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产业结构研究所涵盖的内容很广,其中农业、纺织业、汽车制造业、高新技术业、服务业等,是入世后受影响较大的行业。现仅就我省这几个行业加入WTO后所受到的影响及对策分析如下。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及对策。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的平均关税将从目前的45%降至2004年的17%。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而且农产品以小麦、玉米和棉花的生产为主,所以,在农产品市场的受冲击程度上我省还是相对较大的。要摆脱这种不利局面,要调整农产品结构,使种植的农产品多样化、优良化,特别是应加强具有相对优势的油料、糖料、水果、蔬菜、肉菜、水产品的生产;二…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对吉林省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进  曹莉 《经济视角》2000,(1):34-35
农村经济占吉林省经济的比重较大,加入WTO后,农业将面临一个全新的国际环境,未来我省农业产业政策将置于WTO框架之下。因此,研究WTO有关农业协议的条款,分析对我省农业可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制定相应措施,扬长避短,把对我省农业的冲击降低到最低点,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入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将向国外农产品进一步开放,开放对于我国农业在短期内会有较大的冲击,甚至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但从长远看,加入WTO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弥补我国农业资源不足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农业及相关企业如何利用WTO中的有关条款保护我国农业经济,同时利用加入WTO契机发展我国农业,将直接关系中国未来农业的兴衰,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我国农业在世界农业中的竞争地位及相对的优劣势。(一)对今国农业的积极作用无论是从短期影们还是从长期趋势看,…  相似文献   

4.
王筱民 《经济论坛》2006,(2):137-138
加入WTO后,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大量国外农产品将进入国内,这对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如何趋利避害,有效利用WTO的农业补贴政策,是目前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同时,我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也使政府有能力给农业生产提供相应的支持。2004和2005年,中央连续发布了两个支持农业的一号文件,体现了国家支持三农的决心。一、世贸组织的农业补贴政策与我国的对策WTO的《农业协议》中规定,对农产品贸易没有影响或仅产生微小扭曲的补贴属“绿箱”政策,可自由使用。“绿箱”政策包括,由公共基…  相似文献   

5.
周菁 《经济师》2001,(11):153-154
我国在取得WTO成员国身份之后 ,必须依据《农产品协议》的要求以及在双边入世谈判中许诺的条件进行农产品贸易政策的调整。为尽可能地减轻农业贸易政策调整对农业生产的冲击 ,有必要将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作为新的农业贸易政策目标 ,并制定一套既符合WTO规则 ,又能对我国农业生产进行适度保护的农业贸易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后的中国农业劳动力就业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佳华 《现代财经》2001,21(2):19-22,25
统计资料及在此基础上的分析一致表明,90年代以来中国农产品对我贸易与农业劳动力呈正向变动关系。加入WTO,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约束性增长将会更加明显地显现出来,这毫无疑问将会对我国的农业劳动力就业产生较大的压力,因此,在文章第三部分,作者立足于开放经济条件下扩大就业的途径选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加入WTO农业谈判的主要内容 农业问题是中国入世谈判中的重点领域之一。从中国入世的议定书看,我国加入WTO农业谈判的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关税减让。我国将在1999年至2004年的5年减让过渡期内,逐步降低中国农产品关税并对所有农产品的关税进行约束。至2004年,中国农  相似文献   

8.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步入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时期。中国农业,一方面,面临国外农产品的竞争,另一方面,又必须将自己的产品引入国际市场。随着2006年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终结,中国进入到了后WTO时代,中国的农业面临更为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把握好这个时机,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将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稳定,人民富强的大事。云南作为一个边疆民族地区,其经济、技术相对落后,但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优势。因此,发展特色经济,提高科技含量将是云南后WTO时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我省为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应对国内外市场竞争,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组建了一批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专业研究会、农民联合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这些专业合作组织虽然名称各异、形式不一、发展层次不齐,但在帮助农民进入市场、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委玉奇  韦吉飞  郝丽霞 《经济论坛》2006,(4):118-120,129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农业在WTO框架下的各项保护政策的逐步放开,农村农业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农业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产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将成为我国新世纪头几十年面临的头等问题,制约这些问题解决的主要症结在于“政府、科技、市场、企业、农民”五大要素相互脱节。农业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农产品成本高,竞争力弱,原因在于农业科技含量低。农民收入低,城乡差距扩大,农村缺信息,缺乏有效的组织,其根本就是缺乏人才。农村人力资本的匮乏严重阻碍农业科技的推广。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