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侵犯优先购买权股权转让合同效力应如何判定是一个待解决的难题。关于该问题存在有效、无效、效力待定、可撤销、附法定生效条件等不同观点,持不同观点的人都在积极为其主张寻找理论依据。依照不同观点判决结果不同,以致司法实践中存在同案不同判现象。如何判定侵犯优先购买权股权转让合同效力才更加合理,在公司法修改之际,此问题应当在修改中作出明确判定,为司法实践提供法律上的依据,以解决由该问题引发的困扰。笔者认为,在侵犯优先购买权下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效力,应在公司法条文中明确规定为效力待定更为合宜。  相似文献   

2.
为维护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中国公司法通过其他股东的同意权和优先购买权构建了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对外转让限制规则。但由于同意权没有起到实质上的作用,可以考虑取消同意权,完善优先购买权。股东优先购买权需要明确权利主体、行使期限和同等条件的含义。在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受侵害时,需要考虑其是否具有对抗效力而提供不同的救济权利。  相似文献   

3.
有限责任公司中股权转让程序的阶段性和参与人的多元性,导致股权转让效力呈现3个不同层次:股权转让的合同效力;股权转让的效力;股权转让的对抗效力.而股权转让作为股权变动的原因,其效力直接影响着股东资格的确定.其中,股权转让的合同效力是取得股东资格的前提基础;股权转让的(自身)效力是确认股东资格的判断依据;股权转让的对抗效力是股东资格对抗公司外第三人的要件.  相似文献   

4.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有着其固有的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公司法理论之股权转让自由与股权概括转让原则.但是,股权转让也是有限制的.通过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的比较法考察,反思我国的相关立法,有助于深刻理解其法律内涵与法律价值.而进一步分析表明,股权转让合同效力判断中也存在着诸如交易安全与效率、公司资合性与人合性、公司利益与股东利益的法律价值冲突等问题.最后,在理论层面探讨了我国股权转让合同效力判断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是公司股东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部分或全部移转给其他股东或股东以外投资者的行为。事实上,股权转让常受到法律限制,而一种有利于股权转让的制度,可以使投资行为更具积极性,进而使公司运行更加合理。但我国现行法关于股权转让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且对股东之间转让股权及异议股东的购买权的规定等方面也存在立法漏洞,故有必要从我国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的内部转让、外部转让及优先购买权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立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上有限责任公司优先购买权的立法有四种模式.从部分国家或地区演变历史看,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立法演变可分为四种演进路径,并总体上体现了有限责任公司立法的三个共同原则.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立法模式是从法定主义模式到排除主义模式的转变,这种转变表明了在我国公司活动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竞争性活动重要参与主体的背景下,我国公司立法指导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林昶豪  李雯 《经济视角》2012,(2):59-60,65
我国新《公司法》中明确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东享有优先购买权、相关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及相应程序。但是关于这些,我国立法上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笔者对股东优先购买权的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中"同等条件"的解释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8.
杨青  郭颖 《财经科学》2006,(1):37-42
本文通过分析各种股权移转标志的观点,提出了股权移转应当发生在出让人根据股东会决议指令公司移转股权之时。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有限责任公司主权移转中和移转后的相关主体利益保护问题进行探讨,尤其对其他股东的部分优先购买权以及公司登记与股权移转不相符的处理作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9.
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是指作为承租人的公民、法人在租赁合同有效期内,在出租人出卖租赁物时,依照法律的规定享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于其他购买人购买租赁物的权利。本文就优先购买权的法律性质、构成要件及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与共有人优先购买权冲突的平衡作以浅析。  相似文献   

10.
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涉及到法律限制、商业法则和社会诚信等多个问题,而核心仍是一个合同问题,其转让的本质还是合同效力。因此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的相关法律问题的理清,关系到转让人、受让人、公司股东以及各个董事的利益。本文重点探讨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的一些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1.
骆小春  张璐璐 《经济师》2005,(12):13-15
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与当时的国情基本相适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国情的变化,我国现行法定优先购买权制度的存在价值得反思和质疑。文章通过对承租人先买权制度的设立依据、理论缺陷方面的分析,揭示其存在的不合理性,进而提出取消法定优先购买权,取而代之以合理的约定优先购买权。文章阐述了约定优先购买权的有效性、合理性、效力、救济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认为约定优先购买权制度,既充分体现公平原则,也是对财产权人的尊重,能加快商品的流传,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法律性质作为切入点,主要为当前学界两种观点,请求权和形成权,既得权和期待权两个方面,在从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具体分析,以得出最后结论.  相似文献   

13.
戚建基 《时代经贸》2014,(4):168-169
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是指在房屋租赁关系中,承租人按照法律规定所享有的,在出租人出场租赁房屋时,得以同等条件优先购买的权力。《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18条规定:“出租人出场房屋,应提前三个月通知承租人,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出租人未按此规定出卖房屋的,承租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宣告该房屋买卖无效。”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规定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虽然该条文已于2008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公告,宣布自2008年12月24日起被废止,但《合同法》第230条的规定沿袭了这一制度,该条规定:“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的,应当在出卖之前的合理期限内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购买的权利。”但是由于该条规定过于简略,缺乏可操作性,所以在司法实践中会碰到许多适用上的疑难。2009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房屋租赁合同司法解释》),该解释第21条至24条对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条件、效力以及限制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不过由于条文的高度概括性和现实问题的复杂性,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行使过程中依然遇到了许多争议问题。本文从解释论的层面,围绕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如何实现,对此权利的行使条件,效力以及行使过程中对出租人以及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保护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吴菲 《经济师》2009,(2):117-119
文章针对夫妻离婚时所涉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分割问题进行研究,从介绍当前我国关于夫妻股权分割的立法现状入手,重点分析夫妻共有股权之特殊性。进而指出针对这种股权变动的特殊性,我国《公司法》为保护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而设计的优先购买权、股东同意程序等制度并不必然适用。基于现行的法律规范中对于此问题规定得不够具体、难于操作的现实情况,文章从夫妻共同财产中的股权分割这一实践问题入手,寻求股权分割的理论依据和方式,对股权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问题进行探讨,指出民法上的公平原则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优先购买权存在于共有关系中,为了更好地发挥该制度在稳定共有关系、平衡各方利益等方面的作用,有必要对优先购买权的适用范围、法律性质、适用条件等予以理清.在共有人之间的优先购买权以及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与租赁关系中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发生竞合时,还要解决它们之间何者优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股权分置改革这一自然实验,文章主要关注股权流动性变化对股东持股决策的影响。以股权分置改革后非控股股东减持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股份获得流通权后,非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有明显的下降。进一步地,文章还研究了监督能力对非控股股东减持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内外部治理水平越低、控股与非控股股东间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非控股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减持比例越大,即随着监督能力的下降,流动性提高后非控股股东倾向于"用脚投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司股权相对集中,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容易受到控股股东的影响.鉴于此,文章基于股权激励的行为引导效应和信号传递效应,以2009-2015年推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剖析了在不同性质控股股东的调节作用下,股权激励的实施对信贷契约选择的不同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国有控股公司的股权激励容易诱发管理层对信贷资金(特别是长期信贷资金)的偏好,而政府干预所形成的预算软约束使银行只能通过提高利率进行自我保护.第二,非国有控股股东对股权激励效应的调节作用与其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分离情况密切相关.当两权匹配时,股权激励能够缓解管理层代理问题,此时银行预期债务企业的内部治理水平提升,从而公司可获得宽松的信贷契约;而当两权分离时,股权激励容易产生合谋效应,此时银行预期债务企业的内部治理水平降低,进而提出更加严苛的信贷契约条件.文章拓展了股权激励治理效应的研究,而且对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有效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股权"市场结构"、最优负债和非效率投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代理成本包括股东和经理之间的代理成本以及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害.反映在企业投资决策上,经理为最大化私人利益存在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行为,大股东通过关联方投资的"掘隧道"行为侵占小股东利益.文章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中分析了不同股权"市场结构"下股权集中程度、监督成本与两类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关系,认为在完全竞争股权结构和完全垄断股权结构中,只要当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达到一定水平后,监督才有效率而且监督成本与股权集中程度成反比关系,达到一定股权集中度的分散性股权结构和垄断性股权结构对于降低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整体代理成本最为有效.文章认为应该适度分散国有股权,鼓励具有有效监督动机的股权适度集中以降低整体代理成本,股东引入最佳负债水平同样也能降低经理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9.
周荃 《经济导刊》2009,(12):78-79
隐名出资人能否获得股东资格?或者说在伺种条件下,隐名出资人能够成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对此我国《公司法》对股东资格的取得条件和时间、股权性质、股权登记的效力等均没有作出明确或者倾向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转让问题仍是司法处理的难题,特别是股权转让合同订立之后,行政审批之前的合同效力问题.这一方面的法律规制涉及到民事合同的效力,尤其是合同无效与合同未生效的区别问题,涉及到对合同拘束力的理解和考量,涉及到我国目前法律规定的冲突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以及报批义务的规定,我国相应的司法解释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从以上几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希望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