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从《金融经济》杂志上看到一篇以猩猩和股评人士为题的章,作把股评人士打入三陪女一族,妄图以此将股民的思维引入歧途.激起人们对股评人士的公愤,其出发点令人心疑。我本不屑与其争论,但左思右想,觉得袖手旁观,未免太委屈了股评人士.故谈两点个人看法:其一,  相似文献   

2.
偶尔在《金融经济》杂志上看到“猩猩和股评人士”一,该作把股评人士诽谤得一钱不值,以至于还不如猩猩和猴子,这简直是诬蔑。  相似文献   

3.
我是1999年7月入市的散户,当时对股票还很陌生,从5.19行情的大牛市到央行的再次降息;从大红大紫的大盘到《人民日报》恢复性行情的高级社论;看到身边同事从股市挣钱的兴奋,也按耐不住做起了自己的淘金梦。当股评人士大鸣大放股市将直奔2000点;多方吹响集合号,《证券法》将实施的前一天(6月30日),将自己的资金买入了1000股股评人士推荐的海信电器(每股成本价15.5元),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年一度的股评资格考试终于有了结果,全国共有1024人获得了执业资格,昔日风光一时的股评家们已大都榜上无名,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年纪轻、学历高的新生代。这是一个容易出名的职业,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职业。本刊第二期推出了吴建华的《猩猩、猴子、瞎子与股评人士》章后,在股民与股评人士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段时间以来,编辑部几乎每天都要收到一些股民的电话,诉说自己听错股评吃错药的故事,股评人士也不甘示弱,同样提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可谓各抒己见,热闹非凡。因此,本刊从大量的来信来电中收集整理了一些观点加以点评,反正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属一家之言,不管您是股民还是股评人士,我们都以一颗真诚的心袒露在您面前。如果您仍然感到意犹未尽的话,请告诉我们,我们的希望是理解万岁。  相似文献   

5.
许多中小投资者几乎在所有的股评节目中,都听到专业人士说过一句最多的话,那就是图形可以骗人,但成交量是无法欺骗人的。据此,不少的中小投资者把成交量的放大视为自己买卖的依据。其实,这句话对于整个大盘而言的放量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对于一些个股的放量则就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了。  相似文献   

6.
股评人士的水平到底如何?股民是否应对其奉若神明?有几个小故事似乎颇能说明问题:瑞典一家证券公司用一只六周岁的独眼猩猩与股评人士打擂台,比试一下谁选出的股票获利能力更强.时间以一年为期,结果大出人意料之外,这位股评人士用现代股市理论所精选出来的股票收获竞不如这独眼猩猩所选出的股票。  相似文献   

7.
最近,上海股市如火如荼,高潮迭起,相比之下,深股却如一潭死水,虽一度泛起微澜,但为时不长又回复了寂静。深、沪两市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反差,股评界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我们认为,除开已经形成共识的若干原因之外,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部分股评人士对股市的误导。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数据,根据股价对评级修正的反应,本文实证研究了证券分析师荐股评级修正的羊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分析师荐股评级修正存在明显的羊群行为,并且下调评级较上调评级更易发生羊群行为;除了分析师经验,分析师所属咨询机构的声誉、信息透明度和分析师跟踪上市公司的数量也显著地影响其羊群行为。  相似文献   

9.
券商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提供的股权质押融资服务是否会影响其分析师荐股评级的乐观偏差呢?本文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16年间的数据对此问题展开了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非质权人券商分析师,质权人券商分析师对出质人公司的荐股评级更加乐观;且这一关系在规模较小的券商中更为明显。本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质权人券商分析师的荐股评级乐观倾向主要存在于大股东股权质押期间,而在相关股权质押发生前和股权质押解除后,没有证据表明质权人券商分析师与非质权人券商分析师的荐股评级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券商作为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的质权人会带来利益冲突,并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损于其所隶属分析师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0.
证券分析师民事责任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6月,“湘中药”股评案尘埃落定,二审法院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判令被上诉人某股评家赔偿上诉人某股民77506.18元。这是我国第一起股评案,它的影响非常深远。但是必须看到,本案在审理过程中,由于相关法律欠缺等各方面因素,判决暴露出……  相似文献   

11.
正我初次接触股市是在1999年,记得刚入市时心情急切,基本上是按朋友推荐或股评来选股和买卖。有一点盈利就兴奋,有一点损失就沮丧。老怕踏空,一天不交易心里就痒痒,追涨杀跌,跟着感觉走。有段时间挣了些钱,就觉得自己了不起。后来上了次当,吃了个大亏,至今记忆犹新。由于相信互联网上的诱人宣传——股票专家帮你获得每月20%~50%的收益,我花了6000元钱买了深圳某股票咨询公司所谓的"一对一"顾问式服务,可是该公司顾问张  相似文献   

12.
马前顺 《金卡工程》2008,12(9):30-30
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几种认识误区主要包括:经济是影响法的决定的、唯一的因素;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法与国家最中文终将消亡;把法当成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并把阶级斗争加以扩大化.笔者从各种错误倾向的错误根源加以认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前年除夕夜,在将一年的收支情况细算了一番后,妻子得出的结论是,光靠死工资是不行的,得想办法搞点投资。我对她的宏图大略不感兴趣,劝她脚踏实地、安心上班,把工作干好,把儿子带好。妻子当时没有吭声,春节期间对我和儿子越发照顾得体贴入微。我当然知道"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当妻子再次提出想搞点投资时,我同意了。其实,我心里清楚,我和妻子都在单位上班,朝九晚五,儿子只有4岁,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搞"副业"。而且,妻子炒过股票,不是套牢就是割肉清仓,弄得她都不好意思当着我的面看股评节目。  相似文献   

14.
姜艳 《齐鲁珠坛》2014,(4):27-30
<正>一、引言由于现实中人们的实际决策行为与理性经济人假设有着较大差异,近二三十年来,这一隐含假定受到以心理学对人们实际决策行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的行为经济学的挑战。过度自信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实验观察和实证研究表明: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概率,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机遇和外部力量的作用。在将自己的技能同所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研究财经平台的发帖行为对股价涨跌的影响效应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东方财富网股吧中的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的发帖行为为基础,使用2022年1—5月的股票相关数据研究股评数及股评情绪对股价涨跌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人投资者情绪的高涨会使股价上涨,个人投资者情绪增加一个单位使股价上涨的胜算提高了24.69%;而个人投资者的关注度增加会使股价下跌,个人投资者关注度每增加1个单位使股价上涨的胜算降低了46.74%。发帖行为对股价涨跌的影响研究为个人投资者做出更合理的决策、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及股市的平稳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企业要通过在职工心目中塑造一个受他们欢迎的企业形象,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要培养企业职工对自己所在企业的认同感,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争取职工信任感,树立“可以依托和归属的企业”形象;激发职工的自豪感,树立“值得骄傲的企业”形象;引起职工的愉快感,树立“融洽的工作环境”形象。这四种形象构成了一个企业在自己职工心目中受欢迎的立体形象,其中由认同感产生的“自己的企业”形象,是这一立体形象的核心。 一、认同感——“自己的企业”。 当职工对自己所在的企业真正从心理上认定为“自己的企业”时,就可以说,这个企业已经赢得了职工的认同。“自己的企业”正是企业要着力塑造的一种企业形象。 欲使职工把企业看成是“自己的企业”,需要通过信息分享缩短企业与职工的心理距离,以及让职工参与决策实现心理换位。  相似文献   

17.
李永昌 《投资与合作》2011,(10):234-234
对一件印刷品的评价分析要从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鉴赏。如果要改进印刷品质量。就必须确定评判印刷质量的准则。不许改变实验样本的印刷质量等级排序或偏离其质量标度的位置。评价印刷品的质量时,有两中方法可供应用。一种方法是要求评定者根据他们的主观印象进行评价;另一种方法是要求评定者把自己看作一种仪器,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过人们通常的认识。一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说过,他是从幼儿园学到了他认为最主要的东西,那就是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们……,做错了事表示歉意……。这实际上是说对他走上科学道路产生深刻影响的是从小受到良好的人格教育。可见不同的人格特征对人的创造性的影响是不同的,现代心理学家把人格特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痴迷型人格;二是主动型人格;三是独立型人格;四是容纳型人格;五是灵活型人格。  相似文献   

19.
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一)干部职工持茫然观望态度,思想波动大。一是对农业银行分、脱,少数干部职工存在茫然观望态度,认为自己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思想混乱;二是认为农业银行经过分、脱,四分五裂,前途渺茫,对改革失去信心;三是站在局部利益上,对改革有一种逆反心理,把发展与改革对立起来,认为改革阻碍了农业银行发展的进程;四是由于受计划经济思想束缚,有部分干部职工对商业银行性质认识不清,对向商业银行转轨的对策研究不够,有一种顺其自然随大流的思想倾向;五是部分人认为不管怎么改,银行反正是大锅饭、铁饭碗,仍没有从依靠政  相似文献   

20.
把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确立为货币供应量,是把国外的成熟经验与我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是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和操作的重大突破。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自己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对中央银行来讲是一项新的尝试,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各层次货币的具体选择,这是由于货币供应量是分层次划分的;二是决定中介目标的因素及合理增长范围;三是对中介目标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