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政府、经济、社会、产业发展基础四方面选取25个影响因素,通过主成分法对安徽省2000-2013年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进行测度,发现在此期间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增长势头良好,从2000年的-0.159增长到2013年的2.9362,增长了3.095个指数.且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支持力和保障力.  相似文献   

2.
IT业是一个急剧变革的行业,企业应紧随时代步伐,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地培养相关人才,保证拥有足够的产业人才支撑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下班后想看电影却无法抽身买票?没关系,只需打开手机,一键搞定;想阅读最新的娱乐新闻?也没问题,下载一款APP,最快最新的资讯会即时推送到你眼前;想吃经济又实惠的美食怎么办?手机"团购"都帮你安排妥妥的……这些画面,想必读者并不陌生。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随时、随身、永远在线,移动互联网以其特有的优势和强大的发展潜力,正在加速向各行各业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渗  相似文献   

3.
<正>智慧社区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智慧化应用将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区的应用不断发展,社区将变得更加智慧,笔者认为智慧社区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智慧化应用将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初期阶段尚待完善物联网技术在社区应用还较  相似文献   

4.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都会将文化作为最重要的战略产业来发展。浙江在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的历史性阶段,把建设文化大省、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战略发展目标。那么,作为已成长为“中国驰名商标”的浙江本土企业集团“太子龙”又将怎样与时俱进呢?  相似文献   

5.
王许松 《数据》2006,(5):22-23
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比较国内一些大都市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所取得的赫赫成绩,首都北京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上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北京应该怎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带着这些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资深专家陈少峰教授.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发展的前二十年中,我国的互联网行业处于由BAT把控主要命脉的消费互联网时代.然而随着虚拟化进程逐渐从个人转向企业,以价值经济为主要盈利模式的产业互联网将逐渐兴起.产业互联网的到来意味着各行业如制造、医疗、农业、交通、运输、教育的互联网化.同时,由于传统的消费互联网巨头在行业经验、渠道、网络和产品认知等方面的壁垒,产业互联网将呈现一片蓝海.互联网产业研究将在本文深入探讨产业互联网的核心要素,及其将会影响的三大领域,同时指出未来产业融合发展的三大路径. (一) 终端、云计算和宽带网络是产业互联网兴起基础 随着移动终端多样化的发展,智能终端如可穿戴设备的兴起,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处理能力,互联网逐渐从改变消费者的个体行为习惯,到改变企业的运作管理方式与服务模式,互联网时代开始“从小C时代”逐步过渡到“大B时代”. 在这场变革中,有三项关键技术加速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6,(26):327-329
种子产业是国家基础核心产业,在受到"互联网+"冲击后我国种业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本文探究了"互联网+"对我国种业发展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我国互联网种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阻碍因素,提出一些促进我国"互联网+种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已经渗透每个产业的毛细血管,代表未来的走向。如同蒸汽机提升社会效率,改造工业模式,互联网带来的是一次颠覆变革。面对着业界最近热门的"互联网思维",再加上大数据、智能制造、无线革命、云计算等新技术,互联网与较为传统的物业管理行业结合,会带来怎样的商业想象,现在的新兴企业和行业老兵们又有怎样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消费互联网大势已去? 在我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二十年中,互联网产业出现了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他们在搜索、电商和社交领域都崭露头角,同时他们也代表消费互联网已达到顶峰状态. 然而从互联网发展的角度看,消费互联网市场已趋于稳定与饱和,而对实体资源有充分把控能力的企业仍有很大探索空间,他们正开始尝试与移动互联网融合,创造全新的价值经济,进而推动互联网行业迈向产业互联网时代.本文着重探讨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特征,BAT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的战略布局,以及投资人对消费互联网企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及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建丰 《物流科技》2007,30(6):82-85
物流产业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目前,我国物流产业整体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离国际化水准还有很大差距。然而,落后既意味着需求,也意味着更大的利润和机遇。本文在对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及研究现状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为今后发展我国物流产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管理会计从20世纪初期产生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管理会计相继经历了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和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管理会计从理论上的广泛研究和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的普遍应用,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步入低潮,是怎样的一个历程,原因又在何处?20世纪80年代后的管理会计将从决策性管理会计向什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产业互联网其实由来已久,产业互联网1.0是作为信息撮合的平台,到了2.0阶段,B2B的公司开始涉入货流、资金流。到了3.0,产业互联网进入生产环节,通过对下游大量数据的渗透,了解下游用户需求来指导上游的生产。未来我们要在交易每个环节都提供价值,从解决信息效率到解决交易效率,再到解决交付效率和生产效率。当我们真正能够实现数据的闭环,就能够真正产生产业链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做好基本功     
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生存不再成为一个问题的时候,企业家就会考虑如何持续发展,进而奠定百年基业.怎样才能够让企业活得比企业家长?企业界的基本共识就是要做好企业的基本功,就是要进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从20多人的手工作坊到横跨lT、汽车、新能源几大产业的制造业航母,比亚迪只用了短短16年.从电池大王到汽车黑马,从节能汽车翘楚到新能源行业先驱,他如何缔造比亚迪绿色王国?在带领比亚迪在世界汽车舞台奏响中国制造自主创新的时代强音中,他又将为比亚迪精神注入怎样崭新的时代内涵?他是谁?他是王传福.  相似文献   

15.
会计的演化受到会计环境的影响,而当前影响最大的是互联网环境。随着互联网经济时代的来临,会计信息系统所面对的环境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现在互联网正朝着云计算等方向发展,这将给会计工作带来怎样的变化?互联网进化的这些趋势又会给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带来怎样的变化?文章从互联网进化的六个方向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从互联网发展阶段来看,我将其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息互联网,这个阶段的商业模式更多是提供信息服务;第二阶段,叫做流通互联网,就是不仅仅提供信息服务,同时作为一个渠道出现;第三阶段,就是目前如火如荼的领域,叫做"服务互联网";第四阶段,就是产业互联网时代。  相似文献   

17.
自2000年《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中国种子管理体制及种子流通领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今年4月1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推出种业新政,首次将农作物种业提升到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高度,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针对国发8号二十五条,我市农业生产安全怎样保证?怎样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安全种、优质种?荆州种业怎么高效、有序发展?荆州市种子市场怎样依法、合理管理?农民怎样有效节支增收?是我们面临的重新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从"智慧地球"到"感知中国",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工商领袖圆桌会议到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及"十二五"规划的出台,"物联网"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关键词。它被美国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之一;被欧盟定位成使欧洲领先全球的基础战略;被中国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受到从国家到各省市政府的高度关注。物联网究竟拥有怎样的发展潜力?对中国未来发展有何意义?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又该如何积极融入物联网大潮?本刊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会长郑新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尚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飞速增长以及时尚消费需求的不断涌现和壮大,时尚产业已成为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本文旨在分析时尚产业内涵特质、发展机理的基础上,利用CSCP范式,结合上海城市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对上海发展时尚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工程》2016,(6):219-222
自2000年以来中国旅游业在GDP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国内游和收入不断增加,中国旅游业已经成为服务业中最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经过对中国旅游业收入组成的分析,发现因私出境成为国内旅游的主要增长点,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是我国旅游收入主要组成部分。使用ARIMA时间序列模型对中国旅游业收入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到2020年中国旅游业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