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经贸》2012,(8):70
"十二五"时期,榆林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总揽,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培育龙头企业为突破,大力发展现代特色产业,全力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转型升级。2011年7月15日,由陕西羊老大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榆林市科技局、工信局和陕西省服装协会协办的中国羊毛防寒服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榆林人民大厦举办。此次研讨会得出公认的观点,即羊毛防寒服产业将成为防寒服领域具有革命替代意义的产品,是榆林市经济形态转型的重点发展行业之一。目前,榆林市有羊毛防寒服企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贸》2012,(7):62
"十二五"时期,榆林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总揽,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培育龙头企业为突破,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全力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转型升级。近年来,榆林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为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2011年,榆林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7.06亿元,可比价增速6.4%。种植业喜获丰收2011年,榆林种植业喜获丰收,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贸》2012,(5):60-6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迅速成长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榆林市分享了中国成长带来的发展成果。2012年,是榆林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实施"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战略、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榆林市商务工作以加快转变商务发展方式为主线,着重提高发展质  相似文献   

4.
吕书海 《中国经贸》2012,(19):56-58
“十二五”时期,榆林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总揽,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培育龙头企业为突破,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现代特色产业,全力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贸》2012,(9):64
"十二五"时期,榆林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总揽,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培育龙头企业为突破,大力发展现代特色产业,全力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转型升级。金属镁是二十世纪以来发展的新型轻质耐腐蚀金属材料,初期主要集中在镁合金生产、铝合金生产、炼钢脱氧、航空军工等四大领域;后期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轻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电子工业和仪表制造业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贸》2012,(13):62-62
“十二五”时期,榆林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总揽,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培育龙头企业为突破,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全力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时期,榆林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总揽,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培育龙头企业为突破,大力发展现代特色产业,全力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贸》2012,(5):62-63
"十二五"时期,是榆林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实施"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当前,榆林仍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榆林市经济呈现出"六个增长、一个上涨"的特点。"六个增长"分别为: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34.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5%;水泥等非煤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36.8%、141.4%;前三季度农业总产值增长27%,  相似文献   

9.
《浙江经济》2012,(23):12-19
以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为核心,以联动发展城市经济、海洋经济和山区经济为战略重点,以推进"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和"四大建设"为主要载体,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构建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城镇体系,基本形成改革创新驱动、三次产业联动、城乡一体推动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贸》2012,(9):62-63
“十二五”时期,是榆林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实施“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当前,榆林仍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创新日趋活跃,通过在机制、管理、流程和产品等方面的创新,逐步提升竞争力,以适应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交通银行作为国内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也在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在成功完成了"财务重组、引进外资和海外上市"的改革"三部曲"后,交通银行确立了要建设一流现代金融集团的目标,正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实现战略目标转型、体制机制转型、风险管理转型等,创新管理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是我行加  相似文献   

12.
榆林市交通运输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的支持指导下,围绕"发展现代交通、奉献一流服务"的目标,坚持以公路建设养护为抓手、以道路保通保畅为根本,真抓实干,各项工作成绩显著,2009年被评为全市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先进局.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泰州市高港区紧紧围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以推进企业"六化"建设为抓手,以争创"全市转型升级排头兵"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不断丰富"六大建设"内涵,拓宽"四化融合"路径,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份额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是宁波继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宁波建设的一年。一年来,宁波以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为载体,以推进创新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不断完善"创新管理、综合治理、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新载体、新机制,努力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为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推动了现代港口发展,智慧港口建设以智能设施设备为基础、以互联网信息系统为依托,实现港口城市物流、资金流、商流、信息流等资源整合,并以智慧基础设施为基础推动产业发展。宁波港智慧港口建设应立足打造"全球供应链节点",优化现代港口服务,并围绕智慧物流、现代工业转型、"互联网+智慧港航"、现代通信与云服务实现港口产业转型升级和港城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城市竞争力的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以榆林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型城市的竞争力不断下降,转型是必然选择。处于资源型城市成长阶段的榆林市正在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旧路,榆林市竞争力较低且发展中存在着问题,转型的优势和时机已经具备,只有发挥政府的主导力量、依靠科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政府经营能力、整治环境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才能实现榆林市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17.
榆林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幸福榆林建设,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一中心两基地"建设,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优化二产中能源产业与非能源产业的比例,优化能源产业中单一资源型产业与资源转化型产业的比例,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启动振兴南部翻身造血项目建设,推进南北区域协调发展;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进科技创新,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到"十二五"末,实现经济总量、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四个翻番.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榆林市是区域性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榆林市委、市政府坚持实施“科教引领、刨新转型”战略,把产学研合作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举措,大力推进“政府引导、高校主导、企业主体、人才主力、项目支撑、全融支持”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桥梁、企业为主体、校地优势互补、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榆林市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积极与北京、上海、西安等全国40多所院校合作,  相似文献   

19.
国土资源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基础支撑作用.榆林市国土资源局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努力保障发展、切实保护资源、积极推进改革,为推进全市转型跨越发展,实现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了坚实国土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20.
当前,榆林的纺织、服装产业正在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以产业升级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实施加工制造园区化、产业协作链条化、企业发展品牌化、科技创新体系化、基地建设标准化五大战略,分类推进,有序发展. 羊毛防寒服相比棉、羽绒服轻盈,保暖性好,回弹性强,防风透气,即将成为第三代御寒产品.榆林市各企业根据"十二五"规划中的大企业带动、大园区发展的思路,结合行业政策性倾斜等优势条件,做好了进一步扩大产业发展的规划. 羊老大—打造羊毛服装产业链 榆林市规模以上防寒服企业有5家,其中,陕西羊老大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95年,注册资本550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