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财会通讯》2019,(15)
商誉是企业并购会计实务中不可回避的议题。商誉价值估计就如同一块随时可能发烫的山芋,在其初始确认及后续计量的整个过程中,向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提出了挑战。本文选择2008-2017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公司商誉金额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并考察在不同审计风险水平下,二者关系是否会有不同表现。研究表明:审计收费会随着公司商誉金额的增加而上涨;当公司为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公司盈余指标表现出更好成长性、公司所在地市场化程度更高时,相应的商誉—审计收费敏感性也会随之升高或降低。上述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审计风险对于商誉与审计收费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2008—2016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反收购条款如何通过机构投资者的持有渠道和交易渠道影响公司股价信息含量。实证结果表明,反收购条款会降低机构投资者的持有比例和交易比例,进而降低股价信息含量。将机构投资者分为稳定型和交易型后发现,反收购条款对稳定型机构投资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持有渠道,对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易渠道。进一步分组检验发现,在股权集中度低的公司、民营公司及法律环境差的地区,反收购条款的上述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4.
以2007—2018年中国A股市场研发投资额大于零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研发投资强度对财务舞弊风险和审计费用的影响以及CPA审计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资强度与财务舞弊风险和审计费用均正相关,并且财务舞弊风险在研发投资强度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使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内生性分析发现,研发投资强度在前三种度量方式(研发投入额÷总资产、研发投入额÷净资产、研发投入额÷公司员工数)下具有很强的外生性,而在第四种度量方式(研发投入额÷营业收入)下是内生的。对审计治理效果进行分析发现,虽然高审计收费保证了CPA较高的执业努力程度,但与审计合谋正相关的异常审计费用的存在使得CPA审计治理效果并不佳,并且对研发投资强度大的客户、财务舞弊风险高的客户和高新技术企业收取更高的异常审计费用通常与更高的审计合谋倾向有关。 相似文献
5.
投资者认知是决定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认知水平越高,公司价值越大。审计作为一种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安排,能够影响公司信息传递,进而正向调节认知效应;审计还具有缓解代理冲突的功能,而代理成本与审计质量存在对应关系,因此审计质量也体现为对认知效应的负向调节。我国股市目前主要体现为后一种情况,表明审计提升公司价值的主要路径是缓解公司的代理冲突,公司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动机远比满足投资者信息需求的动机更为强烈。聘用大型事务所能够向市场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对认知提升公司价值的效应有正向调节作用。审计模式选择需要考虑公司的信息传递特征,并与投资者对公司的认知水平相契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沪深A股1775家上市公司2011年的财务数据,计算公司治理结构变量与审计费用变量指标数据,建立回归模型,运用SPSS19.0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研究目的是为了找到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7.
章琳一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5,(6)
以2008—2012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Cscore指标度量公司层面的会计稳健性,利用樊纲指数度量法律风险,建立回归模型并在稳健性分析中考虑“反向因果”问题,深入研究会计稳健性、法律风险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以及法律风险在会计稳健性和审计费用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会计稳健性会降低审计师的审计收费要求,降低审计费用;法律风险则提高了审计收费,高法律风险的地区,审计费用更高;存在法律风险时,会计稳健性与审计费用的负向相关关系更加强烈,表明此时的会计稳健性更能发挥抑制审计费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股权结构-董事会-经营者”为逻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进行综合评价,取得内部治理质量好坏两个样本组。检验了公司内部治理质量对公司绩效与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显示:较好的样本组中内部治理质量与公司绩效正相关,与审计费用负相关,验证了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降低经营风险,进而降低审计费用。而公司治理质量较差的样本组不存在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9.
数字金融是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重要引擎,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选取2011—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从企业风险承担的角度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数字金融不仅会显著增加企业支付的审计费用,还能够通过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增加企业支付的审计费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均能通过企业风险承担增加审计师收取的审计费用;分组检验发现,数字金融通过企业风险承担增加审计费用的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数字金融对审计费用的增加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大;此外,审计投入也在数字金融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股权结构—董事会—经营者为逻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进行综合评价,取得内部治理质量好坏两个样本组。检验了公司内部治理质量对公司绩效与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显示:较好的样本组中内部治理质量与公司绩效正相关,与审计费用负相关,验证了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降低经营风险,进而降低审计费用。而公司治理质量较差的样本组不存在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对自然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股东和审计人员、管理层与审计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对审计风险的影响的分析表明,建立和完善审计风险的管理体制,完善审计市场结构、公司与事务所的治理结构,引入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可以减少交易各方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改善审计业务市场的交易效率和效益,降低社会性的审计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外部审计、产权性质与费用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部审计作为一种外部监督机制,具有公司治理的职能,因而有助于降低由代理问题引起的费用粘性。鉴于此,以2005—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外部审计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费用存在粘性,并且,与销售费用相比,管理费用粘性更大,这为费用粘性成因的代理观提供了额外的证据;高质量的外部审计有助于缓解企业的代理冲突,从而降低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引发的费用粘性;同时,对于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其费用粘性程度不同,外部审计降低费用粘性的效果也存在差异,具体来说,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费用粘性更大,外部审计降低费用粘性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针对公司治理的本质,探讨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通过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之间关系的分析,得出内部审计是一个健全的治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最后分析了内部审计得以发挥作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2002—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代理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实证分析了董事会独立性、两职合一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股权集中度下是否存在差异。经验证据显示董事会独立性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CEO和董事长分设情况下,审计费用更高,在股权集中度趋于集中时这种关系会减弱。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上交所“上证e互动”及深交所“互动易”网络互动平台中问答板块的爬虫数据,以2013—2018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研究了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信息互动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互动平台上投资者提问次数、公司回答次数越多,公司回复率越高,问答间隔时间越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程度就越高,而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使得审计风险减小进而降低审计费用。结论可为信息互动和审计费用关系提供经验证据,推进网络互动平台信息在审计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2011—2016年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对审计风险与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好,审计风险与审计费用越低;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总体上未能降低审计风险和审计费用,但由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的社会责任报告鉴证、依据规范的鉴证以及连续开展的鉴证可以显著降低审计风险和审计费用;国有企业与敏感性行业的企业开展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可以显著降低审计风险和审计费用,但目前对于强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鉴证的这一效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詹森和麦克在《企业理论:管理者行为、代理费用与所有权结构》中,运用模型分析了外部股权代理费用的构成以及由谁承担,但是对于如何减少代理费用,文中只是提到如果在一个产业的所有企业中管理者是唯一的所有者,那么监督费用为零,代理费用就为零.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必然导致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基于信息不对称和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一系列的代理问题就会产生,所以代理费用只能减少而不能消除.本文将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从外部监督、企业激励机制和职业经理人等三个方面对如何减少代理费用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20.
以2012年十八大以来的铁腕反腐为视角,研究了2010—2015年间腐败治理对我国沪深两市1612家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腐败治理与审计费用呈显著的正向关系,且对国有企业的影响超过了非国有企业;法律环境与审计费用同样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但是,腐败治理效果对法律环境的改善存在一定的滞后或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腐败治理可能抑制企业寻租动机,促使企业摆脱非市场化的政治关联依赖,从而转向公平竞争、法治化、市场化的经营发展模式;同时要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进而维护“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