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政治思想冷漠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现象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有效激活大学生政治冷漠、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第一,强化学校的民主管理,加强大学生的政治实践,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第二,社会要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第三,学校要对大学生进行政治心理调适,加强对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的教育和引导;第四,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齐他们正确的政治态度。  相似文献   

2.
对武汉市8所高校1 60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创业最突出的动机是自我实现;大学生普遍认为学校教育对其创业意向有影响,而他们对学校的创业教育并不满意;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和知识技能支持,而创业者本身最需要的素质是自信、有创造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等。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自身主客观条件、家庭背景、外部环境都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着显著的影响:女生总体创业意向低于男生;学校、专业、年级、籍贯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而学历无显著影响;就业压力越大,大学生创业意向越高;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而对机遇的认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网络成瘾”是一种过度上网行为的心理疾病。近年来,高校周围的网吧越来越多,大学生进入网吧频繁,这种现象给学校管理和学生带来了诸多问题。由于网络游戏成瘾造成的危害巨大,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据统计,我国有6.2%至11.6%的互联网使用者存在网络成瘾症倾向,大学生患网络成瘾症的人约为8.4%,其中男生是女生的两倍。鉴于此,我们对网络成瘾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从心理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并不断予以强化;第二,从管理机制上要建立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症的措施;第三,从健康网络的建设管理上,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学校周围网吧的管理和整顿工作,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四,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和疏导,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卑懦弱;嫉妒虚荣;冷漠麻木;孤独焦虑;怀旧。大学生自身成长中的矛盾、竞争压力增大、社会转型、以及家庭、学校方面的原因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对此,可以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活动,普及心理知识,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进行心理疏导,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采用宣泄手段排除不良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5.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怎样引导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据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在当代大学生中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其客观原因是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其主观原因主要源于大学生本身的思想特点、阅历特点、认识特点。应长期加强重视程度,建立有效机制,开设相关课程,加强教育引导,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其成为真正健康的人,成为社会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税收意识深入人心,将为现代国家创建一个和谐的政府与纳税人关系。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税收意识基本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就被调查地区的大学校因学生而言,自我判断的税收意识总体较强。但对于具体发生在身边的税收问题却把握不准;税收意识的强弱与学历层次之间呈趵关,高校类型和家庭背景对税收意识的影响不确定.税收意识在性别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对社会偷漏税现象普遍表现出道德谴责倾向.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他们的体质如何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民族的兴衰。目前,影响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因素来自社会、学校体育教育、家庭等三个方面,因此,应通过体育课程干预措施,使大学生体质有所改善。具体措施为:适当增加课外体育活动;改革考核内容与方法;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身心的一体化;加强学生体育课的身体素质锻炼、开设多样体育课;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试图了解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对大学生经过一年体育教学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跟踪调查,了解到体育教学可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从而,充分地认识到学校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增强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学风是教学质量的基石、灵魂,本文认为当前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做好以下工作:营遣体现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和文化活动;加强教师风范的建设。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视角探讨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滕悦 《现代经济》2007,6(9):14-15,44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而贫困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就业群体,面临着家庭贫困和身为女性的双重压力,刚刚走出校门即将面临失业困境。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经济视角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解决贫困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对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放缓高校扩招步伐;政府承担部分雇用贫困女性劳动力的成本;贫困女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避免“自愿性失业”。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不同于中小学校园伤害事故,在责任分配方面相对复杂,加之高校开放性办学与管理造成学生事故原因多样性,在高校学生事故纠纷中具体使用何种归责原则,对受害学生主张权利以及确立校方的法律责任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该文通过分析高校学生事故的性质以及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提出高校学生事故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专业课程"挂科"现象严重,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专业及专业课不感兴趣。文章从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以及高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女大学生作为未来知识女性的代表,她们的恋爱观和情感现状更应引人关注。高校女大学生恋爱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女生恋爱观的现状和形成原因以及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关举措使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从而为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对于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规模扩大,大学生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各高校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情况。本文针对目前文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情况,以及市场经济下的就业观念,就学生在校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机构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就业的服务与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主力军,在网络环境下长大的他们,对待爱情和婚姻有着和以往大学生不同的态度。他们的恋爱婚姻观不仅决定他们自身婚姻家庭的美满幸福,更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文章通过对“90后”大学生恋爱婚姻观的研究,探讨了对其恋爱婚姻观进行引导教育的对策,以帮助他们树立起健康文明的恋爱婚姻观,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国家"十二五"规划都明确指出,要培育当代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当代大学生是国家与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历史重任,全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文章指出了培育大学生良好心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转型期大学生社会心态失衡现状及原因,提出了培育大学生良好心态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隐私权包括利用权、隐瞒权、维护权和支配权。侵犯高校学生隐私权的行为包括擅自泄露学生个人信息、非法获知学生信息并予以公布和非法窥视、监听学生私人空间。对此,应转变保护高校学生隐私权的理念,完善高校管理和管理监督,加强高校学生隐私权相关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8.
体育在高校教学中都按必修课程开设,但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进行意志品质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个性等,没有充分体现出体育在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调查发现,在校期间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综合能力高于其他学生.在通过体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为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充分利用体育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女大学生普遍存在高分低成就现象,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交织:传统意识和现代意识交织导致女性角色冲突是其内在原因;学校教育与现实教育差异导致女性目标模糊是外在原因;就业市场的性别壁垒和市场经济冲击是直接原因。高等学校应从转化价值观念、优化认知体系、强化教育引导、发挥榜样作用等方面促进女大学生成长成才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出现了"宗教热"现象。这一现象也影响了大学生的信仰观,新形势下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势在必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主战场。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