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知道李超,是从我去年10月收到的一本展览图录上,出自朋友策划的一个叫《制动》的小展览。参加展览的是4个美院毕业的"80后"小伙,还没什么名气,不属于那种被各个画廊争相力捧的冉冉新星。  相似文献   

2.
Deka  马爹利 《致富之友》2009,(8):44-45
在"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巡展中展出的主要是索威·桑德波先生的两组作品,《Edita》和《Perroquet》。《Perroquet》系列运用绚烂的色彩捕捉了金刚鹦鹉飞翔中的一瞬剪影,这种以静制动的尝试充满了个人的趣味。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他个人风格的代表《Edita》。当我们试图去观察  相似文献   

3.
影像收藏正作为一个热门项目被众多藏家关注,就投资领域而言,摄影作品是很多藏家以及业内人士所供认的潜力股。本次艺术北京专门设置了影像北京这一单元以展示国内外的优秀影像作品。本篇节选了艺术北京2008教育论坛影像专场的部分内容,来解读关于摄影作品的一些限量和版权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8年惠特尼双年展扩展到纽约著名的军械库做展览的决定为本次双年展增添了许多话题和讨论。这个冲出展览范围的举动改变了过往只在麦迪逊大道展示的传统。首先,让我们看看五个艺术家。  相似文献   

5.
左靖:一起来谈下刚刚结束的里昂舞蹈双年展吧。因为有草场地,因为有你,我们杂志才开始介绍现代舞,比如说去年第10期的皮娜·鲍什专题。作为一种与其他媒介平行的艺术样式,现代舞有着自己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的谱系,我们还可以在一些大型的当代艺术展览中发现现代舞的身影。这次我去了里昂舞蹈双年展以后,我就觉得这一块特别有意思,而且我觉得……文慧:好玩儿吧?  相似文献   

6.
蜕变台湾80后艺术家张耿豪以及张耿华,因为经常合作创作,所以老是被放在一起谈。孪生的两人,在艺术界不时以如同一人般的身份出现。张耿豪以及张耿华的早期作品多以直观的"形"表达他们的个人生命经验。因为从小在五金零件工具堆里长大,所以迷恋机械动力的装置,时不时地有齿轮、感应器、马达等等对象出现在作品中。殊不见"1750东向坡"在暗黑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英国新媒体艺术或许应该从我1999年在ICA的经历谈起,当时我曾有机会看到声音艺术家Scanner和Tonne的合作作品声音保利来(Sound Polaroids),作品中的影像被分解成为像素色块,声音为高频,观众可以通过击掌或是行动影响声音和图像的变化。这一作品可以被看作是音视频互动的典型。  相似文献   

8.
<正>另一种电影的提法.来源于法国学者雷蒙·贝洛(Raymond Bellour).意指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涌现在欧洲和美国众多艺术机构及美术馆中的诸多大型展览.这些展览都毫无例外的聚焦、展示艺术家的电影.即艺术家使用现成电影为材料创作或改装的影像作品及装置。  相似文献   

9.
本文版权由比利安娜·斯瑞克(Biljana Ciric)提供,图片由魔金石空间提供比利安娜·斯瑞克:你们对行为和行动的兴趣是从哪里来的?决定以小组的形式开始工作的出发点是什么?贝斯特·维瓦斯:我们是在2000年认识的,之后开始合作影像、表演,因为我们都对更具幽默感和更直接与人们接触的艺术形式感兴趣。至于我们开始想要合作而不再单独行事,是因为我们都觉得一个人做这些事会很奇怪。从2002开始,我们合作了一系列的作品,开始一起做一系列的行动,一起探索一些问题,互相学习且开始正式面向公众。后来我们把行动从公共场合如《马塔罗行动》(Acciones en Mataro)发展到私人空间如《家庭行动》(Acciones en casa)。《家庭行动》(Acciones en casa)用录像作为最后的展示方式。我们想要传达一个更加完整和广泛的概念,不单单是靠语言,而是依靠作品本身。我们当时都很年轻,展出的作品也很有年轻人的气息。  相似文献   

10.
《致富之友》2011,(12):96
时间:2011年11月16日-2012年1月21日地点:柏林Spr(u|¨)th Magers画廊罗伯特·塞里恩近日在柏林spr(u|¨)th Magers画廊开幕。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塞里恩就开始利用铜、木材以及青铜等各种材料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物品转化成雕塑,这些物件对于所有人来说都很普遍而且熟悉。塞里恩作品的主题通常  相似文献   

11.
《回家计划》将会以延续的方式在北京的伊比利亚艺术中心重现,我把它分影像式和概念式记录两部份。今次是以工作坊的形式由志愿者代替艺术家执行,我的思考重心是如何把这件概念及行动式的作品记录、传递及延续下去。完整概念请见《回家计划》(台北)。  相似文献   

12.
卢迎华 《致富之友》2011,(11):47-55
2011年1月15日,鄢醒(1986年生于中国重庆,生活和工作在中国北京)在我策划的一个展览中呈现了一个名为《DADDY项目》(2010)的行为作品。在这次令人心酸的呈现中,鄢醒面对着白墙站立,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了他在单亲妈妈的照顾下成长的经历,向在场的观众坦露了自己曾经承受的家庭暴力、生活的巨大动荡感、来自家族的认同感及爱的缺失,以及在他整个生命历程中都不曾有  相似文献   

13.
曾经空时与王远铮聊他自己的作品,发现画家似乎都在自己的作品面前显得木纳拙于表达,谈不出个所以然来,那就索性聊聊生活。得知他与许多大画家的成长经历很相似,从小就开始表现出一种对涂抹的兴趣,进而逐渐的入理学习,先是国画、进而版画、然后就是油画素描之类,上了初高中开始高考的那套训练,直至顺利进入大学,勤学苦练之  相似文献   

14.
解放的洋葱     
从前有一位青年,他所在的城市爆发了一场煤矿工人的罢工,他希望成为革命的一部分。在目睹了一些事件之后,他提出几个问题要和大家讨论,但这些问题无法得到回答,于是他退出了运动,决定从事  相似文献   

15.
纸上美术馆:12位华人艺术家,是《当代艺术与投资》继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工作坊:传播的图与转译的像之后的组织、策划的第三个展览项目,邀请了来自居住和活跃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的12位艺术家参加。展览将于2011年1月6日至3月6日在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16.
艺术之殇     
我曾在许多领域工作过:做过电影导演、戏剧和歌剧导演,作为制片人、作为一个独立行动的艺人,作为一个人,包括作为一个病人和一位基督信徒,更不用说作为一个政治家和表演者;我一直对那些近乎痴迷的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们是迫于生计或为了讨生活而参与艺术,而不是从其他角度来看待艺术。我的工作和生活就是一种典型的精神分裂。如果我只沉浸在一件事中,我就会感到厌倦,我的大脑将停止运  相似文献   

17.
《致富之友》2011,(8):17-21
白色帷幕之后是Darius Miksys为54届威尼斯双年展的立陶宛国家馆所完成的创作。这里呈现的不仅是一个在象征意义上由现代国家所策划的展览,更是由其转化而来的一场真正的展览和一份国家档案。白色帷幕之后仿佛是一面自我构建和自我组织的公众之镜,它是最近二十年来(1992-2000)在立陶宛共和国文化部资助下创作的艺术作品之大成。  相似文献   

18.
王竹 《致富之友》2010,(4):37-37
Erró是一位来自冰岛的艺术家。也许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这个名字比较陌生,但其实在2007年的时候他已在北京的今日美术馆举办过《玩偶·人间游戏——艾豪艺术》的展览。这次他带着66张粘贴作品来到巴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再次向西方的观众展现他独特的粘贴世界。  相似文献   

19.
西班牙国际摄影和视觉艺术节是在1998年应普遍要求而产生的,今天,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盛大的视觉艺术庆典之一。本届共有120余项活动内容,其中包括69个展览、摄影工作室、作品展示、讨论、大师班、游览、教育项目、家庭工作室、摄影节街头的投影等各种活动。  相似文献   

20.
袁迪 《致富之友》2010,(8):81-81
喜欢摄影的人,应该对来自于德国的沃尔夫冈·梯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摄影集很有印象,他擅长运用伸缩尺度的变换和旋转式的影像,让每一张照片都自成一个世界,在他的镜头下,餐桌台上的一罐果酱和一道霹雳闪电,或是一场浩荡的政治示威行动,都同样重要。他对显现于框格中的每一个影像都投注以同等程度的用心,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将人们日常生活经验中粗枝大叶的残像光影,调理成一致性的视觉效应。今年6月26日-9月19日英国伦敦的蛇形画廊(Serpentine)特意举办沃尔夫冈·梯尔曼斯的大型个展,全面地展示其摄影作品与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