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伟 《西部旅游》2024,(3):11-13
文章对山东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情况进行深入探究,结果显示,山东省在生态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等。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样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方面,探索出了多样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模式;在政策支持方面,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整体来看,山东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还提升了社会和生态的整体发展水平,形成了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有利于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2.
受汶川地震影响,都江堰虹口乡成为生态脆弱地区,用生态伦理观引导该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意义重大。基于生态伦理学研究视角,通过对都江堰虹口乡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当地村民和旅游者的实地调查,探索其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未充分认识到自身生态环境保护的道德和义务,旅游开发利益分配协调不佳;旅游企业管理者生态伦理意识缺失、偏离,旅游从业人员生态伦理意识淡薄;村民环境保护意识欠缺,忽视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旅游者生态伦理意识不强,缺乏对地方文化应有的尊重。为此,建议虹口乡地方政府培育乡域生态伦理风尚,协调各方利益;旅游企业应善待自然,提高员工生态意识;村民要树立环境友好精神,传承乡土文化;旅游者应坚持绿色消费,尊重乡土文化。  相似文献   

3.
生态感知力对于乡村旅游产品营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探讨生态感知力和环境感知力的相关概念为出发点,对开展本文的研究背景和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探讨,分别从调查问卷指标体系、乡村旅游游客基本属性调查统计表出发,对本文研究的开展设计问卷调查的主要问题。在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后,笔者对得出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根据数据结果得到了相应结论。从要注重乡村公用设备的投资建设程度、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增进游客对乡村生态环境的感知能力、有方向性的改善当前公共设备的建设、激发游客对这些乡村旅游产品的感知和认识出发,对乡村旅游产品营销方式进行了重点探讨,并总结了开展本文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完成对生态感知力对乡村旅游产品营销战略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信、利益均衡是确立乡村旅游伦理关系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刚 《旅游学刊》2014,29(11):9-11
正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文物古迹旅游和风景名胜区旅游等有着明显的不同,乡村旅游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源于城乡间的差异,这种差异造成了乡村旅游主客体间天然的身份不对称,并因此而影响到主客间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同时,由于乡村经济的相对落后,乡村旅游的规模化发展多以企业投资来实现,投资企业不管是本土的还是外来的,都会把"谁投资谁受益"作为旅游开发的当然原则,因此而产生了普通村民对乡村发展控制力的丧失、经营参与机会被剥夺、利益分配打折扣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构建和谐的乡村旅游伦理关系,必须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价值依据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追溯了可持续旅游发展观在不同学科中的理论渊源,分析了"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不同价值诉求,探讨了基于功利价值、正义价值或良心价值等不同价值基础之上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环境与发展经济学、旅游社会学、旅游人类学的部分流派的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可以为旅游发展提供现实的、可操作的指导,体现了对功利价值的追求.旅游社会学和旅游人类学的主要流派理论密切关注旅游的社会、政治及文化影响,体现了对正义价值的追求.而环境伦理和生态伦理学则更多地考虑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体现了对良心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我国已提出并推进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的乡村振兴战略。本文以九峰镇生态型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对其旅游环境进行PEST分析,探析九峰镇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打造乡村旅游政策体系、拓宽人才和客源市场、统筹全域综合规划等对策,寻求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民对乡村旅游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势头迅猛。但制约和影响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日渐突显。对于起步较晚、基础较差、经营主体以农民为主的乡村旅游景区如何突破瓶颈,优质发展,是各个乡村旅游景区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因此本文基于企业文化管理的理念,针对乡村旅游景区普遍存在的破坏资源、一哄而上、同质发展、GDP导向等共性问题,构建了景区"文化树"管理理论模型,并从微观角度提出了模型构建落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信息生态视角下智慧旅游构建与研究的基本理论研究,对信息生态对智慧旅游的影响,优化智慧旅游构建与发展对策进行探析。来更好的研究与了解信息生态视角下的智慧旅游。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旅游业在各地的发展规划与实践中不断成为支柱产业,人们日益感受到盲目发展旅游业给生态环境和社会和谐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呼吁全人类认识和开展伦理旅游.本文对近 10 年旅游伦理的相关英语文献做了归类和分析,从理论研究(包括伦理主体、伦理原则、伦理规范)和实践研究两方面进行总结,并重点评述了旅游伦理在可持续旅游范畴中的研究,从而对旅游伦理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希望以此为国内旅游伦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17年中央1号文件在强调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时指出,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动乡村旅游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乡村旅游与生态建设密切相关,它不仅为乡村振兴计划提出了新的思路,也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同时,让美丽乡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得以保存。接下来,本文以淮安为例,对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并结合淮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探究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旅游产业生态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辉  蔡溶 《旅游学刊》2002,17(2):73-79
本文在传统的旅游划分基础上进行功能和价值的扩展研究,对旅游的主要过程-旅游产业的生态内涵进行阐述,并阐明了生态效应如何构建新的环境行为,区别了旅游产业生态与生态旅游产业二者的概念,运用功用主义和伦理学思想建立与经济产业说相关的关系结构,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生态学观点探讨了旅游产业生态过程对社会进程的功用。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者与大众旅游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生态旅游者具有一定的生态意识。本文以严格的和一般的生态旅游者系统理论为基础,对碧塔海生态旅游景区的国内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意识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总结了碧塔海生态旅游者的特点和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3.
旅游生态足迹的理论意义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桂华  李鹏 《旅游学刊》2007,22(2):54-58
生态足迹分析是一种新兴的定量测度人类对自然的生态消耗和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态经济学新方法,旅游生态足迹是生态足迹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旅游生态足迹既是一种分析方法,也是一种认知理念.在深入研究旅游生态足迹特征、类型的基础上,以"四体旅游系统模式"为基本思路,探讨旅游生态足迹的四大功能意义,即:对旅游主体--旅游者的环境教育功能,对旅游客体--旅游目的地生态消耗的衡量功能,对旅游媒体--旅游业的生态效益的评价功能以及对旅游载体--旅游环境影响的测度功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旅游生态足迹对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其要义是文化旅游资源的生态化开发和文化旅游产品的生态化保护。文章研究了绍兴发展文化生态旅游的必要性,认为发展文化生态旅游是绍兴旅游业的战略选择,分析了绍兴文化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绍兴发展文化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Tourism has been a dynamic and potential industry in China in the recent two decades. Howev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has caused tremendous ecological pressure. Evaluation of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is imperative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ourism’s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Ecological footprint (EF)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ourism in the Zhoushan Municipality during the years 2010–2014, and geospatial technologies were used for regional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urism EF (TEF) and local EF slowly increased between 2010 and 2014. TEF accounted for a remarkable proportion over this five-year period and reached 20–30% of the regional EF. Amongst the four sub-regions, Dinghai appeared to have a relatively large deficit, whereas Shengsi presented a great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surplus, thereby revealing a remarkable local imbalance of development. Although the TEF of Zhoushan was slightly over its carrying capacity, the per capital EF of residents remained below average national and global levels. Proper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t the regional level are suggested as a sound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Zhoushan Municipality.  相似文献   

16.
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以福州市青云山风景区为实例,紧扣旅游与环境问题,突出规划的两大目标——发展旅游事业和保护生态环境,在景观现状格局分析、适宜性评价、生态安全格局辨识和敏感度分析的基础上,拟定旅游地景观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然后,围绕主题从整体到局部多层次深入展开,突出宏观总体格局、中观功能分区和微观单元设计三个级别的规划与设计。最后,对规划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确认规划方案的优劣。结果表明。对旅游地进行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具有实践上的可行性。能满足风景区旅游生态平衡与人地协调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钟洁  杨桂华 《旅游学刊》2005,20(1):53-57
生态旅游者作为生态旅游活动的主体,其生态意识至关重要。本文以云南大学为例,对当代中国大学生潜在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意识进行了调查,并通过与国内外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意识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中国大学生潜在生态旅游者生态意识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stimate an ecological park's use values and to show th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psychological determinants and visitors' willingness to pay (WTP). The study employs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CVM) to elicit the park's economic values. CVM, however, has been criticized due to potential exaggeration bias, so this study attempts to reduce this bias by reaffirming visitors' “yes” responses. Results demonstrate a more conservative WTP, and show that sense of place meanings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respondents' WTP but satisfaction did influence people's willingness to pay for an ecological park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位的区域旅游业稳定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区域旅游业从产生到发展,在区域经济生态维的梯度上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本文从阐明生态位及旅游业的含义出发,提出了旅游业区域经济生态位的概念,构建了影响旅游业区域经济生态位的核心生态因子体系.通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04年的旅游业相关指标与所在区域的相同指标总值的数据收集,运用比例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获得了我国不同区域的旅游业在本地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生态位评价综合值,进而对各省份进行了横向比较、聚类及稳定度分析,旨在探索区域旅游业发展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生态问题的严重性,思想道德教育的缺陷,旅游职业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为高职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课题,生态伦理学在旅游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应该凸现出来。生态伦理学是一种新的价值观、世界观,应该作为旅游高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对如何让生态伦理学走进思想道德教育中作了一些思考与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