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野 《化工管理》2014,(19):57-61
由于产能过大,需求疲软,化肥市场进入了难销时期。但我们高兴地看到,面对化肥难销的困局,许多化肥企业不是去抱怨市场,不是一味的在等待市场的好转,而是积极想方法,迎难而上,想出了许多新招炒招,展现了化肥企业不畏艰难、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销售佳绩。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育成长的新形势下,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在企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进程中,有的充满生机、蓬勃发展;有的绵绵乏力、停滞不前;有的亏损严重、濒于倒闭;甚至一些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大体相同的企业,有的红红火火,有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化肥营销现状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意味着国内企业将与国外企业一起在同一游戏规则下参与同一市场竞争,国外化肥会更容易进入中国市场,不论从数量还是价格上对国内化肥市场形成竞争压力,影响化肥营销,可谓“狼来了”。入世后我国化肥行业与国外同行的最大差距就在于化肥生产企业的营销思想、观念和手段的  相似文献   

4.
已经历过数次起伏的中国化肥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市场低迷阶段 ,1100~1200元/吨尿素的市场价格 ,已经突破了1260元/吨的国家最低限价 ,化肥生产企业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困难时期。2000年 ,化肥市场行情如何尚不得而知 ,化肥生产企业的生存环境怎样同样令人关注 ,为此 ,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王文善。供求基本平衡价格将有所上升但升幅不会很大2000年的化肥产品供求形势和价格的升降趋势是广大化肥生产企业十分关心的问题 ,当记者提出这一问题时 ,王文善理事长说 :中国市场上的化肥需求预测 ,恐怕是最难…  相似文献   

5.
三大变化引发十大矛盾——  氮肥行业近年来的三次大的变化:一是以国发( 1998) 39号文件的发布为标志,结束了多年来化肥由农资部门垄断经营的体制,化肥企业正式进入市场 ;二是以 1997年化肥滞销为标志,化肥从多年来的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 ;三是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的速度明显加快,对化肥的品种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化肥新品种接连问世。由此,引发十大矛盾:全行业整体经济实力较差;企业债务负担重,发展缺乏活力;企业人员多,生产效率低;生产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氮肥用原燃料和动力价格高;技术和装备水平低;…  相似文献   

6.
施工企业明显处于被动地位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公路建设市场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施工企业普遍觉得公路建设市场的工程难干,钱难挣,人为因素带来的经营的风险太多太大,企业亏损现象比较严重。与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所处的关系相比,施工企业明显地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有的业主与企业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中间,不遵守市场规律的现象比较普遍且十分明显;有的业主利用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的现实,人为地抬高投标竞争的门槛,不按立项计划的要求组织招投标,而是故意地去“逗”企业恶性竞争低价抢标;有…  相似文献   

7.
建筑市场与项目施工管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当前建筑业进入市场经济的主要制约条件1 建筑市场残缺不全。作为建筑市场主体的卖方———建安施工企业早已进入市场 ,而买方由于历史、现实政策的原因尚没有完全进入市场 ,致使建筑市场的主要交易商品———工程建设项目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没有进入市场 ,制约着建筑市场的发育。具体表现为 :有的工程建设项目仍然按计划经济的办法由政府指定 ,有的地区和部门封闭市场或搞行业垄断 ,阻碍项目进入市场 ;有的已纳入招投标管理的工程项目明招暗定搞假招标。所有这些 ,都造成建筑市场的竞争实际上只是卖方之间的竞争 ,缺少买与卖双方以及买方…  相似文献   

8.
化肥属于微利的基础产业,不少企业面临惨淡经营、步履维艰的景况。造成这种状况除了企业内部原因外,政府的宏观调控起着决定性作用。多年来,化肥企业的建设由政府决定,生产组织根据政府计划追求产量,化肥销售由农资垄断经营,流通体制改革较多数行业晚了 10年左右,化肥市场仍没有走出"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面对农业结构大调整,光靠企业自发的、自身的调节既不现实,也不可行,需要政府全面系统地规划,充分发挥调控手段,实现化肥工业整体过渡。   第一要控制化肥生产总量。过去预测化肥的需求总量是按作物和土壤对氮、 磷…  相似文献   

9.
<正>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一年一度的春耕生产自南向北已逐渐展开,那么今年春耕化肥市场又将如何呢?又将有什么样的新特点和亮点呢?以下是各地春耕化肥市场动态集萃。企业篇湖北新洋丰:该公司目前进入紧张繁忙的产销旺季,尿基、硫基、高塔等生产线正开足  相似文献   

10.
同业联盟的话题,曾在业内争议了很多年褒贬不一。褒赞者认为,同行抱成团,不仅可抵御外来市场压力,还能有效抑制价格滑坡、行业萧条;轻贬者的观点是,企业各为其利,同行相克,有盟难同。早在9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由计划制向市场制转轨、竞争的提法时尚而又新鲜、各企业因雏形的市场经济而趔趔趄趄、磕碰不断的时候,就已开始有“联合”的声音渐次响起。以尿素生产为例,当时国产化肥刚开始由国家统购统销转型为市场竞销,众化肥生产企业对市场竞争规则还未完全适应,就又遭到进口化肥的反复冲击。步履歪斜中,氮肥企业间的各类联合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股份制改造如火如荼,加入WTO已成定局。就在企业集中精力,发展生产,提高效益,迎接挑战之时,化肥市场在运行中遇到了一些困扰。笔者认为目前在化肥市场竞争中存在着三种不良偏向,必须加以克服。第一,价格大战造成企业效益低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放血压价”。化肥行业本身就是微利行业,一些企业为了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不是从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方面想办法扩大销路,而只是单纯靠降价去与别人竞争。有的为了独占市场,甚至以低于成本价倾销,造成企业亏损,这样越销得多,企业亏损…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务院(1994)45号文和(1996)19号文,化肥销售以农资部门为主渠道,化肥生产企业和农业“三站”为辅助渠道。文件还规定,中央调控的化肥总量占全社会资源总量的20%左右,地方调控的化肥总量占全社会资额总目的80%左右,而化肥企业自销的比例不得超过10%,超产部分也按10%的比例自销。这就是现行化肥流通体制的由来。──题记企业要走向市场。这是党的十四大为国有企业改革指明的方向,化肥企业当然也不该例外。然而六年过去了,至今仍有近千家化肥生产企业在为进入市场而苦苦挣扎。1997年5月14日,四川省49家化肥企业负责人联…  相似文献   

13.
<正> 化肥销售市场十分疲软,销售价格大幅度下跌,这对小化肥企业能否经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面对这种新的挑战,为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继续弘扬艰苦创业精神,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盯着市场干,围着市场转,不断增强节能降耗意识,狠抓以降低生产成本为主线的内控管理,下苦功夫把成本降下来;适时调整营销方略,最大限度地开发和  相似文献   

14.
<正>化肥流通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农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政企联手,大力整顿化肥市场秩序是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之一。国务院对化肥流通体制改革曾作出两次重要决定,其核心四个方面:一是放开化肥经营限制;二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三是鼓励连锁集约经营;四是强化市场监督管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风暴的侵袭,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化肥行业遭遇寒流,直至目前,国内化肥市场仍然一蹶不振,总体表现差强人意。国际市场低迷、国内需求萎缩,这些不利因素都制约着化肥行业的回暖。危机中,生产企业在内忧外患的夹缝中艰难前行,利润空间大幅萎缩,流通企业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经销商操作难度增加。下半年化肥市场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同时,化肥生产相关原料价格走势、出口关税政策、淡储政策、铁路运价调整、流通体制改革等也都会对化肥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 1993年上半年,江西氨厂(1994年成立江西江氨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这个有近四十年历史、曾被化工部评为中氮“标杆”的老化肥企业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亏损,亏损额达198万元。同年7月初,年仅31岁的原副厂长邓兴明“临危”受命。他大胆改革,精减干部和帆构,剥离辅体,分流人员,并同步推进企业管理,狠抓节能降耗,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这一切给江氨又增添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原野 《化工管理》2011,(8):39-41
<正>近年来,氮肥行业一直在艰难中度日,有道是:化肥企业难,氮肥企业更难。据2010年石化行业利润及主营业务收入数据显示,2010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利润率达到30.62%,而肥料制造业的利润率只有4.70%,其中磷肥制造4.06%;复混肥制造5.50%;有机肥及微生物肥制造为6.52%;尿素行业最低,只有1.73%,同比下降18.6%,是石化系统各产业中效益最差的行业。然而今年这种状况却发生了大的变化,氮肥行业打了翻身仗,企业露出了开心的笑脸。  相似文献   

18.
化肥淡储素来被称为化肥市场的“蓄水池”,对化肥市场的影响很大。化肥是全年生产、季节使用,旺季时间短,淡季时间长,存在淡季时化肥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无人要、而旺季农民大量用肥时生产企业又生产不过来的问题。而淡储则有效地化解了化肥生产与使用不均衡的矛盾,有利于化肥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爱军 《化工管理》2003,(12):49-49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在全国化肥企业中,同时拥有这两块金字招牌的惟独天脊集团,令同行业的兄弟单位羡慕和佩服。然而更重要的是,天脊的“双名”给他们无形中注入了催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曾有不少化肥企业的老总说,天脊“双名”的取得有着非常重要和现实的推动和示范作用。记者认为,天脊拥有“双名”至少给人六点启示。启示之一:品牌意识的增强未来市场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未来市场的天下就是高品质品牌的天下,这一点已形成不争的共识。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很多企业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已经达到50%至70%,有的…  相似文献   

20.
汪学峰 《化工管理》2010,(10):36-40
2010年,世界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各企业在忙于收拾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留下的一片狼藉的同时,也在总结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教训。中国石化化肥板块从产能过剩、价格下跌、市场低迷中拨云驱雾,他们是怎样一路挺过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