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才云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6):72-77
农村微型金融机构在弥补正规金融支农不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面临一系列风险隐患,如何动态把握其金融风险状况显得尤为重要.基于VaR模型,对2000~ 2010年我国各区域农村信用社99%置信区间下的VaR风险值进行定量评价,得出结论:从建立区域金融发展圈、构建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监测体系和实行区域间有差别的信贷政策三方面着手,控制我国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保障其稳健、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金融生态理论为基础,围绕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展开分析,通过对影响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动力源、内在动力源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作用机理分析,探寻农村金融生态优化与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影响机制。针对当前制约我国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从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主体以及主体之间的战略联盟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峰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2(5):20-22
在金融体系总量外延的扩张中,功能结构性失衡的主要方面,就是为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增长明显滞后于小企业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突出表现在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上。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充分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小型金融机构有着大金融机构无法取代的独特功能和较强适应性,使它成为在金融体系上为小企业服务的主体。应建立适应于金融机构运行特点的管理体制,并实施有利于小型金融机构发挥定位功能作用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在市场定位难,股权结构不合理,民主管理原则没有真正落实,结算渠道不畅,外汇业务受限,历史遗留问题多,经营风险高和人才素质低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防范与处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必须按规定标准与原则依法合理地进行。 相似文献
5.
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金融机构特色各异、形式多样,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对各类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之间的区别和特点进行细分,更好地把握它们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从需求视角出发,以浙江地区为例,通过对三种典型的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进行比较,确定各自的市场定位,从而使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各司其职,分别服务于不同各类的客户、不同层次的市场,共同组成了一个业务多层次、产权结构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农村小型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实际,在对流动性风险症因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统筹治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的基本路径.即:既要治标,在调整存贷款比例的同时,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减少盈利对存贷利差的依赖,又要治本,努力改变经营管理中的畸重畸轻现象,进一步健全完善包括流动性风险管理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既要进行独立的流动性管理的内部监督,又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开展审慎的流动性风险监管评级等外部监管;既要加强压力测试、头寸监测、风险报告等项流动性管理制度建设,又要在流动性风险指标体系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四位一体"流动性风险防控体系机制建设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占祖桂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3-8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凸显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农村法人金融机构由于技术、人才等限制,普遍对利率风险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对利率走势的预测、利率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较弱.本文应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与久期缺口模型,探索研究农村法人金融机构利率风险压力测试方法,希望对农村法人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有效规避利率风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操作性风险与计量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操作性风险已经越来越受到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关注,但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而言,操作性风险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风险控制更是流于表面.本文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实际操作风险状况,对操作性风险的计量及适用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聂勇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24(6):54-59
文章采用萨乐普环行城市模型,定量分析了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市场需求量。研究表明,超速增长的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可能会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的过度竞争现象,从而引起逆向选择或者是道德风险,最终导致农村信贷市场的崩溃。因此,对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要严格审查,对出现问题的农村金融机构要尽早预警,对在规定期限内仍不能实现有效改善的,要通过市场手段进行市场退出。 相似文献
10.
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为了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章首先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进行概述:接着对其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简单论述;最后通过政府、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户三方面对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12.
张宇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3(2):124-126
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是制约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内在障碍。中小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主要问题是风险管理水平不高,内控机制、制度不健全。建设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中小金融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中小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建设,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二是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建筑材料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整个工程的造价.本文首先分析材料价格风险,并探讨材料价格风险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最后分析控制材料价格风险采取的措施,以期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艳丽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34-35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是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所建立和形成的一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律行为,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是金融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融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加强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又是内部控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分析IP城域网、以太网及光城域网三类主流金融城域网组网技术的优劣势及成本,提出通过几种技术综合组网的方式连通小型金融机构和地区主管部门,实现一口接入人民银行金融城域网,进而接入征信系统的目标。为在技术方面解决小型金融机构接入征信系统的成本及管理问题提供一种思路,也是小型金融机构接入征信系统面临诸多问题的一种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国家经济法纪和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增强企业管理机构,提高经济效率,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记录和其他记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国家金融监管当局都非常注重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状况的评价和监督。 相似文献
17.
《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9-23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金融机构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之而来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问题也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实践课题。本阐述了有问题中小金融机构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深刻分析了产生风险的深层原则,提出借鉴国外经验,处置我国有问题中小金融机构的相关制度和办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上市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监管逐步成为各国金融管理改革的重点内容,金融系统性风险由此受到广泛的关注。选取2010—2014年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的CoVaR方法度量中国32家上市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定量分析中国金融行业的风险传染及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整个金融行业的关联度很强,银行体系相对证券业和保险业有更强的关联度;风险传染具有普遍性,但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传染呈现衰减特性;金融机构的风险溢出与其自身经营风险存在较强关联,并非完全取决于资产规模大小。同时,监管部门既要专注微观审慎还应专注宏观审慎,根据系统性风险贡献程度而非规模大小,正确确立中国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名单,构建渐趋完善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19.
建立科学适用的区域金融机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是预防和化解区域风险的关键.为此,本文结合辖区经济金融运行实际及金融风险隐患特点,探索建立了一套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以期提高风险监测预警的及时性、准确性,有效维护辖区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20.
黄伟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0,(4):81-85
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是指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活动和分配政策的管理。财务管理的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在企业拟采用的多种管理政策的风险和收益之间做出合理有效的分析并相互比较 ,并据此做出相应的决策是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