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等教育作为非义务教育,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缴纳学费已逐渐被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和学费的逐年提高,面对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为了实现"绝不让一个中榜生因家庭贫困上不了大学"的目标,除了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外,还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学金、勤工助学、特困生补助、学费减免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其中覆盖面最广、最有效的、资助力度最大的是国家助学贷款.然而,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对助学贷款采取消极措施.因此,高校要认真研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以期提高贷款质量,真正受惠于广大贫困学生.  相似文献   

2.
国家助学贷款是银行发放的用于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的贷款。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校作为学生和银行的桥梁,每年要向经办银行交纳一定数额的风险补偿金来为学生贷款作担保。然而近年来持续走低的还款率给各高校带来负担,使我们不得不深思高校在助学贷款中角色的转变,给高校的多重角色重新定位。本文在对某高校助学贷款的具体实施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在助学贷款实施中的多重角色的转变,其中包括淡化担保者角色,丰富教育者及协助者角色的内涵,并提出在各种角色中高校的具体职责。  相似文献   

3.
陈曦 《企业导报》2012,(11):223
国家助学贷款,是为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付不起学费以及生活费而发放的一种财政贴息的贷款,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资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重要形式。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国家助学贷款也暴力了不少问题,本文对当前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与大学生信用框架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前言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帮助高校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本着“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的宗旨,国家于1999年开始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实施六年来,它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缓解了高校资助经费不足的矛盾,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普遍欢迎。据教育部统计,2005年有80万在校贫困生可以获得助学贷款,贷款的金额约为43.3亿元。平均算来,一名贫困生一年得到的助学贷款约为5400元,大学4年,助学贷款的总额就是21600元。但是国家助学贷款的贷后还款情况却不令人满意。据介绍,今年以…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财会》2002,(5):61-61
大学新生李某2001年9月报到入学后,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该学生学制4年,学费每年5000元,生活费每月200元,因家庭贫困需连续四年申请贷款;李某签约同意在毕业后四年里还清贷款;贷款年利率为6.21%,因国家贴息50%,故其实际负担利率为3.105%。 就学4年可得到的助学贷款总额:银行经审查同意于9月18日正式对其发放第一笔贷款5200元,其中属2001年的学费贷款5000元、2001年9月当月的生活费贷款200元,并约定次月起每月8日发放生活费贷款(每年发放10个月,2月、8月不发),从第二…  相似文献   

6.
《国土经济》2005,(5):48-50
近几年,高校收费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高校收费和学生生活费用的不断增长。使上大学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今出现一个现象,家庭富裕的孩子考上大学后欢天喜地,而贫困家庭的孩子考上大学后则悲喜交加,悲在于无钱支付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喜在于,可以通过上学这条路改变自己的一生。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其根本宗旨是资助贫困大学生就学,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大学生违背贷款承诺,出现诚信偏失问题。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助学贷款业务中的诚信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国家构建科学的助学贷款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自1999年开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全国开始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为“不让一个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各大学都实行了国家助学贷款这一政策,使大学生们顺利完成学业,愉快地走向工作岗位。但是高违约问题,使国家助学贷款发展陷入了困境。向受信学生提供较高的正面激励,在受信学生资产信用相对薄弱的阶段,相应调整贷款追索政策,可以较好地解决国家助学贷款的高违约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家助学贷款是经国务院批准实行的、无需经济担保,面向困难学生发放,由政府财政贴息的银行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作为一种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有效机制,是资助高校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金融手段.  相似文献   

10.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助学贷款工作关系到高校人才的培养和校园的稳定,高校辅导员应进一步提高对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认识,充分发挥作为助学贷款经办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牛彦绍 《财会通讯》2008,(10):43-44
国家助学贷款是大学学生资助体系的一个主要资助方式。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于2005年初已在河南运行。2007年上半年共向省属大学学生发放贷款11.1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3.6万人次,贷款发放量居全国首位。青海、山西等省份已陆续实行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而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目标等问题尚待研究。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完善和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供需水平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和形式的变化,高等教育从减免学费转变到学生自筹经费.同时由于高校扩招规模超过教育经费投资规模,进一步促使学费上升,学费的增长速度超过同期国民收入增长速度.1989年每个大学生每年的学费是100-300元,1993-1997年大学学费每年以27%的速度递增,1999年比1998年增长了21%.  相似文献   

13.
努力完善特困生资助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高等教育实行收费以来,全国各高等学校已逐步建立了以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别困难学生补助和学费减免(简称“奖、贷、助、补、减”)以及国家助学贷款等多元化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为了保证家庭特别困难的新生能够顺利入学,许多高校在迎新时专门设立了家庭特别困难学生接待处,为特困生提供咨询与服务,为特困生设立了“绿色通道”,特困生可以先入学,后交费。几年来,大部分困难学生得到了国家资助,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并顺利完成学业。尽管如此,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特困生的绝对数也相对增加,有的特困生还是对不低的学费望而生畏,不得不放弃上大学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国家助学贷款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压力的主要途径,但目前改种贷款供求双方存在明显的矛盾。由于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和全社会个人信用机制的不健全加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使银行担负了本应由学生个人、政府和学校承担的部分教育成本,致使助学贷款有效供给不足。因此,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市场化进程,丰富高等教育援助措施、健全我国高等教育经济资助体系有助于缓解国家助学贷款的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15.
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助学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高等教育改革开始,国家就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和措施。现在,除了大部分学生由家庭资助外,对贫困学生基本上形成了“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的助学体系,近来又开办了国家助学贷款。这些措施对资助贫困学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帮助高等学校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是指由各商业银行开办、省财政贴息、适用于我省省属高等学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的助学贷款。其目的是帮助高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及基本生活费,顺利完成学业。 第三条 各商业银行均可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负责国家助学贷款的审批、发放和回收等项工作。1所高校只能选择1家银行办理国家助学贷…  相似文献   

17.
程荣 《河北企业》2018,(9):83-84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它采用政策性兜底途径,为贫困学子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发展机会和可能,也有效预防了贫困学生家庭和生活中的部分风险,降低了贫困发生的几率。与此同时,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视角来看,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兼具消费功能和优化经济增长结构的功能。因此要将其经济效率和经济功能作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政策研究内容,进一步从全局认识该项惠及千万家庭和整个社会的政策,由此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调整、改善措施促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更好实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它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加强对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防范,可以减少风险损失,保障学校自身的利益,有助于实现“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失学”的政策目标。通过建立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有助于实现国家助学贷款在全社会的良性循环,为公民获得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提供了社会保障;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信用缺失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99年开始,我国开始试行国家助学贷款,2000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制定的《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若干意见》:对符合条件的学生发放无担保的信用国家助学贷款。这一措施的出台,令高校的贫困大学生欢欣鼓舞。但两年过去了,这件于学生、学校、银行、政府四方都有利的好事却遭遇了难堪和尴尬:前两批国家助学贷款受助学生还贷款期限已到,但却有两三成学生,个别省份甚至有更高的比例未如期还贷。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供需水平的现状分析随着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和形式的变化,高等教育从减免学费转变到学生自筹经费。同时由于高校扩招规模超过教育经费投资规模,进一步促使学费上升,学费的增长速度超过同期国民收入增长速度。1989年每个大学生每年的学费是100—300元,1993—1997年大学学费每年以27%的速度递增,1999年比1998年增长了21%。2000年普通高校的收费标准是在4000—6000元之间,比上年平均上涨1000—1500元左右;而艺术类专业高达10000—25000元左右,比1999年上涨2000—3000余元。再加上食宿费,学生平均每年的费用达7500—10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