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去年12月7日上午9点多,长沙市岳麓区西湖渔场60多岁的李爹挑着一担自产的青菜去镇菜市场出售。这时一位带家乡口音的男青年迎上来说:"这担菜我都买下,给我们食堂送去。"与那男青年同伙  相似文献   

2.
李自安本是一个下岗工人,为了生存,他做过厨师,开过餐馆,一年工作365天,风里来雨里去,但也只能维持生活。可8年过后,李自安成了“西部牛仔”餐饮有限公司的老板,身家千万。为他打开成功大门的竟是小小的猪血丸子。当厨师不赚钱,他要开饭店1996年,由于企业不景气,李自安从湖南邵  相似文献   

3.
<正> 李小泉的"即食坊"专营各种凉拌菜,开业快一年了,生意却一直"火"不起来,这让他有些着急。因为这个店子耗尽了他5万元的下岗补助金,如果"即食坊"玩不活",他就没法活了。他找到我帮他搞一次策划,经过一番运作,半年时间,"即食坊"便咸鱼翻身,把仅值一毛多钱一斤的萝卜倒腾到三四元一斤,每月净收入达3万元。一、做好市场调查找准自身定位市场背景:凉拌菜就是将凉的烹饪原料加调料拌和成菜的一种冷菜制作方法,特点是爽脆鲜香,清爽不腻,是人们佐餐下酒的佳品。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4.
<正>去年的川味火锅店在岛城遍地开花,打着正宗四川重庆牌子的火锅吸引不少市民,但在今冬唱主角不再是川味火锅,而是形式各异的各地特色火锅和煲菜。众商家推陈出新,纷纷推出了如岛城的海鲜、广州的煲汤、杭州的九佰碗老汤面等特色火锅。一时间,特色火锅蜂拥四起,生意盈门。 "九佰碗在杭州是老牌子了,舟山的不少市民也有耳闻。这不,才开张十来天,前来品尝的顾客就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5.
<正> 一、纠正降低成本的方向性偏差,把功夫下在运营管理和科技创新上编辑老王装修房子,这一段时间经常去家装材料市场,一来二去,他可领略到了企业"降成本"的厉害了。装修公司让他去买油漆,要1公斤装的,回来一称只有0.8公斤;买回12毫米的玻璃,其实只有10毫米多一点;买回4×5厘米的木方,充其量也只有3×4厘米,而且还一头大一头小,小头连3×4也不足。老王开始时还认真地去找销售商理论一番,后来发现,几乎所有的装修材料,都是这样"缺斤少两",经销商和搞装修的人早已见怪不怪了。  相似文献   

6.
<正> 齐明是辽宁省某企业的职工,下岗近一年,仍然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他烦恼极了,有事没事便骑着摩托车到乡下转悠,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为外地老板在当地收菜,每斤提取相应的代收费,是一个挣钱的好路子。齐明便开起了青菜收购站。刚开始,齐明菜生意不太景气,没有拉拢到几个货主,于是,他便不断推出新策略,改进经营方法:为了减轻收菜老板的负担,他主动为其洗车,还准备了淋浴,卡拉 OK、免费食宿等服务,丰富老板的业余生活。货主收菜时,想要什么样的质量,想出什么样的价钱,齐明尽量去办,精心为货主打包装,装车、封车、使货主匆匆忙忙地来,满意  相似文献   

7.
<正> 1987年,20岁的田立春打了场漂亮仗:从未经过正规训练的他,做了25桌婚庆筵席,1桌16个菜,算料、买料、投料……做下来,用料一分不多、一分不少,菜味可口,举座惊讶。原来,小田从小就喜欢烹饪。3年前,单位后厨来了位50多岁的李师傅,主攻东北风味菜。他一直跑前跑后打杂,李师傅也喜欢这个清秀、勤快的小伙子,没事儿就教他几道拿手菜,见小田天分高,李师傅又将他推荐到上千人的方达公司,小田从打扫后厨卫生干起,4个月后升为后勤主管。7年间,后厨没丢过一斤原料,员工伙食饭、客饭没出过一次差错。小田既练了手艺,又学会了管理。1993年,单位效益不好,小田下岗了。他到长春市最有名气的重庆路饭店专修东北菜,随后进入星级酒店——国际饭店。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位四川大师傅韩老。韩老调的麻辣火  相似文献   

8.
<正> 巴蔓子将军——被重庆市政府誉为"城市英雄",作为重庆人文形象的代表,他是2400多年前古巴国将军,为国土安全、恪守诺言、不惜刎首护城。其慷慨悲壮、义薄云天的壮举和"忠、信、义"精神,影响了重庆世世代代的儿女。作为"弘扬重庆人文精神"和"构建中国和谐餐饮"的倡导者——重庆巴将军集团自开展加盟连锁以来,秉承了"巴将军"的"忠、信、义"精神,以"诚信双赢"为理念,十余年已发展连锁店380多家。破解餐饮消费需求秉承传统引领时尚作为第三代火锅的领军品牌,"渝派"火锅吧开创了时尚火锅的行业标准,改变了传统火锅的经营形式。  相似文献   

9.
<正>寒冷的冬季.火锅自然成了这个季节的饮食宠儿。三五好友围做在暖乎乎的火锅旁,看着窗外的飘雪,在屋里却吃得微汗淋漓,别提多过瘾了。近些日子,高峰时,火锅店又出现顾客排队等座的场面,而不去饭店在家DIY火锅的也是大有人在。可令人郁闷的是,这火锅在带给人暖意的同时,也给一部分人群带来麻烦。采访相关医学专家,我们得知,这吃火锅也大有学问的!  相似文献   

10.
上篇:火锅黑马的基因图谱 2004年春节,重庆德庄实业集团董事长李德建到农村去杀了几头年猪.大卸数十块送到各地的德庄火锅直营分店.千里迢迢而去,“就当李总亲自炒了个菜给大伙拜年”。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看准就干小芥菜做成大买卖今年64岁的李老汉家住湖南华容杆旗镇莲湖村,种了30多年的水稻、油菜,在当地是个种田的"好把式"。1991年的一天,他去临县走亲戚时发现,种芥菜比水稻和油菜划算,便向当地的农民学了技术。带了种子回来后精心试种了3分地的芥菜,用板车拖到岳阳市,居然卖了1000多元。他的胆子一下大了,第二年种了10亩,第三年一口气租种了80亩,两年赚了近10万元。村民们见他种芥菜来钱快,都纷纷跟着他种芥菜。后来,本村和邻村芥菜面积发展到了5000多亩。而此时的李老汉清了清脑子,一边继续种芥菜,一边开始贩卖芥菜。1995年一年他就赚了10多万元。慢慢地大家发现卖菜比种菜强,卖芥菜的又多起来。  相似文献   

12.
<正> 1995年4月下岗后,我决定去市场卖菜。第一天用自行车驮着50多公斤土豆,连卖了3天,也没赚上10元钱。挨着我摊位的李嫂说是因为菜进少了,品种也不多。她借给我一辆人力车,要我每次多上点菜。我起早贪黑,早晨两点就往批发市场跑,天很晚了才回来。由于没经验,两口  相似文献   

13.
<正> 去年暑假,我出外进行涉世谋生实习。在一座家属楼的楼梯口旁,我在向一个男子推销袜子。他的反应极为冷淡,我嘴唇磨成泡也没有做成。不知何时,我旁边站了位中年妇女。四十多岁,中等身材,一双大眼睛闪烁着智慧。我又立刻向她展开了"进攻"。她只是微笑着看着我。似乎该说的都说完了,她才开口说话:"年轻人,你的热情是有了,但却不注意方法。你有一个缺点,太慌张!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说,不考虑别人能否听明白。你要记住,做推销时,第一,热情不可少。第二,要在一开始就能稳住顾客,让他知道你在说什么,让他有兴趣去了解你的产  相似文献   

14.
<正>3年前,他的生意火爆,客人排队抢吃冷锅鱼!而今,曾风靡成都的“张继怪味怪冷锅鱼”突然“死亡”,为什么? 2002年9月,成都“张继怪味怪甘蔗冷锅鱼”开张了。生意火到什么程度?到天祥街去吃冷锅鱼是蓉城的一景!不要说大厅挤得水泄不通,就是二楼也是桌桌占满,餐桌一直摆到了大门口,去吃饭都要排队才能等到座!每日1000多人抢吃火锅,那气势,甭说有多威风了!有人足足在门口等两个多小时都不走!饭店满大街都是,咋就偏偏要吃他家的冷锅鱼?张老板嘿嘿一笑:“咱有绝活呀!”招牌菜“甘蔗冷锅鱼”,将甘蔗汁按特定比例加入火锅汤料中烹制,汤料以浓、香、鲜、麻为主调。这种用甘蔗铺底的新型火锅,既有甘蔗的鲜香,又不失火锅的劲爆,彻底颠覆了传统火锅的固有模式。在全国同行中,其“绿色餐饮”标志首家通过国家专利局认证。  相似文献   

15.
一招鲜     
<正> 保姆兼做"信息情报员"刘文然是山东的一个农民。年初,他叫媳妇小兰到北京一亲戚家当保姆,每个月工钱不要,只要隔三差五用亲戚家电话往回报北京的菜价就行了。其实,小兰所起到的就是个情报员的作用。刘文然等到哪几种菜在两地差价大时,他才买上一车拉往北京。然后将菜直接批给太阳宫的菜贩。这样一来,看似不如自己卖赚得多,实际上却省去了住宿、丢菜的损耗,而且一个月也可以多跑上丽、三趟。一次可以赚到1000元左右,一个月可跑上7、8趟,可比一般意义上的菜家多赚出1/3。(马艳辉)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培育新品做好高端"供应商"1990年春节,王海军到市场买菜,无意中发现虽然每斤售价40块钱,可还是有很多人争相购买。王海军欣喜若狂,他隐约觉得一个好的项目被他发现了。经过市场调查,王海军了解到香椿芽的季节性非常强,每年只有春季一茬。而且香椿芽属于高档菜,老百姓只有在过年时才舍得花钱买点儿,平日里只有中高档以上的酒店对这种菜的消费多一些。一个大胆的想法在王海军头脑中跳了出来:要是一年四季都可以产出香椿芽,那  相似文献   

17.
<正>当今来料加工项目令人眼花缭乱,骗局多多,使广大读者在致富选项中稍不留心就中了圈套,仔细分析,只有两个原因:一是放活方根本就不收活,开始运作项目时就是一个骗局;二是加工者没按发活方要求加工,致使不合格产品发活方无法回收。而李老师多年来在加工产业立于不败之地的秘密是什么呢?答案只有四个字:"良心、信誉"。小卖店竞争强生意越来越难做周勇家住农村,从他爷爷那辈起家境就不错,是三里五村有名的买卖人。八十年代初,他爷爷就在村里开了个小  相似文献   

18.
<正>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宋均安,在当地算得上小名人。谁也不会想到,后来,他步入商海后,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加盟店遍布全国。根据自身需求发现商机率先开店2001年10月,宋均安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举办书画交流活动期间,由于吃不惯当地的饭菜,几天下来整个人都瘦了。那些天,他最想吃的就是家乡的菜煎饼。他在当地找到了一个煎饼摊,可是一看连云港的煎饼跟自己家做的菜  相似文献   

19.
<正> 在长春市的红旗商场,有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炝拌菜柜台。别看它面积不大,每天的生意格外红火。为什么同样是经营炝拌菜,导致别人生意清淡,独这家柜台好呢?原来,为了保证炝拌菜的质量和口味的纯正,这家老板下了很大的功夫。首先,他高薪请来了一位四川厨师。这位师傅调制炝拌莱有一套绝活,同样的东西,在他手里调制出来就别有风  相似文献   

20.
《中国市场》2008,(7):40-41
<正>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营业部高级经济师何志成日前谈到,猪肥膘最近成为抢手货,也威为猪肉涨价最多的部位;以前卖2元钱一斤,现在卖8元,涨了4倍。因为穷人多了,只能靠在菜里加点猪油,以保证肚子里有油水过冬。过去人们买肉时,总要求"瘦一点,瘦一点",现在则要求"肥一点,肥一点"。他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