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些基层执法人员往往将一个违法行为同时符合数个法律条文的法条竞合简单案件的法律适用三原则,即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后法优于前法,与复杂案件适用处罚的三原则相混淆,造成对有关案件作出处罚决定时的适用法律或作出处罚决定不准确。  相似文献   

2.
2002年第8期<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刊登的<拆封、变卖封存的假劣产品该罚几次>一文,案例的关键是如何认定生产者违法行为的个数.如果认定生产者的行为构成两个违法行为,那么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对两个违法行为都予以处罚;如果认定生产者的行为构成一个违法行为,那么只能按认定的一个违法行为予以处罚.  相似文献   

3.
2002年第8期《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刊登的《拆封、变卖封存的假劣产品该罚几次》一文,案例的关键是如何认定生产者违法行为的个数。如果认定生产者的行为构成两个违法行为,那么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对两个违法行为都予以处罚;如果认定生产者的行为构成一个违法行为,那么只能按认定的一个违法行为予以处罚。笔者认为此案的生产者实施了两  相似文献   

4.
2002年第8期《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刊登的《拆封、变卖封存的假劣产品该罚几次》一文,案例的关键是如何认定生产者违法行为的个数。如果认定生产者的行为构成两个违法行为,那么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对两个违法行为都予以处罚;如果认定生产者的行为构成一个违法行为,那么只能按认定的一个违法行为予以处罚。 笔者认为此案的生产者实施了两  相似文献   

5.
某市质量技监局执法时,发现行为人将该局就地封存的假冒伪劣产品进行了转移及变卖。该市局案审讨论时,认为: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违反了《产品质量法》的相关条款,转移变卖又违反了《产品质量法》中的另外条款,一种意见认为,行为人实施了两个违法行为,不属于“一事两罚”的原则应分别立案处罚。另一种意见认为,同一个违法主体,违反的是一个法律的不同条款,应从行政处罚的经济和效率考虑只须立一案处罚。  相似文献   

6.
2012年第12期《中国质量技术监督》刊载了《使用普通编织袋包装水泥该如何处理》的讨论案例,文中主要对A水泥有限公司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使用普通编织袋包装水泥的违法行为如何适用法律产生了分歧,其实这涉及到了法律的竞合适用.下面进行分析. 法律竞合,也叫法条竞合,是指对一个法律调整对象,两个以上法律效力相同的具有包含或交叉关系的具体法律条文,依法只适用其中一个法条定性量罚的情形.在我国,民事、行政和刑事等不同法域,由于大量存在着立法的交叉与包含,法律竞合情形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7.
审计执法作为一项行政执法行为,对违规问题的定性处理及处罚直接决定审计工作成果,并关系到对审计执法行为的合法、合理、公正。近年来,作为审计人员,在对违规问题进行定性及处理处罚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一个违法行为同时触犯多个法律条文,依据哪个法条定性及处理,也成为审计人员经常面临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刘永强 《活力》2010,(12):176-176
一、“一事”的概述 一事不再罚中的“一事”是指,“个人或组织的某一违法行为”:“相对人的某一违法行为”:相对人的一个违法事实。在《行政处罚法》起草过程中,曾有方案考虑在总则中规定“一事不再罚”为行政处罚的一般原则.并表述为“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行政机关不得根据同一事实和同一理由进行两次以上的处罚。”  相似文献   

9.
在行政执法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在一个案件中存在多个违法行为的情形.此时,正确区分行为个数,对案件查处便显得尤其重要.对(<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0年第2期刊登的<产品未经认证又假冒该如何定性处罚>一案,笔者认为,厘清违法行为个数,确定法律责任归属是案件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共同违法”作为一种违法表现形式常出现于行政法律关系之中。但就目前的行政法律现状来看,针对共同行政违法行为如何处理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存在一定的“法律真空”。而这一真空最终导致在行政执法实务中对共同违法行为的处罚方式不一而足。笔者试以几个案例,分析如何对共同质量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11.
质监部门作为一个长期从事行政执法的行政机关,办理了大量的行政处罚案件,随着应受处罚的违法行为种类越来越多,处罚力度也越来越大,当事人抗拒、逃避处罚的现象也不断增加.但是,法律未赋予质监部门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权力,这就使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面临一定的难度.如何正确、适当地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直接关系到质监部门行政执法的效能和质量,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行政执法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对案件定性把握不准、处罚尺度不一的情形,原因之一是对当事人的多个违法行为梳理不畅,难分主次所致。笔者认为,无论何种类型的行政案件,要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合法、客观、适度、理性,必须遵从行政合法性、合理性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正当考虑行政行为,使其符合执法目的。  相似文献   

13.
当事人的陈述,是指在质监行政案件中,当事人就有关案件事实情况向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机关行政执法人员所作的陈述。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当事人对自己实施行政违法行为的自认;当事人说明自己没有实施行政违法行为或行为轻微的辩解:当事人检举揭发他人质监行政违法行为事实的陈述。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穴以下简称竞争法雪施行迄今已10年。该法为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平稳过渡起到了护航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它在许多方面凸显滞后。本文着重对转致适用和法律竞合条款作出分析,找出缺陷,提出弥补措施,使之日臻完善。一、竞争法转致适用和法律竞合的条款存在的合理性转致适用和法律竞合,是我国法制建设中日见频繁的一种法律现象。所谓转致适用,是特指竞争法规定某一法律事项或行为由他法进行规范调整的概念,如竞争法第3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一般情况下,一个合同应具备主体、标的、品质、价款、履行地点、履行期限、违约责任等条款。但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条款不完备、约定不明确(两种情况在本中统称为“内容不完善”)的合同十分常见,致使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内容不完善的合同,当事人可以通过补充条款进行修正。但如果当事人未对合同条款进行修正,则应按照法律规定,分清情况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16.
《工商行政管理条例》规定,工商所在个体管理、集市管理,或是法律赋于的职权范围内,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处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试行)》(简称《程序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工商所办案的职权,一是对符合简易程序的违法行为可以即时处罚;二是由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批准,可以授权其派出机构调查处理(二十一条)。笔者理解,对有独立办案条件和能力的工商所,其上级机关可以授权(不是委托)以工商所名义按照普通程序进行行政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法人及其它组织处以一仟元以下的行政处罚,适用简易程序。这意味着工商所今后对公民违法行为的处罚适用于一般程序的案件将会大量增加。因此以工商所名义按一般程序处罚的案件的审核,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根据《程序规定》按普通程序的处罚案件必须审核。不能简单地用处罚额度界定审核范围,这样低于标准的处罚案件的审核会处于空白,也不能片面认为工商所除按简易程序的处罚案件,统由县局法制  相似文献   

17.
为了调整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作为抽象行为规范的法律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了不同的制度,造成了法律规范本身相互交错。案件事实的多样与法律规范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冲撞,使得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之间不都是一一对应。同一案件事实同时符合多个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即多个法律规范适用同一案件的情况比较常见。在行政执法领域,一个行政处罚案件同时违反一部法律中的两个以上条款或两部以上法律中的条款,符合多个法律责任构成要件的情形也屡见不鲜,质量技术监督执法实践亦不例外。如何判断和选择所应适用的法律规范是执法部门必须加以解决的。  相似文献   

18.
《质量指南》2003年第10期“案例会诊”栏目中刊登的“销售假冒大宝化妆品行政处罚案”,事实比较清楚。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执法人员根据举报,通过一些法律允许的取证手段,发现涉嫌存在质量问题的化妆品,并予以查封。由于“假冒伪劣”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具体对案件处理时,要根据调查取得的证据,对违法主体的违法行为作出准确定性,从而确定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具体条款。办理此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由于部分故意质量违法行为常具有隐蔽性,取证难度较大,所以执法人员取证时,应注意证据的合法性;2、该案涉嫌违法的产品是在货运站这一公共…  相似文献   

19.
释疑解惑     
问:审计准则和处罚法都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该期限从违法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审计实践中如何掌握“违法行为终了之日”?答:《审计机关处理处罚的规定》第十六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审计机关不再给予审计处罚。但审计机关应当对该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予以审计处理。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相似文献   

20.
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收入,《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涉度《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违法行为的处理、处罚、处分有4个条款,因此,《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确立了审计机关对财政违法行为处罚主体资格的同时。也规定了审计机关对税收收入的审计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