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宇  夏若雯 《当代经济》2016,(17):22-24
为研究2015年汇率改革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本文以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5日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日数据为样本,采用干扰分析法对2015年央行“汇改新政”背景下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进行了实证分析.ARMAX检验的结果表明,汇率改革在经济意义上会导致人民币贬值,同时统计意义也是显著的.汇改引发人民币贬值的主要过程:一是离岸市场平美元头寸的需求触发了离岸人民币汇率的第一波贬值;二是套利盘进一步恶化了人民币贬值预期,给人民币带来了巨大的贬值压力并触发了第二波贬值.  相似文献   

2.
2015年8月,中国央行决定让人民币一次性贬值,贬值幅度近2%,创有史以来最大降幅,人民币贬值一时引起关注.2016年12月,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到0.5%至0.75%,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一度达到6.9666.2017/7/1日外汇新规定开始实施,由原来每人有每天有1万美元取现额度变为每天只能取等额5万人民币的美元和其他外币,跨境汇款1万美元及等值外币都需要向上申报.在美联储加息的世界经济环境下,人民币面临着贬值的压力,外汇管制也进一步加强.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要摆脱工业依赖、发展服务业,人民币汇率的上升,直接影响到我国进出口贸易,对我国服务业发展.2014年中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仅为48.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70%.在现今人民币汇率波动下,要发展服务业,需要探讨人民币汇率与服务业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2005年7月21日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和离散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两个变量—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人民币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引起人民币汇率贬值,银行间信用隔夜拆借利率上升可以引起人民币汇率升值。因此,中国在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同时,应有效监控我国货币供应量对汇率的影响,密切关注银行间同业拆解利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内外平衡和外汇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广东经济》2008,(9):41-41
汇改三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达20%。如今种种迹象表明,这种势头正在被人民币对欧元的升值所取代。上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小幅贬值,但对欧元出现大幅升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上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逐日走弱,回到6.84关口,共贬值116个基点。同时,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中间价继9月2日破"10"之后,继续走强,5个交易日共升值2400个基点,至此,汇改以来人民币对欧元共升值达2.27%,上周5个交易日里升值更是达到2.4%,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GDP高速而稳健地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人民币在汇率市场上的地位随之逐步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世界汇率市场的一个大致趋势.2016年是具有标志性的一年.从年初的人民币汇率急贬,到岁末的“在岸人民币汇率破7”的乌龙传闻搅动市场神经,人民币汇率在2016年的走势可谓跌宕起伏,汇率也成为2016年人们最关心的财经话题之一.继2014年和2015年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第三年出现年度贬值,2016年全年人民币中间价贬值近6.83%.截止今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12月30日报6.9370.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下挫4434个基点.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面,人民币的汇率也经历了三次大的波动,每次引起的原因都不一样.因此,以2016年人民币为例来研究汇率变动因素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研究发现国际收支差额、利率水平、通货膨胀水平、财政货币政策和政府干预这五个因素对汇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2016这一年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分析,可以从实际层面剖析了这些因素如何作用于汇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发展,人民币汇率已由过去单纯的计算工具逐步转变为重要的经济杠杆。汇率的制定和调整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经过三次调整,人民币汇率已由1981年的100美元兑153元人民币逐步下调到1986年的370元人民币,实际对外贬值58.6%,其下调比例之高、对经济的影响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认真分析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效应,对深化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进一步发挥人民币汇率的调节作用,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进入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步伐加快。不仅1月13日首次冲破6.6关口,且在19个交易日中10次创出新高。截至1月28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已达到1美元对人民币6.5930元,人民币年内已升值0.45%。  相似文献   

8.
一、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历史回顾 人民币汇率是人民币的国际价格。1994年人民币汇率改革确定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将汇率定在1美元兑换8.70元的水平。此后人民币汇率逐步反弹,1997年以来,基本稳定在8.277的水平,而且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变成了实际上的“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出口不断增加等原因,人民币遭受了空前的升值压力。2005年,国家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做出重大改革。7月21日,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升值2%,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放弃与美元挂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规定现阶段银行间一篮子货币兑人民币的每日收市价,作为翌日买卖中间价,上下波幅0.3%。这些改革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重大举措,有助于增加汇率的弹性,扩大汇率波幅,使市场的力量在人民币汇率形成过程中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巫彬 《商周刊》2011,(26):56-58
因升值预期被“追逐”了6年有余的人民币,一反此前其对美元中间价屡创新高的强态。一起始于9月下旬的人民币贬值预期还在升温,自11月30日以来已经连续11个交易日触及跌停,即期汇率市场执意与央行中间价对峙.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在2015年12月1日宣布加入SDR并于2016年10月正式生效,消息公布对人民币国际化和外汇市场的市场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加速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文章以人民币宣布加入SDR的时间为分界点,采用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的每日数据进行了Johansen协整分析,考察了英镑、美元和日元兑换人民币的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的协整关系,发现美元汇率一直处于市场有效状态,日元汇率则相对无效,英镑由于积极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汇率由加入SDR前的非有效变为加入后的有效状态。加入SDR对不同汇率的市场有效性影响并不一致,这对我国外汇的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货币篮子的定义,如何确定货币篮子的最优权重,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的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自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货币篮子的运行情况。实证的结果表明,在我们所考察的样本区间内,当人民币篮子货币对美元实际汇率贬值(或升值)1%时,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只贬值(或升值)0.32%,表明美元在人民币货币篮子中所占权重较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仍缺乏弹性。  相似文献   

12.
高冠栋 《经济与管理》2005,19(8):72-74,101
中国长期以来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使人民币面临了巨大的升值压力,而中国外汇市场的非市场化没有将这种压力转化为价格的上升。最近两年来,美元的贬值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中国目前这种汇率形成机制带来了许多弊端,政府应当做的是进一步提高外汇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改进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朱一平 《经济》2012,(5):88-89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0.5%扩大至1%,这是继2005年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及2007年扩大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以来的重要汇率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速。通常理论上认为,一国货币升值将导致经常账户逆差,而贬值则有助于经常账户逆差调整。这也是美国  相似文献   

14.
略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国有商业银行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7月21日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呈单边升值的趋势,截至目前已升值10%。基于此,对国有商业银行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存在的国有商业银行外汇资本面临贬值,资产与负债的汇率风险敞口,人民币汇率浮动频率和区间加大,结售汇等中间业务的汇率风险加大等一些汇率风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至2006年8月初,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5%.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一决定标志着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和经济增长战略调整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汇率制度改革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同时又给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从而保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其所在的分析,结合经济运行的效率,分析目前我国应采取的最优汇率政策,以及该最优汇率政策所应具有的特点,最后得出关于我国最优汇率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渭红 《经济师》2014,(10):160-161
随着近期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快速走高,人民币汇率已进入双向波动的通道,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和单边贬值都不利于我国经济稳定,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双向波动才是化解当前矛盾的最好方法。人民币的波动,对外贸企业产生重大影响,企业亟须采取各种措施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日汇率数据对汇改以后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无约束模型和有约束模型都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在人民币汇率的货币篮子中主要包括美元、欧元、日元和韩元四种货币;在汇改初期,美元的权重仍然非常大,这时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是盯住美元的;但在以后的时期中,美元的权重逐步减少,欧元、韩元和日元的权重则一直稳步增加。2008年7月以后,人民币的汇率形成综合考虑了各种主要货币的汇率变动趋势,并且在不同时期灵活地改变篮子货币的权重,有意识地增加相对坚挺、国家经济形势较好的货币的权重。不仅如此,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也考虑了国内通货膨胀率的因素,人民币对内贬值会引起实际利率的上升,进而引起实际汇率的上升,这说明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已经具有相当的市场化程度了。  相似文献   

18.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将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但是,人民币汇率的市场预期主要还是受美元升值或贬值的影响。美元走势的持续疲软,给我国经济埋下了潜在的危机和风险。游资的不断涌入,给人民币带来较大的升值压力。同时,美元贬值带来长期汇率风险。该文通过对比分析中日汇率变动后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的变化,提出我国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和防范资本市场金融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陈金莉 《当代经济》2017,(22):24-26
本文通过选取2016年1月4日到2017年2月24日的美元、欧元、港币三种外币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建立GARCH类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英国脱欧、美国总统换届等的影响下,人民币汇率波动具有肥尾特征、波动群集性、非对称性,同时双向波动加大,人民币汇率承受贬值压力.未来在中国经济基本面不断利好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将逐渐趋稳.  相似文献   

20.
进入2011年12月,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连续触及跌停。笔者认为,人民币对美元短期波动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预期,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连续触及跌停凸显汇率机制缺陷。一、人民币并未出现贬值预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下行波动,主要是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