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才集聚是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现象,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强劲的推动作用。本文以人才集聚为主题,从国内研究概况、人才集聚水平测度、人才集聚模式机制及影响因素、人才集聚效应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概括,并分析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济干  杨亚平 《水利经济》2023,41(3):1-7, 15
发展绿色经济、提升绿色发展效率是当前中国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通过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并使用泰尔指数和核密度估计研究其空间差异以及分布动态变化趋势,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将科技人才集聚纳入回归模型以探究绿色发展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7—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城市之间差异显著,且省内差异是影响长三角城市群绿色水平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核密度估计显示各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总体离散程度呈扩大趋势,效率值集中度降低,且逐渐出现两极分化特征;科技人才集聚与长三角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呈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发展环境直接影响着人才吸引力和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一些学者围绕河北省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人才集聚、优化配置、人才流失、环境优化、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等层面开展研究。2020~2021年,课题组对省直及11个地市有关人才管理部门、高校及企业等进行调研,结果表明:河北省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但在经济、教育、社会、生活、政策环境方面尚存不足。为推动人才兴冀战略,需要构建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体现人才价值的人才政策机制,协同联动、激励驱动的人才管理机制,产业集聚驱动人才集聚的市场机制,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体系和适切本土人才的育才留才机制。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之源,创新能力是国家和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作为生产力核心要素的劳动者即创新型人才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充分发挥高校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培养适用于地方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充分发挥企业吸引人才和转化成果的功能,为创新型人才提供创新平台和具体条件,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保障和宏观导向功能,为聚集创新型人才提供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充分发挥全社会的感染和召集功能,为聚集创新型人才提供人文环境和精神引领。  相似文献   

5.
宋敏  史婷  王茜 《水利经济》2018,36(6):20-25
明确港口腹地演变趋势、分析港腹耦合协调度,对长三角地区港腹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量化港口系统—腹地系统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高斯烟羽模型在2006、2011、2016年3个时间节点上测算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影响强度,并对腹地范围进行划分,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定量分析港口系统和直接腹地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港口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以上海港为中心,各港口多极发展;港口腹地范围整体稳定,局部波动,上海港的边缘腹地不断缩减;港口与腹地的耦合协调度处于上升态势,宁波—舟山港腹耦合协调度最高。  相似文献   

6.
苏州市地处江苏南部,作为江苏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经济实力毋庸置疑。苏州经济快速发展既得益于国家政策、自身优势与城市区位,也与当下快速发展的现代物流业紧密相关。拥有三大港区的苏州港在其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港城协同发展情况如何?对此,本文采用2005~2020年相关数据,运用VAR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苏州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苏州市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高水平耦合,两个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长三角16个城市增长极2007—2011年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社会、环境和综合指标的偏度分别为1.821,-0.096,0.743和1.373,峰度分别为3.618,-0.722,-0.774和1.607,表明长三角地区城市增长极的差异性主要来源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社会和环境发展水平的较小差异则有利于长三角地区综合发展水平差异的缩小。因此,长三角地区城市在维持现有极化体系的基础上,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历史发展积累,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升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已进入海洋经济时代,需要加快中小港口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与港口物流的协调发展。本文以中小港口城市——池州港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球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但如果区域内的差距过大,一体化的集聚效应会占主导,要素向发达城市流动并集聚,将进一步扩大域内的经济差距。文章在价格理论框架基础上,利用市际面板数据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域内经济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性,其对高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低经济发展水平组。可见,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扩大长三角区域内的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的空间错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本文以中国34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空间分析单元,构建了工业用地配置与工业经济发展的空间错位指数,探索2000—2018年中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1)全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2)各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指数贡献度的差异减小,总体呈现从沿海城市向内陆递减的特征;正向错位区域增加,分布从东部沿海扩张到中西部地区;负向错位区域减少,零星分布在西部和东北地区。(3)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呈现集聚格局,且集聚格局变化较大;高值集聚区在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加强,低值集聚区由四川周边城市集聚转变为以四川为中心的周边省市集聚的格局。(4)土地利用政策、市场规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的影响变强,而劳动力规模、交通条件、技术创新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影响变弱。研究结论:城市工业用地配置与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空间错位现象,土地利用政策、市场规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存在较强影响。  相似文献   

11.
面对单一城市的发展瓶颈,我国在2019年正式将都市圈这种一体化发展模式上升至国家战略。本文选取2007~2019年上海大都市圈中9个城市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都市圈内上海、苏州、舟山和常州存在高等教育集聚现象;高等教育集聚水平的提升对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推进作用。为此,提出建议:(1)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集聚水平和质量;(2)淡化城市壁垒,加速助推都市圈一体化建设;(3)推进政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发达地区创新人才集聚的驱动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索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我们不难发现,区域经济越发达,越能吸引各类人才包括创新人才;区域经济持续发展与创新人才集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构成了区域经济稳步发展的助推器。在知识经济时代,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而创新的根本则取决于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因而,国际间、地区间人才转移、智力流动和人才集聚将不断增强,创新人才区域性集聚的驱动力量越发显现。创新人才区域集聚与区域性系统要素间的耦合关系人才是生产力要素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要素,具有收益递增的特点。而创新人才的空间集聚,使经济…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从空间视角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决定作用,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合理安排城市产业布局、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实现城市经济和土地集约利用协同发展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空间计量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土地集约利用在地理分布上具有显著空间关联性;全国层面,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和集聚规模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显著提高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板块层面,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和集聚规模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正向效应呈现东、中、东北、西部板块依次递减现象,而专业化集聚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技术外溢效应在西部地区更明显。研究结论: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人口集聚有利于中国城市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4.
河北港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港口物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已经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证明。本文在既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证明河北港口物流与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即港口物流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拉动河北经济的增长,并对河北发展港口物流提出几最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物流发展水平的高低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总结物流发展的一般规律,对物流发展水平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对成都经济区物流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指出成都经济区目前处于较高物流发展水平时期,并对这一时期上的突变进行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6.
经济地理学视角的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影响因素及其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从经济地理学角度研究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方法:空间密度分析、空间相关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根据自然禀赋、集聚经济和政策制度三个维度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分析,自然资源禀赋总体上呈正向效应,但中西部城市与东部相比更偏向于依赖初始禀赋;在当前的产业集聚初步阶段,产业多样性比专业化更有利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提高;城市交通成本降低、消费多样性和高人力资源素质有利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对于东部城市的影响效应要高于中西部城市;经济开放政策呈明显的正向效应;目前土地市场化政策对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论:经济地理学中的重要因素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有着显著的影响效应,但不同因素的影响对不同地域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差异性很大;以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合理配置城市土地开发的功能结构、完善区域内外部交通系统、引导人口与人才集聚、深化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等方面 为引导方向的城市土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制度和战略创新,将有利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前港口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就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科学地做好国际港口物流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同时通过对人岗匹配度的研究如何培养实用性涉外物流人才,为课堂授课模式改革,课程内容改进,人才培养方案等提供实际性资源。促进学院专业建设,为企业输送相匹配度高的合格人才,为国际港口物流企业实现长远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协整理论,以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内陆港口城市重庆为例,进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从物流需求、物流投入、物流产出等三个维度深入分析重庆港口物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重庆港口物流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即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泰州作为全省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逐步成为泰州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本文在分析泰州知识产权人才储备及培养现状和泰州创新型经济发展对知识产权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对泰州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以适应创新型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环境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已成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措施,当前急需厘清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以寻求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新对策。文章利用2003-2015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理论分析并构建计量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水平提高能够降低环境污染;而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呈现倒"U"形演变规律,当多样化集聚水平较低时,会加剧环境污染,当多样化集聚水平达到一定值时,随着集聚程度的提高,多样化集聚会降低环境污染。最后,文章根据城市经济发展阶段,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角度提出了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