科技和产业》2014,14(10):132-135
论文以2000-2012年皖江城市带每年的专利申请量作为区域的创新产出,运用Theil指数,对每个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差异。研究表明,以芜湖为核心的南部区域的创新能力稍弱于以合肥为核心的北部区域,这表现为2000-2012年间南部区域专利申请数的Theil指数均为负,而北部区域为正。但两个区域的Theil指数均向0靠近,而南部区域从负数逐渐变成0,这表明南部区域的创新能力发展更快。总体而言皖江城市带创新能力发展不均衡的局面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11.
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芜湖市面临城市发展的新契机。本文把芜湖市城市生态系统分为经济,环境,社会三个子系统并由此构建了其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利用AHP法提出芜湖市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方法,选择2004-2008五年的数据对芜湖城市生态化程度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紧凑城市作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对安徽省经济、人口和建成区面积概况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紧凑城市的核心内涵,通过修正邻近度指数测算了安徽省16个城市的紧凑度并进行分析,将其划分为紧凑、较为紧凑、一般紧凑、不紧凑四种类型,安徽省城市紧凑度整体水平较好,空间特征明显,大致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弱,皖江城市带上的城市高于其他城市的特征。另外,从自然条件、城市规模、铁路建设、汽车保有量、公交网络以及开放空间六个方面对城市紧凑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沿江6市中,芜湖最有条件、最有可能成为中心城市。我们将主动加强与马鞍山、巢湖、宣城、铜陵等周边城市的沟通联系,推进芜马同城化,加强交通路网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等方面的全面对接,互联互通,共建共享,错位竞争,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综合经济实力比较见差距 (一)经济总量不够强。2008年,皖江城市带九个城市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达64.1%,为长三角城市经济总量的10.5%。其中,GDP总量超干亿元的为合肥1664.84亿元;超500亿元为芜湖749.65亿元、安庆704.72亿元、马鞍山636.3亿元、滁州520.1亿元,巢湖479.3亿元、宣城411.6亿元、  相似文献   

15.
“连经济不错的芜湖都开始试探,其他城市的压力更不用说。未来由于土地财政更加紧张,可能还会有城市擅自使用这种试探性的小动作。”  相似文献   

16.
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土地面积7.58万平方公里,人口3058万人,分别占全省的54.4%和45.4%。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而专门制定的战略规划,对崛起进程中的安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皖江城市带应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引入先进生产要素,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推动安徽工业快速崛起。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城市经济联系结构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经济联系结构的研究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基础。文章运用引力模型计算不同时点安徽省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空间经济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安徽省城市发展不够协调,城市间联系出现局部集中、整体分散和区域性特征的趋势;合肥市在省内城市间有着广泛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行政区划调整后,有利于合肥、芜湖、马鞍山三个城市点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王风芹 《中国经贸》2014,(13):44-44
承接地物流业的发展在产业转移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撑作用,皖江城市带作为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区域物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是从多方面分析产业转移对皖江城市带物流业产生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提出物流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主题文化是现代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经济活动的助推器,对现代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和明显。城市主题文化承载着城市的基本价值追求,孕育着城市的精神,有着特色的城市使命。当城市主题文化融入经济活动之中,可以提升经济价位和品味,形成行业特色增强吸引力,推动消费,增加经济的总值,推动城市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落实中央“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渊整”的部署,推动皖江城市群的快速发展,为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献计献策,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共芜湖市委、芜湖市人民政府、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泛长三角经济合作研究会联合主办,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社、安徽省城市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