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2年以来,央行两次降准、两次降息助力"稳增长",银根放松促使货币信贷增速反弹,社会融资规模扩大,货币市场利率稳中有降。2013年经济运行仍面临下行压力,货币政策应继续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防止短期内经济增速出现大幅下滑,但对通胀反弹也不可掉以轻心。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向"宽松"方向调整时,需要把握好节奏,坚持预调微调和"有保有压",防止超调和"一刀切"。  相似文献   

2.
央行近期公开市场突然失语,已经持续6周无为,实属历史罕见。在通缩加剧的背景下,央行再度降息降准一再延后,到底货币政策取向有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短期流动性走势如何,何时会再放松,这些问题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3.
以下十大事件按时间先后为序 1 央行下调存贷款利率 2月21日央行下调存贷款利率 2002年2月21日,央行宣布第8次降息。此次降息,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年利率下调0.25个百分,其中活期存款利率由0.99%下调为0.72%,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在物价指数连续3个月出现负增长的压力之后,中央银行终于顶不住来自国内外巨大的压力,进行了近31个月来的第一次降息,以期对缓解越来越严重的国内通缩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今年初,央行确定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调控目标为17%,新增贷款规模为2.6万亿元。而一季度末,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速高达20.1%,广义货币供应量M2达到19.1%。针对一季度的金融形势,央行提出要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5.
廖宗魁 《中国海关》2012,(10):71-71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已经有所放松,但银行信贷的增长却不明显,这有点类似于欧洲的情况。中国经济仍在持续下行,但央行在年中两次降息后迟迟没有进一步的放松动作,而是选择了加大公开市场逆回购规模来释放流动性,市场对央行下调准备金率的预期频频落空。当经济下行时,央行需要释放更多的流动性来刺激经济。  相似文献   

6.
百日之内,亚洲各央行接连降息,引发了市场对于经济陷入通缩的担忧。事实上"通缩"并不是一个新鲜词。从2015年2月算起,中国的PPI已经连续36个月为负值,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经济是否走向通缩并同步于世界经济周期变化?与欧洲和日本相比,中国又有哪些方法应对通缩?  相似文献   

7.
自2014年11月22日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之后,伴随着我国经济运行中经济增速与货币增速持续下降的新常态背景,央行于2015年2月5日与3月1日接连进行了相应降准降息操作。在降息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结合自身的实际经营规模与存款结构特点,实行不同的利率政策,初步展现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差异化的经营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各类商业银行利率水平的以及各类银行利率水平的对比分析,对降息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差异化现象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银行加息利率上升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信贷,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外贸以及财政收入的影响,得出利率上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CPI同比涨幅高;紧缩货币政策导致的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低迷致使信贷需求有所放缓;央行提高基准利率,紧缩货币政策使PMI开始不断回落;出口增速放缓,进口规模下滑,贸易顺差增大;财政收入增幅较高。  相似文献   

9.
《央行第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央行第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表示,2008年第三季度,房地产市场继续调整,商品房成交量大幅减少,房价开始下降。房地产市场变化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和土地购置面积下降,商业性房地产贷款增速明显放缓。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版QE真的要来了吗?目前无法证实的消息是:市场一度传闻央行或实施10万亿元大规模QE。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降准之后,下一次降息正越来越近。经济筑底过程中,要保持既定的速度与激情,央行货币政策调整的空间越来越大。先是在整个2014年,基础货币投放增幅达到12%,M2达到120万亿,信贷投放近10万亿,增幅超过10%。进入2015年,央行MLF中期借贷便利向银行体系净投放中期基础货币后,降准的幅度也在  相似文献   

11.
姚恩育 《浙商》2012,(2):48-49
“降息对制造业和房地产企业固然是利女子’同时企业更需要良性的金融生存环境。如果再不改善,‘休克’的中小企业会越来越多。” 多少民营企业都在翘首期待,2012年货币政策会不会有所放松?在时隔3年来央行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2012年会不会降息?  相似文献   

12.
先听说雷曼兄弟倒了,后又得知信息:央行改变了货币政策方向——降息0.27%和调低非五大行的存款准备金率1%。让人觉得很是感慨,就此来解读一下央行今天货币政策“单一性(就保增长)、非对称性(只降贷款利率)和同步性(与美国救市时间趋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近期我国经济呈现通胀和供需指标持续明显回落的"双降"态势,"控物价"压力明显缓解,而"稳增长"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显现。4月份货币金融形势较为严峻,综合运用利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性日益凸现。建议:综合运用不对称降息、扩大准备金率下调幅度以及放松存贷比考核等手段提高货币政策的稳健度,保持货币信贷尤其是狭义货币适度增长,消除经济进一步下行诱因并适当增加回升推力,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4.
张竞月 《商业科技》2014,(19):202-203
近年来,我国央行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和有效性受到学术界广泛争论,调控信贷总量过快增长是央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主要原因。本文选取我国2006至2012年的月度宏观数据,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率的影响以及存款准备金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15.
资讯·中国     
重点货币信贷从紧力度难放松央行12日公布的2月份金融运行数据显示,当月的货币和信贷增速都比1月份出现了显著下降。分析人士认为,从紧的货币政策正逐渐显现效果。由于受制于仍然高企的通胀水平,上半年货币信贷从紧的力度难以放松。信贷同比显著少增数据显示,2月人民币新增贷款2434亿元,同比少增1704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为15.73%,比去年末和1月分别下降0.37和1.0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李若愚 《中国物价》2014,(12):44-46
201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定向宽松",社会流动性趋于宽松,社会资金成本也有所回落。未来经济增长持续面临下行压力,通胀隐忧将让位于通缩隐忧。2015年稳健的货币政策需进一步向"宽松"方向微调,创造平稳适度的货币条件,引导银行调整与优化信贷结构,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由于货币政策传导在经济下行期梗阻状况会更为严重,要客观看待货币政策的执行困境,对其效用不能期望过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我国货币经济的形势以及货币供给量和国内信贷的增长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论证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央行债券持有量和外汇占款之间的戈兰杰因果分析,实证分析了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银行11月14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称,央行将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采取综合性措施舍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同时,还将着眼于中长期政策,加快经济结构性调整。  相似文献   

19.
央行的核心是服务于四大目标:包括经济增长、通胀温和、充分就业以及金融稳定等等。2014年11月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引发新一轮降息周期的猜想。但降息后利率不降反升,再度降息、降准等预期数次落空,这是否意味着当前利率政策已经失效?那么2015年降息周期又能否延续呢?2014年11月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引发新一轮降息周期的猜想。但降息后利率不降反升,再度降息、降准等预期数次落空,这是否意味着当前利率政策已经失效?那么2015年降息周期又能否延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全球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各国央行相继采取了降息等诸多举措提高市场流动性予以应对,以此来有效提振金融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而我国央行更是在08年积极运用利率政策,连续五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从此次降息政策的背景及动因入手,简单介绍了利率政策,研究了降息和投资、储蓄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分析降息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据此得出相关的结论及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