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一个产权的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地制度历来是中国农村变革的关键,其要义在于产权。本文从产权角度对建国后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作了简要分析。作者认为,产权的界定与实施决定着产权的经济绩效。土地改革以来各种农地制度创新形式的不同经济绩效都与产权清晰程度和实施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成绩,但其取得成效的原因却莫衷一是.通过梳理不同学科对产权功能的论述发现,看似曲折的农地产权制度变革背后有着合理的经济、社会与政治逻辑,不同阶段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都是在考虑制度实践困境、国家能力状况、国家诉求特征等约束条件下的抉择,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在约束条件下适势推进制度变革,通过产权功能的逐次释放来提升制度绩效.农地产权功能发挥整体上经历了由单一到全面的过程,经济功能发挥具有渐进性特征,社会功能发挥经历了由强制性向规范性的转变,政治功能发挥日趋自主性.在三权分置改革推进过程中,可在产权功能全面发挥的框架下推进制度创新,同时畅通社会与国家的协商渠道,及时回应治理反馈,以提升制度改革绩效.  相似文献   

3.
现代产权理论指出,完整的产权应包括专有的使用权、收益的独占权和自由的交易权.中国农地产权不明晰、不稳定、不完整对于农村发展的负外部性已经成为国内学界共识.本文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与美国农村发展研究所(RDI)于2005年和2011年共同组织的17省农村土地权利情况调查所取得的一手数据,通过实证分析解构农地产权,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省份、不同地域的农地产权绩效进行量化比较,并分析2005-2011年农地产权的改进程度,以期为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绩效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善需要农地制度的创新.农地制度改革目标模式的设计必须兼顾社会保障与效率两重功能,国有制、个人所有制、土地股份制都不符合这一原则.作者的产权分析框架认为,产权效率取决于权利的界定及实施.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前提,通过农地权利的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决策制度的创新,进一步理顺乡镇政府、村集体组织与农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独特的家庭承包制度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受制于改革开放前的路径依赖,家庭承包制度长期存在产权不明晰、不稳定和不完整问题。为此,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沿着增强产权强度、延伸产权长度、拓展产权广度的路径演化,并呈现出法制化、长期化和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在二轮承包后期,农地产权制度改革需实现从产权界定到产权实施、从产权不稳到产权稳定、从产权残缺到产权完整的转变,重点做好建立土地信息数据库、开展延包试点和配置土地发展权等工作。进一步地,产权强度、长度和广度具有广泛的理论适用性,很有可能成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新范式。文章认为,未来相关研究可着力于以下方面:从规范研究来看,主要包括农地产权制度的国际比较、“三块地”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使用权导向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就实证研究而言,主要包括产权强度、长度和广度的专项研究以及产权安全性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命题.目前,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土地产权实现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学术界关注较少,所遗学术纷争、疑点和空白尚多.针对初级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土地产权实现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对人类所有制占有关系的沉思、百年来农地所有制及其产权实现历史逻辑的拷问、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内涵及其农地产权实现理论厘定的基础上,提出了着力优化社会主义农地占有关系、发展农地公有权和使用权两个市场、扩充农地公有占有权及处分权能、赋予农地公有单位优先流转受让权等创新性政策立法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江雪萍 《当代经济》2016,(30):33-35
本文从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的视角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研究进行文献梳理,主要从农地制度演变的过程对现行农地制度的制度缺陷,现有农地所有制关系的争议,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地权的稳定和土地承包立法等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湛江市农地利用现状,从农地利用效率、农地利用集约度和农地利用效益只个方面选取20个因子建立了农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湛江市1996-2006年的农地利用绩效指数,并与农地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湛江市农地利用效率、利用集约度和利用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农地利用绩效呈明显增长态势,绩效指数从0.4439增长到0.8640;农地利用绩效与农地利用结构以及农业种植结构密切相关.文章最后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地利用绩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优化农地产权结构来提高农民收益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文章通过考察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农地产权政策调整过程及调整后农民收益的变化情况,揭示了中国农地制度产权结构的运行状态,进而明晰了农地产权结构优化的路径.研究认为:现阶段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需要优化而非变迁.产权结构优化的基本路径是:先优化产权...  相似文献   

10.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存在诸多矛盾 ,如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集体所有权名不副实、农民缺乏对土地独立、稳定和受保障的产权等。改革我国农地产权制度 ,可从界定农地产权、确立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规范土地产权界区、开展农地产权的市场化流转等几个方面入手 ,而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较长时间内可以是土地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11.
农地产权弱排他性、产权冲突及其变迁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制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利用的权利行为的规则安排.排他性权利界分是产权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中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呈弱排他性产权结构.在农地弱排他性产权制度下,权益各方产生激烈的产权冲突.要消除弱排他性下的产权冲突,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应当以确保排他性权利为核心而展开.  相似文献   

12.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依法鼓励农户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处于探索阶段,农地产权残缺、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是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约束.农地的合理、有序、健康发展有赖于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农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农地流转市场的健全.  相似文献   

13.
农地产权管制是土地财政的根本成因,这将对土地财政影响的分析限制在经济增长方面.理论分析表明,产权管制使地方政府获得土地财政,而土地财政虽然在短期内会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和公共支出促进经济增长,但不利于长期增长,随着农地产权稀殃的增加,农地产权管制和土地财政的负面影响将会越来越大,本文的实证研究支持了这一结论.因此,在肯定农地产权管制和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积极作用的同时,应该对其负面效应足够警惕.为了保持长期增长,应该逐步放松政府对农地产权的管制,减轻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但农地产权主体模糊、权能残缺的内在缺陷也不断凸现,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都还缺乏严格的界定,未能形成明晰的产权关系.本文通过分析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主要缺陷及其负面影响,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构建以农民拥有完整的土地产权为核心的农村土地产权体系.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方向和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海波 《经济问题》2007,(10):22-23
阐述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农地产权的概念以及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指出了我国在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方面的物权性未能充分体现等,对我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提出建议,对于土地能否抵押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中国近60年的地权变迁过程分为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和土地规模流转三个阶段加以回顾,考察了其中发生的产权权能细分、主体身份变化、市场范围扩展和经济绩效变动等几个特征性事实,并以一个基于Spence-Dixit-Stigliz框架的模型刻画了从传统自给性农业向现代商业化农业转型过程中的地权细分和流转交易,从而为复杂产权理论提供了一个经验证据,并揭示出产权细分是复杂产权实际实施的一个重要途径,因而不存在绝对有效的产权安排,只能在状态依存的互动过程中寻求相对有效的产权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地产权主体的确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莉 《现代财经》2007,27(1):63-67,F000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地产权主体的明晰与否越来越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问题。目前,当务之急是如何明晰农地产权主体,改变农地产权主体不清与缺位的现象,使农地产权主体真正落到实处,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完整,并分享工业化、城市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杜明义 《发展研究》2013,(11):95-100
中国小农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形成了极强的路径依赖性,小农农地产权制度赋予了农民一定土地权益.但其不利于现代社会化生产,趋于强化二元经济结构的锁定状态.土地承包制实际是传统小农农地产权制度路径的回归,其在一定产权效率下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土地承包制的产权制度约束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而推进农地产权的资本化改革,促进农地市场化、规模化运作是农地产权现代转变的根本途径.所以要推进小农农地产权制度的现代转变还须进行产权界定保护、政府职能转变、市场机制构建、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保体系健全等配套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有效的农地产权制度是农业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由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不合理,使得农地利用状况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要在保持家庭承包责任制基本制度稳定的前提之下,不断创造出新的制度供给,在“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政策导向下进一步完善农地产权及相关制度,以促进农地产权制度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确保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制度安排、价格机制与农地非农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考察中国农地非农化途径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市场结构及其价格形成机制,认为中国土地市场结构不合理及其价格扭曲是农地过度非农化的原因。形成这种土地市场结构的深层原因则是土地产权不清晰,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和土地管理体制不完善。我们运用苏南G市的数据对土地市场发育、土地产权和土地管理体制与农地非农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我们的理论推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