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鲁迅、周作人兄弟失和原因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周作人兄弟失和.不是人们以及鲁迅自己所谈的经济原因,而是时代使然,性格使然,是鲁迅长子意识所造成.是他那大家庭美梦的破灭。从鲁迅兄弟的日记中可见,他们都不是节省的人。不能将他们兄弟失和的原因归咎于羽太信子。祸兮福兮,兄弟失和造成了鲁迅生活的改变,性格的变化。没有兄弟失扣,也就没有人们现在见到的鲁迅。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杂是鲁迅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从鲁迅及其创作的历史地位谈起,在概括论述鲁迅杂思想性的基础上,对鲁迅杂的艺术特征:强烈的战斗性,生动的形象性,深刻的典型性;辛辣的讽刺性逐一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是以自己独特的现实感为基点来观察汉以前的中国文学的著述。在鲁迅的文学史叙事中,形式文采与思想内容的区分是其主要特点,而且在一种历史主义的视角下,表现出鲁迅反传统的思想微言以及对文士在场感的论述,同时所采用的文言表述,也透示出鲁迅强烈的克服“被描写”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是以自己独特的现实感为基点来观察汉以前的中国文学的著述。在鲁迅的文学史叙事中,形式文采与思想内容的区分是其主要特点,而且在一种历史主义的视角下,表现出鲁迅反传统的思想微言以及对文士在场感的论述,同时所采用的文言表述,也透示出鲁迅强烈的克服“被描写”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一条铁骨铮铮的硬汉,在应对或明或暗的打击和中伤中,意志刚毅、果敢,博击手段则灵活多变,恰到好处。在与梁实秋的论争中,鲁迅的辩驳艺术尤其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试图对鲁迅的辩驳艺术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与鲁迅所生活的时代相比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鲁迅小说中塑造的“狂人”等一系列思想先驱者所反抗过的封建主义的思想观念、中华民族的劣根性依然存在,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将鲁迅小说中的“狂人”群像联系起来认识和分析,有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鲁迅及其作品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作品是常读常新的,本文以瘦、硬、冷概括了鲁迅作品的艺术特征,分析了鲁迅在人物塑造、景物描写、语言运用、气氛营造等方面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8.
关于两种文学时代观的比较分析──兼论鲁迅小说表现时代的特征周承华郁达夫曾断然表示:“如问中国自有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鲁迅。鲁迅的小说,比之中国几千年来所有这方面的杰作,更高一步。”毛泽东同志更是赞誉鲁迅...  相似文献   

9.
论文概述了鲁迅与弗洛伊德学说的关系,分析了心理分析学说对鲁迅早期弃医从文,以及后来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喜剧性是解读鲁迅小说创作的关系之一。并分析了这一点长期被鲁迅研究者忽略的原因,提出了喜剧作为鲁迅小说创作独立成分的表现形态及价值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1.
从对《野草》内涵的分析可以理解,鲁迅的生命意志有两大思想支柱,一是人道主义,二是个性自我精神。这两种思想之间以及二者同其外部之间的尖锐冲突在《野草》中的融目表现,使读者深切体味到鲁迅强烈的生命体验以及由此而分裂出的生命意志的不同层面。《野草》确实真切地表达了鲁迅的人生哲学,但仅仅以《野草》来理解鲁迅的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也容易把这种人生哲学理解为没有文化与思想依据的、仅仅由人格力量与生存意志支撑起来的东西。鲁迅的杂文,正是他的反抗绝望人生哲学的实践,批示着他如何超越《野草》所展示的绝境。  相似文献   

12.
看客是鲁迅杂文和小说中经常提及和描写的对象,鲁迅对看客形象充满了不满与憎恶,并以形象的手法对其进行了独具特色的惩罚。鲁迅对看客现象的关注源于他作为启蒙者的使命感以及对于中国社会历史的深刻认识,而他对看客的愤激态度则源于他对于我们民族深沉的爱。  相似文献   

13.
《野草》是鲁迅急需抛弃一切绝望,寻获新生而艰难探索的集中体现,而《过客》则又集中体现了《野草》对希望与绝望、历史与背景等悖论的拷问过程,是鲁迅开始走出“第二次绝望”的一个转折点。他试图通过忘却、疏离来摆脱“虚空中的暗夜”,哪怕前路也是虚无,他只需要当下的“在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只有结合《野草》整体和鲁迅创作的时期特性的广阔背景上考察《过客》,我们才能理解鲁迅投射在《野草》里的基本面貌,才能使鲁迅研究“从独断型诠释学转换为探究型诠释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新文化战线上“全盘否定”和“全面继承”文化遗产的两种极端错误论调,鲁迅写了一篇著名的杂文《拿来主义》。这是鲁迅关于继承文化遗产思想的精炼概括。纵观这以前鲁迅关于对待民族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的思想历程,我们发现,体现着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原则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他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鲁迅的所有创作中,其杂文引起的争议最大,争论的焦点在于鲁迅杂文是不是文学,症结则在于鲁迅杂文有无审美性,其艺术特征是什么?我们认为,鲁迅杂文是鲁迅思想的自由表达,是鲁迅文体的彻底解放,是鲁迅追求个性自由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杂文与鲁迅     
杂文文体源远流长,但古代杂文与现代杂文存在许多差异。在血雨腥风年代,鲁迅以杂文作“匕首和投枪”向着对手的营垒冲锋陷阵,因而给古代杂文注入了批判性和战斗性的新鲜血液,为现代杂文正了名;并且躬身实践,写下了16本计643篇现代杂文的煌煌巨著,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杂文始祖和大师的牢固地位。鲁迅杂文以批判性和战斗性、典型的形象性和辛辣的幽默讽刺性主要特色著称于世,鲁迅精神、“鲁迅风”杂文深深地影响着后来者。  相似文献   

17.
对于翻译,鲁迅有着独到的见解。早在20世纪30年代鲁迅就提出了异化的翻译理论思想,在这一异化翻译观形成过程中揭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及鲁迅翻译策略中的政治取向。通过分析鲁迅的异化翻译观的形成,为鲁迅翻译策略的研究提供多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萧红创作与鲁迅创作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具有直面现实的精神,都对国民性问题进行了有意识的持久的关注,所不同的是,萧红在继承鲁迅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她在批判国民性弱点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国民性中可贵的方面,此外,她的创作在艺术上体现出讽刺,幽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鲁迅作品所包含的巨大的智慧与高超的技巧,是认识既是思想家、革命家又是文学家的鲁迅的一个重要侧面。读鲁迅的书,借助鲁迅作品获得富有意味和启发性的思想资源,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能不断加深我们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艺术的理解,取其点滴,终生受惠。既学习鲁迅的为文,更学习鲁迅的为人。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通过历史考证和文本分析,考评了清代狭邪小说的艺术渊源、发展阶段、内容及艺术特点,很多观点至今仍泽被后人。但也要看到,鲁迅的狭邪小说观具有局限性,他对狭邪小说的滥觞之作、成因、阶段性变化原因及使用方言写作等问题的论述都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