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师》2018,(1)
精准扶贫这项指导思想最早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到湘西考察时作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中来的。2014年1月中央办公室详细地规定了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进而推动"精准扶贫"思想正式形成。精准扶贫的指导思想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攻坚扶贫的指导思想。从精准扶贫思想推动落实到现在的这几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全国脱贫人数累计达到了5564万人。可以说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困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我国的脱贫政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进而能够有效完成我国第一个百年目标,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我国的脱贫政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我国的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数量很多,还有很多贫困人口没有有效脱离贫困,而且在贯彻落实精准脱贫的思想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政府基层干部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与路径,确保精准扶贫这一国家大计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如今,我国的"精准扶贫"已进入攻坚脱贫阶段,精准帮扶力度空前,导致扶贫工作人员压力过大,加之贫困户自主选择困难难以为其推荐最合适的帮扶政策.因此,帮扶政策智能推荐技术为实现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整体脱贫这一目标提供了一定帮助,根据贫困户各项特征推荐最适合的帮扶政策从而制定最可行的脱贫计划.本文结合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技术,利用神经网络分类算法实现贫困户与帮扶政策智能匹配.  相似文献   

3.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中共中央提出提高扶贫开发效果的新思路——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推动农村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尽快地实现实实在在脱贫,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基于对湖南省衡阳市的实地调研,分析其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完善衡阳市农村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是现阶段扶贫的反贫困措施,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项社会救济的创新.如何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输血"到精准扶贫的"造血",从单方面的政府保障兜底到通过产业扶贫、金融扶贫使得贫困农民正真正地脱贫.低保和扶贫两种帮扶措施,在贫困户动态管理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协调配合和融合发展呢.本文研究了现阶段精准扶贫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融合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发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精准扶贫存在不合理区间,建档立卡缺乏动态管理,低保和扶贫存在"关系户"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申慧英 《经贸实践》2016,(4):233-234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新源县立足县情,精准分析本县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制定出"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和扶贫攻坚时间表,力争2017年前新源县21955人全部实现脱贫.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稻城县为研究对象,对该县的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相关的扶贫理论与当地具体实际的结合,分析在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之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笔者经过对稻城县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情况的实证研究发现:扶贫工作中存在脱贫标准实现度不高、巩固脱贫成果缺乏持续动力、政策设计和落实存在偏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针对扶贫发展中的典型问题,本文提出发挥贫困户主体作用,摆脱输入式扶贫;发挥各类组织在脱贫中引导作用,联动扶贫主体与脱贫主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调动和整合扶贫资源;发挥群众、第三方和政府的监督作用,确保脱贫扎实推进等方面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全面小康后云南农村相对贫困问题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4年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云南省取得了显著的脱贫成效,实现了绝对贫困人口的基本消除.2020年全面小康后,云南省即将面临相对贫困的治理问题.文章分析了云南农村相对贫困的总体趋势,通过调研发现治理的四大难点: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差,贫困地区的教育基础薄弱,农村贫困地区医疗保障能力不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问题,提出治理云南省农村相对贫困的可行路径为:优化产业扶贫的发展路径、强化对"扶智"的重视、增强基本医疗服务供给、构建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消除贫困必须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在反贫困斗争中取得成就.2000年底,全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下降至3000万,实现了党和政府提出的2000年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庄严承诺.但是,彻底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还未完成,3000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还有待解决;即使是初步解决了温饱的贫困人口,也还存在稳定脱贫、巩固温饱成果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9,(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理论,是我国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要部署。山西省是我国重点贫困区域之一,是"十三五"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扶贫脱贫任务非常艰巨。文章总结了近几年来山西省精准扶贫工作在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深刻剖析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袁明宝  余练 《开放时代》2021,(3):162-179
全面脱贫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应有之义.在经历了体制改革扶贫和开发式扶贫阶段后,精准扶贫战略成为完成全面脱贫任务的制度保障.精准扶贫战略的制度设计、政策运行契合了当前中国贫困人口结构现状,成为政府主导推动的制度化、组织化反贫困行动.通过驻村工作队的组织嵌入、扶贫资源对贫困户内生需求的嵌入,以及行政动员与社会动员的互嵌,实现了精准扶贫目标的靶向准确和国家扶贫意志的贯彻.在运动式贫困治理背景下,精准扶贫形塑出基层组织积极治理和精细化治理的逻辑,并重构了县乡村责任共同体,实现了外部扶贫组织体系与基层治理体系的有效结合.在政府组织、资源输入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基层组织贫困治理能力,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的反贫困机制,成为保障全面脱贫稳定实现和贫困群体长远脱贫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精准扶贫防返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脱贫攻坚新形势下国家扶贫工作机制构建的重点,也是到2020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就全国精准扶贫工作而言,近年来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人数实现了"双降"、基础设施改善、"一村一品"的产业落地发展等,但是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必将直接影响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扶贫工作的长期性发展,进而导致扶贫目标难以实现,因此,精准扶贫问题的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逐步提出精准扶贫思想,简而言之就是谁贫困,扶持谁.根据中央的顶层设计,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将逐渐成为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其中如何发挥富人的带动作用不仅事关我国贫困人口的顺利脱贫,缩小贫富差距,更关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共同富裕的战略布局.由此,笔者基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达到共同富裕"的先富带动后富理论提出些许个人观点,即在当前的精准扶贫中通过采取一些列的举措,富人是能够充分发挥带动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是从1994年开始实施的。当时农村贫困人口有8000万,国家计划用7年时间,即到2000年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由于中央政府的重视,近年来中国农村脱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由于扶贫工作主要是向贫困地区投入资金和技术设备等,从而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使他们脱贫。因此,扶贫重点的选择直接影响扶贫的结果。而面向新世纪,中国扶贫的重点及方式应该有所转移。 一、由重点贫困县向非重点贫困县转移 中国的扶贫政策是以确立国家重点扶贫县的方式开展的。国家“八七”扶贫计划在全国共…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6,(9)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铜仁市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减贫成效,教育在铜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意义重大、责无旁贷、大有可为,研究总结现有的精准扶贫铜仁模式,再以农村贫困群体的教育问题尤其是职业教育问题作为精准扶贫脱贫的切入点,构建教育精准扶贫脱贫的"七位一体化"工作路径,是实现铜仁市农民教育提升与精准脱贫协同发展,助力2020年全面小康目标的全面实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8,(4)
"十二五"以来,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安徽全省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安徽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打出成效、打出气势、势如破竹"的要求,当年实现103万贫困人口脱贫、1077个贫困村出列,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脱贫攻坚首战告捷。2017年,安徽计划完成90万贫困人口脱贫、1000个贫困村出列,力争2个贫困县摘帽,目前全省扶贫脱贫工作进展顺利。在第二十届全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暨智库论坛上,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刘飞跃题为《安徽省扶贫工作基本情况及打赢脱贫攻坚战主要举措》的发言论述了安徽省"十二五"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举措。本刊将刘飞跃院长的发言以访谈的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当前贫困人口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扶贫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一些扶贫政策不适应、不协调、不聚焦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各项扶贫措施的整体精准性较差,失能人口等绝对贫困群体脱贫压力大.“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消除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意.为此,“十三五”时期要把扶贫工作放在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趋势下来整体布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扶贫攻坚成效,确保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到2020年如期脱贫.  相似文献   

17.
"十三五"时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完成脱贫攻坚工程目标任务的决胜时期。当前,全国正在全面深入进行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相对于传统扶贫开发模式,以人为本是精准扶贫的核心理念,分类精准帮扶是精准扶贫绩效的关键,新发展理念是精准扶贫开发的导向。应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精准扶贫目标,进一步强化滴灌式精准扶贫理念,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精准扶,加强扶贫资源的综合治理,并建立层级考评结合动态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穷困区域、不同贫困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贫困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作为“互联网+”国家战略之一,“互联网+精准扶贫”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本文以武汉市渔樵村、罗汉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村进行全面实地调研,做出“互联网+精准扶贫”可能行之有效的路径探析,并基于政府的视角对农村扶贫工作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反贫困斗争历经60年的风风雨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一直难以消除贫困人口返贫的现象,而返贫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理想的实现。经研究发现,导致农村返贫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贫困人口、扶贫资源、自然生态"三者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只有通过建立和推行"人口——资源——生态"三位一体的扶贫模式,才能实现农村扶贫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进而遏制脱贫人口返贫。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9,(7)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贫困人口多,贫困分布广,贫困程度深。基于此,国家大力推行"精准扶贫",各级政府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地方政府作为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主要执行者,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存在巨大挑战。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方式,"精准扶贫"着力凸显的"精准"特征,对基层政府的能力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章在对河南省项城市梨西村"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河南省项城市梨西村贫困现状,找出河南省项城市梨西村"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进地方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