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失地农民安置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传斌  方竞 《乡镇经济》2006,(12):16-18
一、农民失地问题的背景及现状 (一)农民失地问题的背景 1.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就经济和社会结构演化而言,现代化就表现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纵观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必须加强工业区建设和扩大城市规模,必然要求大量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地,为发展工业和建设城市提供土地,征用农民土地和产生失地农民就不可避免。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视角看,失地农民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伴生物,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性前提,农民失地客观上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民失地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城乡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征地的趋势成为必然,而世世代代以土地为生存依据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所有的保障。目前,对失地农民的安置方式主要采用的是一次性的货币补偿方式,而一次性给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农民失地问题能否解决好,必将影响到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乡村的进程。正是基于农民失地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本论文围绕这一热点问题展开研究,试图为解决我国农民失地问题提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衡量中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考验、考察政府管理水平和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据和关键点。因此,针对当前“失地”农民就业呈现出的就业领域的低端化、收入的不均性、就业途径的无序性、就业主体的老龄化等问题,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力、社会的聚合力、个人的创造力等三个维度的合力,为破解“失地”农民的就业难题,稳定和提高“失地”农民收入,扩大“失地”农民就业市场,提升“失地”农民就业能力,提高中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4.
陈维政 《发展》2007,(9):58-5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使农村家庭的物质生活有了明显提高,而且也使农民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巨大冲击。农村家庭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正在不断调整,正在逐步从封闭稳定型向开放变动型转变。农民的文化心态和观念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郭振宁 《发展》2010,(5):40-40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保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需要“换脑筋”,抛弃以往的发展思维,改变传统的惯性思维,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推进转型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破除单纯追求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的片面认识,树立好字优先、好中求快的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6.
不断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完善发展思路,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转变工作作风,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埋头苦干,负重前行,县域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宋燕 《魅力中国》2011,(17):42-42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转变作风,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正确认识当前形势任务是求真务实的根本依据、结合企业实际工作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三方面,结合企业实际论述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8.
成都温江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区位优势,以产业发展为前提,让农民以一种自己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来融入城镇。这是温江对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探索,既保障了农村生活和谐,又为农村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空间。村民怎样不失地?成都温江区一条重要的做法是,集中居住后的村民不失地,仍然从事之前的行业。温江区"幸福田园"项目涉及万春镇幸福村6个组18个院落、236户707人,占地面积1390亩。项目涉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宿迁市探索建设城乡统筹试验区,算好土地节约、农民增收、集体积累和资金平衡“四笔账”,推动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转变“三同步”,走出了一条后发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九五”期间就作为发展战略的重点被提出来,十年时间中虽然在一些方面有所进展,但是总体上还是有许多方面需要深化。从战略实施情况看,存在着宏观强调热、地方落实冷;宣传教育热、社会反应冷;政府规划热、企业管理冷。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我们认为在于转变增长方式各方面的观念没有得到真正确立。因此,“十一五”期间,除了建立切实能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的长效机制外,重要的是要从七个方面进一步转变观念。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新型产业基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速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快速增收。进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上作了《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讲话》,而“转型提升、合力攻坚”也是今年我市工作的主基调,并提出要在发展观念、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式上实现“三个跨越”。可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我国应对复杂国际国内环境所作出的战略方针,又是我市顺利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具体举措,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规划的制定,标志着“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第一次贯穿于我国的五年规划。从而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发展进人一个重要的转型期。与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应的,自主创新方兴未艾,生态环境治理取得初步成效,资源节约意识深入人心。一个爱护自然、节约能源、走和谐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趋势正向纵深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尽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迫切性已为社会所共识,但转变的步伐却十分沉重,远未达到预期效果。剖析其中的原因,不仅有深层次的观念、体制上的障碍,而且还有复杂的利益格局上的抵触,必须区分转变增长方式的推动者、实施者、受益群体、受损群体不同的利益关系,构建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15.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在这方面,政府责任重大,也大有可为。 更新思想观念 发展循环经济,政府的思想观念、指导方针是关键。必须彻底改变长期存在的重速度轻效益、重开发轻节约、重外延轻内涵、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倾向,切实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关键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专门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以教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切实转变教育发展观念,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积极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国际化。  相似文献   

17.
汪丽萍 《改革与战略》2011,27(5):99-102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文章认为,西部农牧区发展特色经济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牧民就业和增收。发展特色经济,不仅是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是经济结构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农牧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长期和艰巨的创新性实践,应该不断认识和解决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民失地进城后,由于受传统农耕文化、集中安置等因素的影响,很难自觉融入城市文化,转变为城市市民,这就会影响城市稳定和我国城市化进程。因此。应从完善相关政策、整合文化资源、调动失地农民自身积极性等方面,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城市文化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19.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其核心是机制体制改革和创新,关键是发展观念的转变。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地勘单位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要抢抓机遇,确定"巩固主体产业、发展相关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思路,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推动地勘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迅  姜勇 《特区经济》2014,(9):156-157
近年来,重庆市经济取得飞速发展,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郊土地陆续被征用。失地城郊农民转为市民是提高重庆市城市化水平、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选取了重庆市南岸区、渝北区和沙坪坝区共1012名失地城郊农民为样本,从已转市民和未转市民两个维度,研究城郊农民市民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