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的财政体制总体上具有分权的特点,但是具体到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及财权和事权的划分,又表现出复杂的分权和集权相混合的特征。本文从财政制度与政治体制之间的关系、政府间分权和政府与市场间分权、财政体制的财权与事权划分等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国财政分权的特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规模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收入分权和财政支出分权与我国地方政府规模正相关。我国非标准的财政分权、“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机制在我国的不适用以及以经济指标为核心的官员考核体系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财政管理权(预算权)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研究财政分权的新视角.选择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比作为财政分权的度量,可用于探讨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利用1999~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另外,控制地方经济发展程度这个变量后,发现经济发达地区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有益.这可能暗示了中国经济仍然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稀缺的公共资源过多集中于地方政府不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建立了财政分权与我国公共服务提供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我国30个省市义务教育的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与义务教育的提供效率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表明提高财政分权度总体上有利于提高我国义务教育的提供效率,但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另外,财政分权对我国公共义务教育产生了“性别效应”。我国在维持现有“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支出体制的基础上,应利用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开拓县级财政收入源泉、规范地方政府支出结构等措施来降低财政分权对部分省份义务教育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按照财政分权理论,公共文化服务由地方政府供给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基于1999年~2013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财政分权度量指标对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不同,且对于不同区域财政分权作用的影响力也不相同.以财政支出衡量的财政分权和以财政收入衡量的财政分权对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均有正向影响,其中东部地区影响较大;以财政自主度衡量的财政分权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反向影响,其中中部地区影响最大;三种分权方法中财政支出分权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6.
剖析财政分权、环保财政支出对雾霾治理的作用机理,对于新时期污染防治精准施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利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实证检验显示:中国式财政分权下,地区间财政支出存在空间策略互动特征,导致地方环保财政支出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偏向,"挤出"效应明显。财政收入分权显著加剧本地区雾霾污染,而在地理距离和经济水平权重下,财政收入分权的提高会使邻近地区的雾霾污染减少,地方政府环保财政支出显著提高本地区雾霾污染治理效果,进一步缓解邻近地区的雾霾污染。当前,财政收入分权和环保财政支出的交互作用,不足以有效治理本地区雾霾污染,对相邻地区雾霾污染治理的积极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7.
选取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强度作为政府环境治理的代理指标,利用2003—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垂直治理体制下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财政分权自身并不是导致中国环境治理投入不足的原因,适度的财政支出分权能够有效地促进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水平,财政收入分权和中央向下转移支付的对环境治理影响并不显著;在控制了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变量间的交互效应后发现,转移支付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但过度分权降低了转移支付效率,造成环境治理投入偏低。  相似文献   

8.
一般理论认为财政分权有利于各级政府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了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逐步强化地方政府及各部门的利益,调动了地方政府及部门的积极性,促进地方财政收入以至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同时,财政分权体制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指出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是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同时考虑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的中国式分权视角,对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现象进行解释.理论分析表明,在由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相互嵌入构成的中国式分权激励机制下,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和改善政绩,具有偏重推进空间城市化、忽视推进人口城市化的动机.利用2000年~ 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式分权下的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对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政府间竞争越激烈,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的程度就越严重.因此,为了实现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的同步协调发展,中国需要对现行财税制度和地方政府治理机制进行相应改革.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竞争是普遍现象。财政分权制度下地方政府的目标选择是影响财政竞争行为的关键因素。地方政府在收益最大化目标上的努力程度与该目标的收益正相关,与社会责任目标的关系取决于地方政府的类型。增加财政收入并不一定激励所有的地方政府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财政管理曾长期坚持平衡发展理念。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已经明确地将扩张性财政政策纳入到财政管理的框架之内,这也就意味着固有的平衡理财方式被打破。从市场经济与财政之间的关系来考察,这种重大转变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也是提升我国财政管理有效性和减少被动性财政赤字的积极表现。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本文首先考虑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对财政风险(绝对风险和相对风险)的影响。基于理论分析的一般结论以及对我国相关经济参数的估计,文章从规范的角度分析了可供选择的、能够控制财政风险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文章认为,在目前,能够限制财政风险增加的扩张性政策是同时增加税收和公共支出的组合政策。  相似文献   

13.
规范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我国公共财政框架,应突出财政支出管理,推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等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国家是一个理性概念,是以民族为基础的“人”的共性概括,即“国家理性”。“国家理性”就是公正、正义。政府是国家理性的表达方式,长期以来把国家概念和政府概念混为一谈的观点是有问题的。财政的职能就是公正、正义,这是财政科学理性对政府管理的要求。“人”的本质涉及到“人”为什么要存在和怎样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人”的价值。经济学中的“价值”是可以用货币表达的,是“人”的价值观的一种表达方式。政府“价值”管理的重点是维持公正、正义的社会秩序,而不是利用货币干预那种秩序下的个人偏好。发展中国家要提高财政管理能力,关键是理性创新,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发达国家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97—2006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及协整检验,考察了我国财政分权、财政农业支出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农业支出显著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财政分权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是负相关的关系。我们还进一步地分析了这些结果的原因,实证结果证实财政分权通过财政农业支出来影响农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健全和完善地方分级财政体制之间的关系是地方分级财政体制改革的难点问题.处理地方分级财政体制相互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有:受益范围原则、是否具有外溢性原则、比较优势原则、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原则等.我国地方分级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是:省级政府应适当集中财权和财力,提高中观的宏观调控能力;市(县)级政府主要负责生活服务性事权和一部分经济服务性事权;基础教育、卫生防疫等方面的支出以省和市(县)政府共同职责,以便省级财政能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规划、统一调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原因与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或有负债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必须面对的严重问题,其成因复杂。为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完善立法,从政策与制度及运作机制上作出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揭示在不同时期财政服务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不同使命。并对建立财政投融资机制,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较大改善,以及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等进行深入探讨。文章倡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与共益机制的双重优势,从而为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构建良好的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19.
财政联邦制理论反思及其对中国财政体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地方政府竞争存在于政治、经济、财政等领域。这种竞争有利有弊,要全面禁止既不可行,也不可取。需要考虑如何建立和维护一个地方政府竞争的秩序框架,以保护正当竞争,限制不正当竞争。传统的财政联邦制原则基于“仁慈性政府”预设,存在着内在的财政集权趋势,倾向于试图扼杀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本文摈弃了上述预设,提出“修正后的财政联邦制原则”和“完美型财政联邦制原则”,以消除传统财政联邦制原则的误区。通过总结和剖析相关文献中有关中国财政体制的财政联邦制定位论述得出结论:相较于传统的财政联邦制,中国属于“准财政联邦制”国家。需要修正后的财政联邦制原则和完美型财政联邦制原则来框定中国政府的财政竞争,也需要“市场维护型联邦制”原则来辖制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竞争,更需要竞争性政治联邦制原则来避免财政集权。  相似文献   

20.
关于当前财政风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地增加了国内需求,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也带来了直接财政风险,同时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社保基金的制品、外债等政府隐性债务形成间接的财政风险;为防范财政风险应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加快相关领域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