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国际收支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哈萨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中与中国国际收支活动规模最大的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从哈国取得的国际收入稳定而中国对哈国的国际支出变化无常及中国与哈国的国际收支顺差规模呈现下降趋势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的代价与风险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一方面,这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另一方面,也掩盖了我国国际收支顺差背后所担负的成本与风险。文章在分析国际收支顺差与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正在以廉价劳动力、环境的恶化、外汇储备过高等方面为成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储备需求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国际储备与国际收支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一国必须持有一定量的国际储备。然而,一国的国际储量有一个适度规模问题,国际储备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经济发展。储备与进口比率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成本-收益分析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国际储备的合理规模问题作了理论界定。鉴于目前中国正处于金融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本文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应当按照“基本储备 调节性储备 风险性储备”这一结构来确定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格局,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0亿美元。2006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066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475亿美元。这一方面,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另一方面,也掩盖了我国国际收支顺差背后所担负的成本与风险。文章从国际、国内两方面深入分析了“双顺差”存在的原因,并对其产生的后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重点对其给我国带来的弊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详细具体地提出了一些颇具可行性的调节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导致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源是中国国内收入分配的失衡。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宏观收入分配的失衡,即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占GDP的比重过高且不断上升,而居民收入增长率长期低于GDP增长率且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二是功能性收入分配的失衡,即中国的生产要素没有按照其对生产贡献的大小获得相应的报酬。因此,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则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状况还将持续下去。这意味着,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关键并不在国际收支本身,而是要在制度改革上有重大突破,即通过对个人放权让利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并以此形成真正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6.
7.
从2000年~2003年的国际收支差额看中国的国际收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记录,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之一。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主要运用差额分析法,对中国2000年~2003年的国际收支表进行分析,从而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今后制定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格局,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0亿美元.2006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066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475亿美元.这一方面,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另一方面,也掩盖了我国国际收支顺差背后所担负的成本与风险.文章从国际、国内两方深入分析了"双顺差"存在的原因,并对其产生的后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重点对其给我国带来的弊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详细具体地提出了一些颇具可行性的调节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当前中国是否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分析和考察,从国际收支的外部性失衡角度出发,来阐释我国金融体系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外向型模式转变与国际收支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和外贸增长方式面对着巨大的变革压力,尤其是出口导向和招商引资的外向型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新挑战。外向型模式未来的转变,首先是从追求增长速度和规模转变到改善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根本转变。其次,是从外向型发展转变到内需为本的大国战略上来,实现内外部经济的均衡发展。再次,是从前30年被分工转变到主动参与分工上来,积极推进商品、投资、银行等相关服务全球化、人民币区域化,逐步构建中国自主的全球生产体系。其中,再平衡战略、走出去战略、对外金融资产再配置战略将扮演重要角色。香港在国家经济转型中的地位将变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1.
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一年 )对外经济交往的全部纪录 ,一国国际收支状况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来反映 ,借助国际收支平衡表 ,我们除可发现过去一段时间对外经济交往的结果外 ,也为制定未来对外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通过调整税率、预算开支来调节经济的政策。按税率、预算开支的水平和变动情况 ,西方经济学中分为扩张的财政政策、适度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选择与国际收支状况有密切联系。通常一国国际收支发生持续逆差时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 ,国际收支发生持续顺差时选择的财政政策 ,国际收支… 相似文献
12.
从国际收支误差与遗漏看中国资本外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出现了资本外逃现象 ,且数量不断扩大。它可以通过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误差与遗漏项目反映出来。通过与其它国家的比较 ,文章指出 ,我国资本外逃规模大 ,形势严重。应采取积极措施来抑制和防范资本外逃。 相似文献
13.
1996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分析与预测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石刚一、"八五"期间我国国际收支的简要分析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总汇,国际收支的状况不仅全面反映了本国经济与外部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且其变化会对国民经济的走势产生直接的影... 相似文献
14.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16):4-4
2011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回顾过去的10年间,我国涉外经济和国际收支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我国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对外贸易成长空间,对外贸易额不断攀升,贸易顺差从激增转向回落并渐趋平稳,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目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2011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年报,对过去一年的外汇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目前国际收支状况及其影响据中国海关的最新统计,2006年1-5月,中国累计贸易顺差达467.9亿美元,同比增长41%,其中5月当月实现贸易顺差13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从进、出口月度增长额看,今年进口一度呈加快之势,并于3月份创下峰值达668.5亿美元,但随后下降至5月份的601.1亿美元,而出口总体保持了稳定增长。分国别看,目前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5个月中欧双边贸易总额达983.3亿美元,增长20.2%;美国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前5个月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973.7亿美元,增幅达25.4%,其中1-4月我国对美实现了贸易顺差393.2亿美元。今年…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也就是说,它的国际商品、服务贸易以及各种金融资产都是开放的。澳大利亚的部分产品向外国出口,而消费或投资于本国的部分商品和服务是在海外生产并通过进口得到的。澳大利亚的个人及公共、私人部门可以持有国库券或公司债券,也 相似文献
17.
在理论上探讨国际收支失衡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3SLS和系统GMM方法,结合中国1982-2011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回归结果表明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通过宏观经济稳定性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国际收支失衡与经济增长质量负相关,其中经常项目收支失衡加剧了经济增长波动性,资本项目收支失衡是形成通货膨胀波动的重要因素,而且经济增长波动性也加剧了通货膨胀波动,因此调节国际收支失衡有利于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19.
20.
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我国基本形成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双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资产,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有积极作用.然而,我国国际收支的增长速度相对来说较快,顺差额度较大,这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必然带来深刻影响.基于此,结合相关的经济理论分析了其原因、影响,并就此提出了调节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