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年前,柳传志的名字像今天中关村众多小公司老板的名字一样普通得让人容易忘记。今天,柳传志领导的联想集团已成为中国民族计算机产业的象征。2004年12月8日当联想集团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震惊了全世界。柳传志是一个创业的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11个人20万元资金的小公司仅用10几年时间就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激励,每一个在中关村创业的青年都可以怀有这样一个希望——“如果我足够地努力,也可以像柳传志那样地成功。”  相似文献   

2.
善为 《经营者》2006,(7):22-23
“不上高山兀颠连,怎见人间足壮观”是段永基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名言,但他似乎忘了还有一句话,“登高必跌重”。  相似文献   

3.
《东方企业家》2010,(5):41-41
柳传志领衔的“超级智囊团”,能否将中关村打造成为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4.
《东方企业家》2003,(6):112-117
瞬息万变的IT界,一直英雄辈出。与被称为“中国企业教父”的柳传志相比,杨元庆既没有那种一呼百应的个人魅力,也没有出口成章的演说天赋,甚至在和媒体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后,他在采访中依然表现得相当拘谨甚至紧张。然而,他选择了另外一种说话方式,那就是数字。当  相似文献   

5.
推开幽兰女社的雕花大门,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清香,窗边的几株兰花,静静的。这是京城一个新成立的女子俱乐部,社长张乐华,一位医学博士,为实现“从永久的品位里创造出自己的时尚”的目的而开办的。  相似文献   

6.
《企业研究》2007,(11):5-5
有人说了解一个人,只要了解他的朋友;了解一个企业,只要了解他的老板是如何评价他的员工。你想了解联想吗?那就请你听听联想的创始人、联想控股主席柳传志是如何评价他的员工、特别是如何评价他亲手培养的CEO杨元庆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元老难题,联想老总柳传志和小天鹅元老徐源都说起过一棵树:柳传志说:大家当年一起种了一棵树,辛辛苦苦挑水施肥捉虫子,眼看要结果子了,怎么能让人拍拍身上的土空着手离去?徐源说:我们辛辛苦苦种的树、最不愿它毁在自己手上。砍别人种的树不心疼,砍自己种的树最心疼!  相似文献   

8.
柳传志复出后的联想大调整,有助于我们反思:“Madein China”为什么没能成就中国内地品牌?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80年代的“电子一条街”、“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到1999年国务院《批复》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再到实现三年大变样的目标,经历了  相似文献   

10.
<正> 衡量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风险投资。毕竟,风险投资是高科技创业的燃料。燃料供给状况将直接决定高科技的活跃程度。因此,通过最近几年全球风险投资的流向和趋势,可以大致勾勒出高科技产业走势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1.
《企业研究报告》2004,(160):17-32
在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中,中关村一直走在前列。早在1998年,海淀园管委会就在网上实现了政务公开,2000年7月,中关村海淀园在全国高新区中率先开通了“数字园区”网上办公系统,这是北京市电子政务的雏形。  相似文献   

12.
尹生 《中国企业家》2005,(24):148-149
柳传志用创造性方式解决了交接班难题,大大丰富了中国企业管理的实践。为中国创业型企业 的传承壮大开拓了新路  相似文献   

13.
王德禄 《企业研究报告》2004,(160):F002-F002
中关村作为我国知识经济高地和高技术的发源地与扩散地,除了教育和科研十分发达、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创新创业活动十分活跃外,中关村还呈现出一些不同于国内其他地区的“高技术社会”特征,如中关村率先开通了“数字园区”,各种协会、商会和中介组织活跃,  相似文献   

14.
中关村企业创新机制的重要性 对于21世纪的中关村企业,建立起切实可行的企业创新机制,它就能提供企业创新的动力源,促使企业不断地将知识、技术、物质转化为用户满意的产品;它就能不断地促进知识的积累、创造和应用;它就能不断地加强信息的交流和加工,就能不断地刺激关键资源的成长,最终实现资产的增值,并获得竞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硅谷从一个美国西部的农业地区,因为发展电脑及半导体而一举成为世界名的高科技园区,并为世界各国所效仿。但是硅谷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靠单纯的政府规划出来的,而是由许多偶然和必然的因素综合所使,其他国家可以效仿它的技术和模式,却很难创造出与其完全相同的化和社会背景。可见,第二个硅谷是很难出现,或是不可能出现。我国在制定了科教兴国的基本战略之后,也一再出现了要把中关村建设成中国的硅谷的思潮。但同时也有许多人提出硅谷不是计划出来的,中关村不应该一味地靠政府计划来建设。段永基先生更是一语惊人:中国只要有一个中关村就够了。在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时代到来之际,发展我国的高科技产业无疑是一项势在必行的选择。但是,我们应该如何更有效、更健康、更合理地建设我国的高科技园区?这是每一个关心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人都在关注的事。为此,我们编发了两篇关于硅谷和我国高科技园区的章,应该说这只是个引子,我们希望更多人能从硅谷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经验,使我国高科技园区建设少走弯路,早日结出正果。  相似文献   

16.
《企业研究报告》2004,(165):19-22
从2001年开始,在中央部委、北京市政府、区县政府的政府采购中,中关村企业中某些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包括软件、信息技术产品等,频频中标,为本土企业的市场开拓寻找到新的出路,并获得了政府采购部门对产品质量与性能的广泛认可。其中金山、联想等广泛参与了政府采购。  相似文献   

17.
65岁的柳传志又一次让联想超越,同时超越他自己。  相似文献   

18.
章剑锋 《房地产导刊》2005,(10):106-108
现在的中关村,与北京乃至中国的所有区域一样,试图借一轮房地产物业的发展来带动整个区位升值,这个以IT技术发端的中国高科技地带,房地产开发的后来居上,很可能取代其一直处于龙头地位的技术产业,迫使中关村在北京新一轮城市规划中陷入一个由商铺与写字楼构成的租赁时代。  相似文献   

19.
陶艺军 《数据》2012,(10):10-11
“如果没有它的帮助,我将无法呈现这次开幕式的视觉盛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刚刚结束,总导演丹尼·博伊尔就热情赞许一家来自中国北京的文化创意企业——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那一晚,水晶石公司提供的创意影像和数字内容在世界瞩目的中心“伦敦碗”尽情闪耀。  相似文献   

20.
硅谷对于高成长性中小企业有一个特殊的称呼——“瞪羚”,因为它们具有某些相似的特征——个头不大,跑的快、跳的高。在每年发布的《硅谷指数》报告当中,“瞪羚”企业的数量是评价硅谷创业活力和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创新创业非常活跃的中关村同样有着一批神奇的“瞪羚”,它们的年增长速度超越了100%,甚至达到十倍、百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