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提高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对于实现本世纪经济目标、全面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关系重大。“三农”问题解决的根本出路在于在全面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人口非农化的基础上实现农民收入增加,与此同时提高整体农村人口素质。下表是关于农村人口及劳动力结构的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相似文献   

2.
赖晓璐 《辽宁经济》2007,(10):20-20
地域间转移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将更有利于我国目前国情下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目前农业劳动力过剩情况严峻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70%以上的国家,"十五"期末我国有农业过剩劳动力2亿多,可以判断,随着今后人口增长和农业劳动生产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阶段面临的所谓“三农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其核心是农民问题.即如何提高现在农村人口的收入,使之走上富裕之路的问题。而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现状是:在工业化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由于人口基数大,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和农业比较收益下降等原因.农业部门出觋了数以千万计的剩余劳动力。农民收入低下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是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4.
应宜逊 《浙江经济》2006,(11):42-43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应当是: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保障农民的应有权益,堵塞寻租和腐败滋生的渠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6.
7.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区域差异和产业结构的关系以及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指出农业剩余劳动力应主要通过发展非农产业向发达地区和城市转移。  相似文献   

8.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一个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问题.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农村劳动力过剩,人力资源闲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深入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金星 《现代乡镇》2008,(10):39-42
目前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制度中存在的土地产权不明确、不完善的弊端已严重制约了农户对土地的长期性投入和土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1.
2003年3月1日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承包土地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可以实行流转。当前,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土地流转形式,包括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浙江绍兴、河南等地在土地流转中还催生出了土地信托制。现对土地信托制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廷山  常博 《山东经济》2011,27(2):132-136
众所周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一部分转移到城市,成为城市的建造者,积极促进着社会的发展;还有一部分蜗居在农村,处于失业或半失业,未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本文拟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定量分析山东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性,通过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定义及测算,建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型,分析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各因素以及对经济效应的影响,实证的分析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地方有不少官员主张土地私有化,有一部分专家、学者中也有相同观点。甚至有不少学者认为中国“三农”问题的根在于土地公有制,认为只有土地私有化了,农民就有了产权、有了人权、有了一切,国家就有活力了。但笔者认为对农村土地私有化的问题,还需要慎重考虑。针对此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或建议。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国以来 ,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历史进程 ,按其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及经济效益 ,可划分为两个时期。我国城市化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具有以下的特点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 ,城市化严重滞后 ;开创了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独特道路 ;开创了以建设小城镇作为转移农业剩余劳动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5.
深化上海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黑龙江省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并已经成为阻碍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应从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加快城市化进程,破除制度障碍,政策引导,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等五个方面解决黑龙江省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业剩余劳动力指的是因劳力资源未得到合理配置,劳力的有效利用程度不高而积存在农业部门的劳力,这些劳力的边际生产力低下,他们的绝大多数属于低效劳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指剩余劳动力由农业向农业以外的非农产业的流动与再就业。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就  相似文献   

18.
有效解决湖南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有两条路子:一是充分发挥本地区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加快乡镇企业发展步伐,实现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地区内转移.二是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做好劳务培训等工作,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地区外转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 《特区经济》2005,(8):162-163
一、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我国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不准许私人合法拥有生产资料的环境中,通过一个承包合同来界定农户经营土地权利的土地使用权制度,在当时它较好地解决了在人民公社体制下普遍存在的集体成员“搭便车”问题,带来了农业生产率的巨大提  相似文献   

20.
万青 《乡镇经济》2006,(3):29-31
地处皖西地区的六安市是一个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滞后与迟缓。影响因素主要有转移主体的素质制约、庞大的人口基数、转移过程的社会环境制约等。为加快皖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一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三是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四是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五是设施制度革新,彻底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