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莹莹 《财会学习》2018,(28):119-119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形式变得越发复杂。财政资金的管理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但是我国的政府会计中很多制度都存在一定的欠缺。我国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都越来越国际化,所以原来的政府会计工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对于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本文中我们就将深入探讨我国政府会计应该如何进行改革,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探讨找出更适合我国政府会计的建议,为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提供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3,自引:4,他引:63  
文章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政府会计改革提出的要求 ,重点探讨了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变化、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建设以及政府监督的加强等与政府会计改革之间的内在关系 ,提出了当前加大我国政府会计准则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还介绍了政府会计标准方面的国际惯例和我国政府会计改革与国际协调的问题。最后 ,文章就如何推进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提出了若干亟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财政管理制度推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地推动了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与此同时,也暴露出现行政府会计制度(预算会计)的局限性与滞后性。因此,如何加快政府会计改革步伐是目前亟待探讨的议题。  相似文献   

4.
政府会计制度的建立,是一场关系到政府内外部管理方式、行政职能转换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既包括了理论层面的问题急需解决,也有技术方面的难题要讨论解决.目前,社会上对于政府会计改革的研究和探讨己经成为热点话题.本文采用规范论证的方法,综合国内文献,通过对我国政府会计现状的剖析和相关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探讨了我国政府会计基本框架的改进方式,以期加快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5.
周智骊 《中国外资》2011,(10):89-90
政府会计制度的建立,是一场关系到政府内外部管理方式、行政职能转换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既包括了理论层面的问题急需解决,也有技术方面的难题要讨论解决。目前,社会上对于政府会计改革的研究和探讨己经成为热点话题。本文采用规范论证的方法,综合国内文献,通过对我国政府会计现状的剖析和相关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探讨了我国政府会计基本框架的改进方式,以期加快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目前运行的是1998年实施的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内的预算会计制度。预算会计是核算、反映和监督政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政府职能逐渐转变和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现行预算会计不能全面反映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出现的一些问题已经明显体现出现行预算会计不适应当前改革的需要。迫切要求对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进行全面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特色的、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体系,使政府会计能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现状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政府职能逐渐转变和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现行预算会计不能全面反映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出现的一些问题已经明显体现出现行预算会计不适应当前改革的需要。迫切要求对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进行全面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特色的、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体系,使政府会计能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相似文献   

9.
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明确提出要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先后开展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收支分类、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改革,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应继续推行政府会计改革,提高政府的管理绩效,建立公开透明的政府会计体系。  相似文献   

10.
会计核算是财政管理的基础环节,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着两个脱节,一个不适应,信息失真等制度性缺陷,造成了财政管理中的大量重复劳动,也阻碍了绩效评价的开展和信息公开,为小金库等腐败提供了条件。为此,急须进行改革。本文建议:政府会计改革应当纳入金财工程,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建设三个一:建设一个网络、设计一个统一的政府会计科目体系、建设一个网络会计的报表、决算制度和会计分析常模,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政府会计体系;第二阶段的任务是将原始凭证纳入计算机管理。  相似文献   

11.
在发达国家,项目执行预算PPB(Program and Performance Budget)在政府会计中的应用已有很多年的历史。而在发展中国家关于项目执行预算(PPB)还处在探索阶段,本文的研究表明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是政府会计的改革方向,而改革的基石必定是公认会计准则,这样才会使预算会计在各级政府活动中实现其真正的效能。  相似文献   

12.
刘星  文政 《涉外税务》2006,(6):20-21
物业税的计税依据物业税计税的对象是土地、土地上的房屋等建筑物及构筑物,其计税价值,可采用成本法、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来确定。成本法是评估应税房地产的土地价值和房屋等建筑物扣除折旧后的价值,从而确定物业税计税价值的方法,医院等无收益房地产适用于成本法。市场比较法是通过收集与分析对比房地产的市场交易价格情况,确定房地产的价格比较基准,调整或修正相关数据,从而确定房地产计税价值的方法,个人住宅等房地产适用于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是将计税房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我国预算会计影响,以及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体系的主要弊端,提出了构建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论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政府职能的转换、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和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建设,对政府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已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分析中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路径选择以及改革中的难点,并提出了推进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保费收入核算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我国保费收入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收付实现制”为收入确认基础、没能区分不同类型合同保费收入会计特征的差异性以及新兴保险衍生产品的出现等,导致了保费会计核算一定程度上的混乱。论文在比较分析了欧美会计准则下的保费收入核算模式后,提出我国保费收入核算方法的改革思路,寿险与非寿险合同、长期与短期合同、传统与衍生业务分开核算,包含保险风险与其它风险的合同分拆处理,同时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尽量缩减应收保费。  相似文献   

16.
用以刻画预算运营流程的支出周期概念是构造预算会计框架最适当的逻辑起点。这一框架能清楚简明地表达各预算运营阶段的关键预算信息,并形成一个循环往复、逻辑严密的完整信息链,为监控预算执行过程、管理财政风险、改进决策制定和强化受托责任提供极大便利。主要由于缺乏清晰的支出周期概念,目前学界对预算会计的概念框架和信息结构的认识依然存在不少误区,可能导致对政府会计改革的核心命题和战略次序的迷失与偏差。  相似文献   

17.
基于防范财政风险视角的中国政府会计改革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财政风险的分类与特征,基于对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公共受托责任的认识,从政府会计在防范财政风险上的功能作用视角剖析中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在确认、计量和报告财政负债方面存在的制度性缺陷。结合中国财政预算管理与改革现状,从政府会计改革模式、会计基础选择、政府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政府负债会计科目改革、政府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五个层次提出中国政府会计的完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美国、加拿大政府会计改革与运行的有关情况,主要包括政府会计及其与预算的关系、政府或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及其制定机构、政府财务报告及审计制度等三个方面;并简要总结了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启示,以期为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试论政府会计改革中会计基础选择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徐镇绥 《会计研究》2006,(12):20-24
本文按照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要求,立足于财政预算与企业和行政事业财会管理实践,简要分析在现今预算管理模式下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长处和不足以及现行预算会计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会计基础选择上,做到与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发展步伐相适应,在现阶段确立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体、以权责发生制为适当补充的原则,逐步实现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的过渡,最终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合我国国情且与国际接轨的政府会计体系。  相似文献   

20.
政府会计改革应借鉴企业会计发展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在会计主体对资源的使用、会计目标、会计职能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这为二者相互借鉴提供了理论基础.政府会计对企业会计实践经验的借鉴表现在以下方面:①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建立政府会计理论体系;②以政府部门为核心构建、完善政府会计法律体系;③通过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增加政府预算的透明度.政府会计对企业会计实践经验的借鉴将有助于推动财务会计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