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五问创业板     
创业板十年磨一剑推出以来,"三高"、"超募"、"造富"等现象一直伴随其身。截至2010年9月14日,创业板公开发行并上市117家企业,平均发行市盈率65倍,平均发行价每股32元。117家企业招股书中预计募集资金总计279亿元,平均每家2.4亿元;而实际募集资金竟高达832亿元,平均每家7亿元;总计超募553亿元,平均每家超募4.7亿元,平均  相似文献   

2.
刘纪鹏  刘妍 《经济》2012,(12):96-97
经过3年运行,创业板由开板之初的28家企业发展到现在356家,市值从最初的1600亿上升至8500亿,一批企业通过创业板融资得以发展.然而,创业板"三高超募"、 "体制性造富"、"业绩变脸"、 "高管辞职套现"等诸多问题也一直饱受诟病,反思创业板的三年之路,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谢长艳 《经济月刊》2012,(12):93-94
创业板上市这三年,一直被"三高"、"圈钱"、"套现"等诸多问题困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业板的融资规模、创投回报率以及市盈率,都在走下降的趋势,而且这三大变化非常明显。 融资规模被腰斩 创业板的推出,使VC/PE机构的IPO退出更为活跃,并为其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2009年至今,共有249家VC/PE机构通过356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实现463笔IPO退出,总计获得账面退出回报609.1亿元,平均账面回报率为9.15倍。  相似文献   

4.
谢长艳 《经济》2012,(12):93-94
创业板上市这三年,一直被"三高"、"圈钱"、"套现"等诸多问题困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业板的融资规模、创投回报率以及市盈率,都在走下降的趋势,而且这三大变化非常明显.融资规模被腰斩 创业板的推出,使VC/PE机构的IPO退出更为活跃,并为其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2009年至今,共有249家VC/PE机构通过356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实现463笔IPO退出,总计获得账面退出回报609.1亿元,平均账面回报率为9.15倍.  相似文献   

5.
五问创业板     
创业板十年磨一剑推出以来,"三高"、"超募"、"造富"等现象一直伴随其身.截至2010年9月14日,创业板公开发行并上市117家企业,平均发行市盈率65倍,平均发行价每股32元.117家企业招股书中预计募集资金总计279亿元,平均每家2.4亿元;而实际募集资金竟高达832亿元,平均每家7亿元;总计超募553亿元,平均每家超募4.7亿元,平均超募比达198%.  相似文献   

6.
创业板上市一年以来,随着很多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陆续的离职、大量股东一夜暴富等问题的出现,社会各界纷纷开始质疑创业板存在的合理性,很多人认为创业板等同于"创富板"。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股权结构具有其合理性,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即股权结构评分较高的企业,其相对的年净资产收益率ROE和年总资产报酬率ROA较高。  相似文献   

7.
<正>国内中小板、创业板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市场容量明显小于主板市场。不过在政策大力鼓励中小企业上市融资下,国内中小企业IPO步伐近两年不断加快,截止到目前,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家数已超过900家(其中中小板646家,创业板281家),总市值达1283亿元。随着中小  相似文献   

8.
《时代经贸》2010,(23):39-39
北京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出资组建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拥有子公司20家,控股、参股企业8家,2009年实现销售额71.5亿元。京粮集团自1999年成立以来,实施"做市场、做品牌、做资本"的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秉承"用精良铸就京粮"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徐岚 《资本市场》2000,(8):54-60
<正> 香港创业板市场经历了12年左右的探索和研究,于1999年11月15日正式启动。截至2000年6月5日,创业板市场已为26家上市公司筹资近100多亿港元(80%来自于香港自身的网络公司),这一筹资总额远远超出亚洲其它主要同类市场在1999年筹集的资金。创业板上市公司多为中小型科技企业,主要来自于中国内地、台湾、香港等,业务范畴涉及电子通信、网络、医疗器械、生物制药、新型材料等高科技项目。目前上市公司总市值已达800亿~900亿港元,单日成交总额约占香港股市的5%~8%。上市公司市值最小的仅为1亿至2亿港元,最大的约二三  相似文献   

10.
在香港特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香港的创业板市场在1999年11月15日正式成立,并在11月25日正式挂牌。从股份上市前的认购反应、上市后股价表现及成交看,创业板市场的启动是十分成功的。  创业板市场初见成效  目前,创业板共有18家上市公司,其中大部分从事电脑、互联网或其他与科技有关的业务,最小的市值约1~2亿港元,最大的约为200~300亿港元。于2000年3月20日推出的创业板指数,以3月17日收市价作为基准1000点起计,当时创业板股份(16只)总市值为931亿港元,而其中tom.com(8001)、新意网(8008)及香港网(8006)三只重磅股,市值比重…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创业板市场的开启为新创高科技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融资渠道,但也凸显很多问题,如"三高"现象:高发行价格、高市盈率、高超募率。"三高"现象的形成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究其手段主要是采用"盈余管理",即拟上市及已上市的创业板公司通过无形资产确认、关联交易、债务重组等来设计盈余,以达到上市要求、规避处理和实现再融资。因此,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对抑制"三高"现象,保证创业板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创业板企业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板企业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公司主营业务,利用募集资金实现创业板企业主营业务发展,本文通过六家具有代表性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的案例,研究了三种主要的发展模式.根据上市公司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增长,是通过公司现有资产和业务,还是通过兼并收购方式,以及两者并举,划分为内生增长、收购兼并、两者并举三种可选择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创业板市场为大部分创新成长型企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面对随之而来的种种问题,重新思考"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创业板?"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2018年,列入安徽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会第三次重点企业调查统计口径的317家环保企业(其中:大型企业3家,中型企业11家,小型企业195家,微型企业108家)实现营业收入166.8亿元,营业利润总额约13.51亿元。具体而言,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共两家,营业收入1亿元至10亿元的企业共25家,营业收入2000万元至1亿元的企业共73家,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共217家。  相似文献   

15.
自2009年10月30日第一批28家创业板公司上市以来,我国创业板市场为大部分新兴成长型企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创业板市场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作为一个新事物,我国的创业板市场还面临着种种问题有待解决。针对我国创业板市场现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创业板企业成长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静稳 《当代经济》2010,(12):17-19
本文基于创业板企业"两高六新"的特点,利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57家创业板企业的成长性进行初步的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一般具备"两高六新"特点的企业呈现出较高的成长性,但目前上市的创业板企业成长性普遍较低,不符创业板发展要求.结合分析结果,对提高创业板企业质量及创业板相关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创业板上市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国内外企业成长性评价研究结果,在筛选创业板上市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创业板首批上市的28家企业的运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28家企业的成长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不仅从成本获利能力、资金运作与扩张能力、成长潜力等七个方面对28家企业成长性进行了剖析,而且对28家企业成长性进行了综合性评价。评价结论与28家企业现实走向基本一致,为国家关于创业板上市企业监管对策的设计、投资者投资策略的选择及企业自身完善思路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创业板制造的巨额财富能否落袋为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科 《资本市场》2009,(12):92-93
<正>10月30日,创业板首批28家企业集体上市。在高市盈率的驱动下,创业板也成为了创投机构分享财富的盛宴,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整理,至28家企业上市之日,20家创业板上市企业背后呈现33家VC/PE机构的身影。33家投资机构多在企业扩张期进入,形成了高效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6,(7)
兴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依靠持续转型升级发展为我国环境治理综合服务商,从企业经营亏损到创业板挂牌上市,从2011年上市之初市值15亿元,到2015年底的210亿元,在产业为王的背景下,实施"专一+专业"到"综合+专业"再到"互联网+综合+专业"三个阶段平滑过渡,实现持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般而言,第一季度往往是全年上市公司数量最少的一个季度.因此,2005年第一季度海外上市数量和筹资总量进入一个相对的平淡期.第一季度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也相对较少,总计11家中国公司分别在纽约交易所、NASDAQ、香港主板、香港创业板、新加坡主板以及新加坡创业板上市,筹资量为3.07亿美元,较2004年第四季度,筹资量大幅下降92%,较2004年同期,本季度的上市数量和筹资量也有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