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博 《经济》2012,(11):135-136
从去年年底开始的中概股退市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势。10月的前两周,中概股又掀起一轮的退市大戏。继7天酒店之后,飞鹤乳业、利展环境、思源经纪、中国阀门等中国概念股也相继提出退市申请。越来越多的知名大企业加入退市大潮之中,使中国概念股私有化退市潮后浪推前浪——"私有化退市"已经取代IPO成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华尔街正掀起一股中国概念股私有化退市热潮。继2007年首只中国概念股TOM在线退市后,已经有多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不愿接受其估值与风评,宣布私有化退市,以便继续转战估值更高的欧洲、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的资本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3.
谢长艳 《经济》2012,(6):24-26
2012年,华尔街的中国概念股私有化与企业赴美上市一样抢眼. 由于被做空者狙击,市值大幅缩水,中概股的日子很难过,很多企业后悔在美国上市,比如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就在不同场合表示过,后悔上市.为谋求出路,避免被动退市,一些中概股选择了逃离华尔街,主动退市希望回归本土市场.然而洋股回归也是长路漫漫并不平坦.不堪"赖活"主动私有化 所谓私有化,即拟退市公司公开收购已发行的股票,变公众公司为私有公司.  相似文献   

4.
2012年,华尔街的中国概念股私有化与企业赴美上市一样抢眼。由于被做空者狙击,市值大幅缩水,中概股的日子很难过,很多企业后悔在美国上市,比如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就在不同场合表示过,后悔上市。为谋求出路,避免被动退市,一些中概股选择了逃离华尔街,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末,我国兴起了一股海外上市的热潮,出现了"中概股"这一名词.而近几年,中概股在海外遭遇困境,纷纷私有化退市回归我国市场.本文首先分析了中概股的发展历程,然后重点进行了动因分析,包括当初选择海外上市的原因以及如今选择私有化退市回归的原因.但中概股私有化退市回归面临很多风险,中概股究竟该怎样发展,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在美中国概念股的退市风潮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了私有化退市。据笔者统计,2011年共有7家中国概念股私有化退出了美国资本市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哈尔滨泰富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富电气")"主动"实行了私有化退市,作为此次信任危机中,在美中国概念股主动私有化退市的首例,笔者认为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泰富电气的私有化事件,探索其主动私有化的原因与风险,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企业的海外生存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始于2009年年底的中国概念股做空潮至今仍在继续,做空机构Citron(香椽)2012年6月21日发布研报称恒大地产(HK03333)已经资不抵债并且向投资人汇报虚假信息,恒大地产受此影响而出现中午收盘跌幅17%的该股历史跌幅之最。中概股被做空的原因通常归结为财务管理不严谨、会计造假、未满足信息披露条件、审计师违规、投资者关系管理不到位及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相关要求不熟悉等,中国概念股也为此付出了高额罚款、集体诉讼、退出市场或私有化等代价,并且这种信任危机创伤了中国企业整体信誉,但中国概念股海外失利也为研究会计信息质量与结构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祝继高  端杨  李鑫 《财经研究》2015,41(4):110-121
文章研究了中概股公司私有化的动机与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从私有化前一年这个特定时点来看,中概股公司私有化的动机主要是避免企业价值被低估、减少自由现金流和降低交易成本.而且,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越有可能采用管理层收购方式进行私有化.从上市到私有化的长期角度来看,中概股公司私有化的动机主要是避免企业价值被低估和降低代理成本.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中概股公司宣布私有化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具体表现为同行业未私有化的中概股公司股票获得了显著为正的超额回报,而且溢出效应对于估值水平较低和自由现金流较多的同行业中概股公司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陈希琳 《经济》2012,(6):109-110
在中概股私有化大潮中,为筹到巨额回购资金,企业必然选择与私募基金或者投行合作。在中国企业IPO活跃度大幅下滑、融资规模减少的形势下,中概股私有化成为PE参与中国企业投资的一大新主题。而私有化一旦成功,投资者也会获得可观收益,原瑞银证券中国区副总经理张化桥在今年的一次演讲中提  相似文献   

10.
陈希琳 《经济月刊》2012,(6):109-110
在中概股私有化大潮中,为筹到巨额回购资金,企业必然选择与私募基金或者投行合作。在中国企业IPO活跃度大幅下滑、融资规模减少的形势下,中概股私有化成为PE参与中国企业投资的一大新主题。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6,(10)
近几年来,许多中概股纷纷开始了私有化进程,中概股私有化出现井喷趋势。巨人网络在2014年完成私有化,2015年在国内借壳上市,成为首家回归A股的游戏类企业。文章以巨人网络为例,总结中概股私有化动机,并结合我国新规颁布产生的私有化回归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市场规模也迅速膨胀,这为一大批中国优秀的企业的迅速崛起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几年,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一度成为一股风潮,大批中国企业,特别是IT新兴企业,在国内业务取得突破后,怀着种种梦想和抱负,把到纳斯达克和纽所上市作为实现理想的一项捷径。但是到了去年下半年,一股中国企业概念股的退市潮也突然袭来。本文将围绕中国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自2010年起,在外上市的中概股价值遭低估,股价持续低迷的现象,引发了2015年以来的中概股私有化风潮,一年内共有32家公司收到了私有化要约.本文围绕境外上市中概股的回归现象,以A公司为例,从风险分析的角度对中概股企业短短几年内选择回归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中概股公司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三板的火爆与创业板的疯长,不仅仅创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涨跌传奇,也在海外中概股中引起新一轮骚动.以暴风科技、百合网等为代表的VIE架构公司,纷纷通过私有化退市,回归国内上市.还有更多互联网创新企业,也在积极谋划拆除VIE架构,回归中国资本市场.有创投人士统计,由于国内对创新公司包容性逐渐增强,未来两三年将可能有近千家未上市公司计划拆除VIE架构回国内上市.使用特殊股权结构走出国门的这些企业,如今“扎堆儿”返乡,是何机缘?  相似文献   

15.
施菊花  张洪珍 《时代经贸》2013,(22):100-100
自身的财务造假、海外做空机构的虎视眈眈、海外投资者对其信心不再,导致中概股如履薄冰。本文以巴退市的中概股东南融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公司成长与衰败的过程,从多方面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6.
刘纪鹏  付宇 《经济月刊》2012,(8):116-117
继今年5月1日创业板退市方案正式施行后,6月28日沪深交易所又分别推出了主板与中小板的《退市新规》。退市新规为已经哀鸿遍野的股市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但从退市条件来看,新规仍显宽容。  相似文献   

17.
无聊的价值     
江南春让人驻足的地方布满广告. 2012年底,分众传媒宣布,已与由凯雷集团带领的投资财团达成每普通股5.5美元的私有化收购要约,公司在私有化后仍将由公司董事长兼CEO江南春控股.据了解,江南春在2005年选择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分众传媒,在走过7个年头后,于8月13日晚间宣布启动私有化,这是继盛大网络之后中国概念股在华尔街的又一次逃离.此次私有化收购要约对分众的最大估值为37亿美元,这一交易将成为中国最大杠杆并购交易,预计将在2013年第二季度内完成.  相似文献   

18.
巫彬 《商周刊》2011,(14):71-71
这次中概股危机对每一个企业都是一次严重的警告,任何时候,诚信都是一条不能逾越的红线。2001年3月至今的3个月间,随着一系列财务造假事件的曝光,已经有18家中国公司被纳斯达克或纽约证券交易所停牌,4家企业被勒令退市。  相似文献   

19.
李强 《商周刊》2011,(23):58-59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房产信息集团或将成为此轮中国房地产调控周期下首个被私有化的上市公司,可能主动从纳斯达克退市。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整合大幕正式开启,真正意义的房地产大调整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20.
崔博 《经济》2014,(8):74-76
正正当阿里巴巴准备在美国上市之时,一份13页的报告像枚重磅炸弹一样搅乱了中美资本市场,这份报告名叫《对在美国股票交易市场之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风险评估》(以下简称《评估》),出自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C)之手。《评估》出炉不久,市场开始受到影响,在美国的中概股和科技股涨跌波动加大,市场做空预期加重。当美国准备再次做空中概念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