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深入推进阶段,为了跟踪评价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可从五大发展理念的视角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测算结果显示,2005—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数总体呈现上升的态势,特别是2014—2015年上升幅度更大,这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效果。从京津冀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个协同指数的变化趋势看,京津冀共享发展进步显著,绿色发展明显进展,协调发展出现积极变化,创新发展成效较小,开放发展相对滞后。这些发现可为下一步推动京津冀高水平协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中税收的现状,提出了税收在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借鉴国外区域协同发展的税收政策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税收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认真分析和把握危机对区域旅游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依据国家经济总体规划和战略部署,结合新形势下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特点,针对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节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研究促进京津冀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定量测度京津冀的系统协同度。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序度呈现出极大的空间差异性,京津两地为有序度的最高值区,京保石和京唐秦为次高值区,沧州、邯郸、邢台和衡水为较低值区,而张家口、承德等区域为低值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协同度在不断上升,并且2010—2015年的协同度增速要快于2005—2010年,可见京津冀协同发展程度在近五年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5.
王璐  次世琦 《价值工程》2021,40(34):19-21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是京津两地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在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协调发展方面作用巨大.由于特殊的地缘优势和发展实际,河北省环京津县域成为产业承接的首选地.文章分析了县域在现阶段产业承接中的重要地位,并从承接基础、政策梳理和承接成效三方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环京津县域产业承接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7.
8.
9.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三年来,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13—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数由13.7提高到17.1,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未来京津冀要实现协同发展应加快天津、石家庄次级经济中心的培育,科学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打造产业协作平台,实现环境的协同治理。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顺利的进行,需要稳定的制度和行之有效的政策为保障:政策调控手段需要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尽快转变到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实现产业高效协作;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资源环境负荷;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关注交通软硬件环境的提升;提升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能级;尽快建立京津冀利益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由区域目标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地区迎来了发展的大机遇。然而其发展潜力和实际发展效果之间的巨大差异,使得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问题日益引起了中央领导、政府组织和广大社会群体的高度关注,学术各界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探索和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但主要聚焦于产业的转移和承接、河北省的定位问题等,对于功能定位之后的追踪调查是很少的。虽然目前针对京津两地的功能定位已经基本明确,但这样的功能定位的合理性受到相关人员的质疑。本文就以目前京、津、冀各自职能定位之后存在的不合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寻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环京津贫困带是我国非常典型的紧邻大都市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且由于贫困与生态问题耦合,多年来难以脱贫。推动环京津贫困带减贫,成为贯彻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承担生态涵养和生态安全功能、大城市“回波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区域开放较晚等角度,分析环京津贫困带形成与存在的多重原因,并探讨通过区域协同发展解决大都市周边生态抑制型贫困区域贫困问题的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12.
北京农业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是促进环首都经济圈内产业梯度转移的需要,是解决周边中小城市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生产要素短缺的需要,更是缓解北京地区土地紧张的矛盾的需要。近年来,通过产购销项目合作,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合作、人力资源培训、服务平台现代化建设、基地设施建设和品牌建设等方式,北京农业区域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区域合作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有利于提高北京市农产品供给的控制率,促进北京周边地区农业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实现与外省市农业发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支持与促进作用,以及两者间互动关系和传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型。  相似文献   

14.
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市场的不协调发展,将会影响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文章着重从东西部市场非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入手,从市场容量、商品市场、流通市场等微观角度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区域一体化的角度,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发展的现状,指出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制定恰当的公共政策,实现产业与人口发展的有机衔接。一方面,深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提高产业创新和升级能力;另一方面,抓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人才和劳动力市场衔接,实现产业与人口发展的无缝对接。从处理好人口、经济和生态关系的角度,提出要改变人口向首都过度聚集现象,就必须完善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提高周边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最后,围绕提升区域产业创新与升级能力、促进人口迁移与区域协同发展、有效疏导首都人口压力等问题讨论了相应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6.
会展旅游发展趋势与湖南发展机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岚 《企业技术开发》2005,24(12):105-107
文章从会展旅游的基本概念及发展趋势入手,结合湖南会展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会展旅游业与湖南省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实现会展旅游业顺利健康发展和湖南经济腾飞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湖南省会展旅游的成长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实践表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三地协同创新,共同建设完善的跨区域创新网络。本文旨在构建跨区域创新网络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体系来分析京津冀区域创新网络的建设现状与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洁  王艳  刘晓 《价值工程》2009,28(4):35-37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京津冀地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充分发挥各地产业优势,实现三地产业的协调发展,对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阐明了三地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施然 《价值工程》2011,30(22):115-117
本文以厦门和澳门会展旅游合作为例,从合作机制和合作模式两方面,思考与探索会展旅游合作问题。文章从合作组织、合作主体和合作通道三方面阐述了合作机制,从单一性偶然性会展项目合作、多元性持续性资源要素合作、竞争性广泛性错位互补合作三方面阐述了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协调好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的关系,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题中之义.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协同机制,是从区域空间布局和区域产业结构两个层面展开的.文章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结合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的对外开放战略,对产业全球化资源配置活动进行了分析,把区域空间布局调整与产业结构跨国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