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冒伪劣现象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假冒伪劣现象还相当猖獗。这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本文从多角度剖析假冒伪劣现象存在的原因,深入认识假冒伪劣现象,进而提出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假冒伪劣商品不仅坑害了广大消费者,损害了国家利益,而且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危害了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制假售假向集团化发展,对我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打击假冒伪劣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是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作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决策,提出要坚持不懈地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犯罪活动,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打假务尽的决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是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一颗大“毒瘤”,是困扰当今全球各地经济的一个共同现象。据巴黎国际商会统计,目前全世界假冒伪劣商品的年均销售额在700亿至1000亿美元之间。近年来,我国年均假冒伪劣产品的产值达1300亿元左…  相似文献   

4.
要搞好商品防伪就必须根除假冒伪劣。假冒伪劣商品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大公害,它不仅严重危害了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而且恶化了我国的投资环境,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损坏了国产品牌的国际形象,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对假冒伪劣商品经过长时间的治理,  相似文献   

5.
李颖 《商业研究》2002,(7):16-19
制假售假行为的猖獗在我国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活动中市场主体自身的假冒伪劣性。所以,根治制假售假行为,就应根治市场主体的假冒伪劣性。为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道德和市场秩序建设中,必须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市场主体的儒商人格,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新的儒商形象。  相似文献   

6.
假冒伪劣问题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里对假冒伪劣做了界定,并将之与法学相结合,使人们从法学角度对假冒伪劣行为有深入认识。最后,这里又分析了假冒伪劣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出相应对策,以期假冒伪劣问题能够得到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7.
刘文亚 《市场周刊》2004,(4):115-117
目前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一大公害。用经济学的观点,在已有的研完成果基础上,深入细致的对假冒伪劣在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存在作出了分析和探索,提出有针对性的打假治劣方案,清理地方保护主义政策、鼓励经济主体参与打假、健全法律制度与执法透明度。  相似文献   

8.
李颖 《商业研究》2002,(4):16-19
制假售假行为的猖獗在我国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活动中市场主体自身的假冒伪劣性。所以,根治制假售假行为,就应根治市场主体的假冒伪劣性。为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道德和市场秩序建设中,必须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市场主体的儒商人格,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新的儒商形象。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国外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于市,就连农业种业育种领域也不放过,严重破坏了世界农业经济的正常发展。为此,美国在这方面不得不下大力气,采取各种措施予以防范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经济博弈论的基本模型,对假冒伪劣商品出现的根源进行探究,对其进行建模研究,提出了治理假冒伪劣商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假冒伪劣商品市场存在的原因和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冒伪劣商品市场存在的原因是由于市场经济的主体作为"理性的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造成的。治理假冒伪劣商品市场主要是治理市场经济中的各个经济主体。  相似文献   

12.
商品的假冒伪劣现象严重困扰着众多生产企业。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不但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和生产企业的利益,而且还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甚至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生产企业深刻认识到假冒伪劣问题的严重性,先后采取了许多防伪手段采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如特制包装盒、激光标签等等,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般假冒伪劣化妆品主要是仿冒进口名牌、国内名牌或市场上销路好量监督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经常检查处理,但防不胜防,市场上仍然有假冒伪劣化妆品存在。因此,商业部门及广大消费者如能掌握一套鉴别假冒伪劣化妆品的有效方法,就可以有效地抵制假冒伪劣化妆品流入市场,减小其造成的危害,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可以使商业的信誉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于市,严重地破坏了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为此,世界各国不得不下大力气采取各项综合性措施加以防范和打击。英国采取严格的防伪打假强硬措施,重拳出击,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假冒伪劣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我国,假冒伪劣商品大量充斥市场,不仅严重损害消费者的经济利益、破坏资源配置,而且降低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假冒伪劣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现象。滋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假冒伪劣问题存在两大经济危害——逆向选择和资源配置低效,即次品如何将良品驱逐出市场造成市场失灵以及全社会范围内生产分配的效率低下,所以有必要在分析原因及危害的基础上,提出打假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冲击到真正的名优产品,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造成社会财富和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蔓延到涉外经济领域,将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信誉。假货正蛀蚀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大厦”,日益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随着一年一度“3·15”的到来,它已真正成了过街之鼠。那么,为何假冒伪劣商品还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呢? (一) 这首先是因为社会主义的供求双方“先天”性提供了假冒伪劣商品存在的温床。 从供给方面来看,生产、经销假货所带来的暴利是造假者疯狂造假的内在驱动力。某些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企业,…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地处中西部地区结合处的中原地带,陇海和京广、京九线在此汇聚成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网络,使得我省成为全国特有的商品流通中转站。因此,河南省各级工商机关在加强对本地生产企业监管的同时,主要把整顿、治理商品流通领域的假冒伪劣作为消保工作的重点。仅1998年,河南省便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19380件,端掉制售假冒伪劣窝点1487个,涉案金额高达5-2亿元人民币。工商系统消保工作最大的成功在于近几年全省建立并完善了“各界联动、优势互补”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在长期的打击假冒伪劣、保护企业和消费…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假冒伪劣商品也随之出现,并破坏着正常的经济秩序。对此,各级执法部门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进行了查处。为什么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还会屡禁不绝?除了利益驱动是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外,还包括其它各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公害”。对“打而不死、死而复生”究其因,是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在尚未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前,市场出现的许多薄弱环节诱发了假冒伪劣商品的滋生蔓延。因此,对假冒伪劣商品“打”是治标,而健...  相似文献   

20.
周晓虹 《消费经济》2002,18(1):46-4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消费者问题也日益严重,“假冒伪劣商品”一词成为近20年来历久不衰的流行语,消费者的投诉与年俱增,投诉内容也越来越复杂,20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