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中国即将加入WTO的严峻挑战,企业家们想把企业做大的欲望非常强烈.如何把企业做大?我认为把 “做大”与“做强”结合起来,确立一个“企业做大,更要做强”的指导思想十分重要.为了剖析这个问题,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金可达集团所走过的发展路子,作一番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做品牌是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 在中国,无论是大的产业还是企业都需要心与境的管理,中国的企业从高速公路驶向城市立交,高速公路容易,城市立交方向错了就会造成致命的错误.我们要保持一个非常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态,一个持续发展和长久走下去的心态.境的管理,我一直说中国企业在这次转型中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要做品牌,甚至不单单要做影响中国的品牌,甚至想做影响世界的品牌,我说做品牌是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  相似文献   

3.
<正>《让子弹飞》里有一句台词:"我要站着把钱给挣了!"。做企业要挣钱没人看不起,问题是要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地挣钱最近和正略均策公司讨论企业发展战略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确定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因为这是一个企业战略的灵魂。每一个做企业的人,都应该认真思考,你要做成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台湾著名战略营销专家吕德鸿博士  相似文献   

4.
《经营者》2008,(1)
<正>贡献力,伟大的基因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要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的企业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将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而这也是思考我们企业贡献力的三个原点。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形式,正确认识文化产业的属性和作用,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国家战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安徽出版集团作为一个大型的文化企业,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给我们很多启示:文化产业以价值链为主,是经济发  相似文献   

6.
高效经理人为何高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经理人遵循了以下八个习惯做法: 他们会问:"什么事情是必须做的?" 他们会问:"什么事情是符合企业利益的?" 他们制定行动计划。 他们承担起决策的责任。 他们承担起沟通的责任。 他们更专注于机会而不是问题。 他们召开富有成效的会议。 他们在思考和说话时习惯用"我们"而非"我"。 前两个做法赋予他们所需的知识,接下来的四个做法帮助 他们把知识转化成有效的行动,最后两个做法确保了整个组织 的责任感。 自问:"什么事情是必须做的?" 第一个做法是探究什么事情是必须做的。注意,这个问题 问的可不是"我想要做什么?"而是问有哪些事情我们不得不 去做。认真地思考相对待这个问题,是在管理上取得成功的关  相似文献   

7.
<正> 每个企业都逃脱不了上帝的诅咒,中国企业只要是想“做大做强”就一定会失败。中国民企如要做大做强,只会造成悲剧!我个人认为,企业经营的决策和方式并不算问题,问题在于我们的民族在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后,你再问他们准备怎么做企业,每一个人都会告诉你:我要做大做强。我敢说:这是不可能的。没有哪一个民营企业能够做大做强的,不但举不出成功企业的例子,也算那么两三家跨进了这个跑道,能不能做成功还不知道。  相似文献   

8.
金融界棋局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有三个非常经典的提问: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乍一看,这是三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恰恰因为简单,这样的问题几乎很少被人提起,以至于很少有人会认认真真去思考和回答这样的问题。其实,所有企业的经营自始至终无不围绕着这三个问题而展开,这是一个战略制定与执行不断磨合和修正的全过程。不论是在企业的初创阶段、发展阶段、腾飞阶段乃至深陷困境,无时无刻都需要企业明确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和将要做什么。德鲁克说:“成功地回答这三个问题是企业成长和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而中国专…  相似文献   

9.
企业社会负担决不是“时尚”话题,然而,正因为如此,才令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这样一个喊了多少年的问题,仍旧无法解“绝”? 为此,我们重点编发了《企业社会负担缘何屡减难轻》。文中列举的现象,在经历了20余年改革之后,仍触目惊心: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已经造成巨大影响。当我们希望企业能够以迅猛势头发展的时候,却对这个存在许多年的问题已然熟视无睹、甚至麻木不仁。 除去加大企业负担,更致命的是,社会负担导致了利润的不合理流失、甚至导致企业要以失血方式给这些社会负担“输血”。在这个意义上看,这实质是一种并不合理的利润再分配。 本文作者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对积重难返的原因做了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这种三段论式论述,希望给政府决策人员提供一个思路,以彻底解决企业的社会负担问题。 当一个问题依然存在,那么这个话题就永远不会陈旧;对一个问题已然麻木之时,那么这个话题就更有必要“旧话重提”——这正是我们重点编发本文的缘由!本刊继续关注这个问题,欢迎大家来稿讨论。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各大型企业集团都启动了财务集中核算,财务集中核算后审计部门应如何面对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现就财务集中核算后如何进行审计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由北京市场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经济学家论坛——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转向现代企业研讨会,不久前在京召开,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董辅祁等60余人参加了会议.现将会上发言概述如下;一、搞清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素于光远(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我把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分成二类:一类需要我们做新的研究,并且需要等待新的实践来解决问题;还有一类问题,并不是做什么新的研究,也得到实践的验证了,我觉得这类问题应该得到明确解决.研究现代企业制度是前一类问题,我们要作出新的研究,要搞清它的基本要素.刘福堂(北京市场经济研究所教授):我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特点和要素起码应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产权关系明晰,量化到投资者主体和个体.这样才会形成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企业推进六西格玛的阶段不同,主题可能不同,开始的主题可能是如何应用六西格玛,应用时间长的可能考虑今后的发展问题.六西格玛做项目,实际上是螺旋式上升的,但是到了一定程度,柱子越来越细长,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是不是需要多一些支撑,把六西格玛结构做大,我们也在思考之中.  相似文献   

13.
本人走访过很多企业,对中小型企业老板做了一番调查,让他们谈谈对企业文化的看法.最后总结出,中国民营企业老板中有90%只知其有,不知其用.这将是中国民营企业家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借此发表一些个人看法,希望能提醒企业家们把企业文化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4.
<正>做一个企业公民,同时要兼顾和处理的问题: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五年前,鼎天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王兵告诉我,说现在有一个政策,企业可以做私募公益基金,希望我能参加。在《基金会管理条例》修改和发布以后,他找到了我,我找到了很多人,成立了第一个私募公益基金——华夏公益基金会,北京市注册。这件事情,我们  相似文献   

15.
<正>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一定要资本化,资本化有很多好处,优秀的企业现在不去冲击资本化的浪潮,会错过这个时机。登陆新三板后,面对股东,我们的压力增大了,思考的问题也增加了,考虑最多的问题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资本化;二是转型升级;三是养老。思考一:资本化,资本热潮冷运作第一,通过资本化运作可以实现企业真正的价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中国大企业溃败的频率似乎越来越高,几乎都有一个共性:增速远高于其他同类企业,在遇到危机之后则迅速衰退甚至倒闭,陷入"做大而做垮、做快而做垮"的怪圈.特别是近一年来,围绕德隆由兴而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不乏所谓的"内幕爆料".喧嚣之后冷静下来思考:德隆崩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德隆将给我们留下哪些"遗产"?试想20年来,中国企业围绕"大"与"强"、"专业化"与"多元化"、"实业"与"金融",生覆不息,既有挺进世界五百强的豪言壮语,更有德隆帝国般的梦想.前车之鉴,岂能不思.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 为了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为了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长期以来做着不懈的努力.中国企业高峰会就是他们与世界经济论坛辛勤耕耘20多年共同培养的一个丰硕的成果.每年的4月,中国企业高峰会把中外企业家、经济界的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交流信息、共同探讨中国经济问题和世界经济问题,使世界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使中国企业认清世界经济的变化.今年的中国企业高峰会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一次会议,所有的与会者都感到了极大的不同,议题更广泛、探讨更深入.中国企业家以世界经济参与者的心态积极思考他们面临的国际问题;外国企业家抱着扎根中国市场的信念,用先进的理念思考中国的改革问题.与会者针对中国经济的国际化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我们摘录了他们的一些精辟观点在本期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债务问题是困扰不少企业的头等大事,也成了政府和企业的沉重包袱.随着企业产权的明晰,企业兼并、破产的力度加大,如何处理企业债务问题已成为推动企业做强做大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几年来各地企业改革的实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债务处理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创新战略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究竟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创新"才是正确的? 1.真正"创新"的企业,是早在创业之初,就有这样的战略意图,而不是到了没有核心技术,受制于他人的时候,才想起自己搞开发.  相似文献   

20.
吕峰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诞生有20年了,作为企业,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思考,到底如何去做才能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牛雁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 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一个企业适应市场、适应环境和能在复杂环境中成长的能力.换句话说,也就是企业能永久持续不断创造客户价值.这需要三个方面:第一,企业领导团队应该能够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发展.第二,企业的战略方向、提供的产品服务最好能迎合社会潮流.第三,企业的内部管控能够适应企业发展.包括文化建设、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财务监控,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