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农业银行融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意义,分析了农业银行当前支持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农业银行在融入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农业银行应采取相应措施,整体统筹、全面组织,稳步推进对蓝色经济区的金融支持战略。  相似文献   

2.
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并引入区位商模型,通过对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青岛、日照、东营等城市的发展比较,研究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对烟台市发展的影响,其中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推动烟台市发展方式转变、区域竞争力提升和产业带培育等方面,而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青岛、日照、东营等城市对烟台市发展空间的挤压以及烟台市主体地位的弱化等。提出了烟台市应转变思路、科学定位、系统规划、扩大开放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了蓝色产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中国的完美结合,而行政协议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鉴于检察监督权的广泛性与检察监督的专业性,对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行政协议进行检察监督是针对当前中国之实情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对于检察监督的具体实施,可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分别进行,以保证行政协议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4.
以烟台市区域内高等学校为例,阐述分析了区域内高校在涉海类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涉海类学科专业单一、布点较少且过于集中的现状,在高校定位、服务面向及专业规划等方面需要调整,已有的专业与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所需要的产业结构不匹配,在专业发展上呈现了一定程度的低质同构化趋势,学科专业群的整体结构不尽合理,没有形成相互协同和相互支撑的格局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突出蓝色经济导向、深化涉海类专业内涵和科学组建学科专业群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空间差异和空间关联两个角度分析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经济空间关系.前者运用标准差和锡尔熵分析方法,得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经济空间绝对差异在扩大、相对差异在缩小,其中国内旅游相对差异和入境旅游相对差异均在缩小.后者运用欧式距离方法测算蓝色经济区旅游经济空间竞争或互补关系.结果表明,山东蓝色经济区旅游经济发展空间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存在很大的不协调性,需要加以协调.  相似文献   

6.
运用区域重心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0-2010年的人口和GDP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的耦合特征,并通过不一致指数对经济区发展类型进行划分。结果表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口、经济重心均位于区域几何重心偏东方向,二者空间演变关系总体上呈现出耦合关系;人口、经济重心的偏离说明了区域发展的不协调性,但二者之间的距离在逐年减少,说明不协调性有所缓解;根据不一致指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可划分为人口集聚超前于经济集聚型、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相协调型和人口集聚滞后于经济集聚型三类。  相似文献   

7.
基于产学研合作理论,利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六地市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分析产学研合作联盟对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实证分析发现:目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产学研联盟还未形成,内部产学与产研联盟形式普遍存在;科技生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独立显现,“学”与“研”未能发挥最大潜能;另外,以青岛领衔的老牌经济强市产学研联盟处于相对成熟阶段。产学研联盟的深入剖析,将为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以陆促海"原则的指导下,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出发,基于熵值法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测度,分析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整体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和区内各城市的差异。结果表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山东省内具有优势,但区内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青岛市形成突出的一极,而大部分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于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平均值。加大土地利用投入、提高土地利用强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蓝色经济区建设为背景,探讨了威海市优势产业的选择与布局。在对威海市产业发展的环境和现状进行宏观分析基础上,构建科学的优势产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R型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了工业优势产业。之后利用历史数据,对第一、三产业中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进行定性分析。最后结合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内涵和威海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政府、企业及产业的角度,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