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保国 《当代经济》2007,(10):20-21
当前,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健康的重视,对生态人居环境的向往以及武汉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反映了武汉发展城市生态休闲旅游的时代要求.但武汉生态旅游环境状况堪忧,国内市场和市内市场没有得到重视以及资源破坏性开发等问题越来越阻碍了武汉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因此,必须对武汉市生态休闲旅游进行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2.
从生态休闲体育旅游发展的战略观点出发,基于生态休闲体育旅游的发展,阐述生态休闲体育旅游概念和特点,提出生态休闲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机制,旨在促进生态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丽水市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评价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丽水市发展生态旅游具有资源和区位优势条件。本文根据各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将丽水市分为4个生态旅游区。同时,指出丽水生态旅游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做好科学合理规划;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建设;加大区内交通建设力度;重视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培训和环保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4.
以农村的自然环境、农业资源、田园景观、生产内容、农家生活、农业产品和乡土文化为基础的休闲观光农业已经成为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农业经营新模式,在对常宁市舂陵江生态休闲农庄旅游资源现状分析及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常宁市舂陵江生态休闲农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思路、总体功能布局目标及其项目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5.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品高位重,旅游产品原生性强,这为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资源基础,同时,这里交通比较便利.客源市场广阔,有利于生态旅游的发展.然而,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区,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应增强保护意识:同时,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已经出现非生态化现象.因此,各级政府、发展旅游的相关企业、旅游者及当地居民都应重视生态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实现宝天乏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由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向多元化旅游产品的转化,生态旅游产品为人们所认同,并向深层次即体验和认知层次发展.文章在分析庐山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宏观调控、生态容量和生态安全评估、生态旅游产品规划设计与开发、生态教育、经营管理、环境影响监测与评估、生态环境补偿七个步骤建立了庐山深层次生态旅游产品开发运作模式.该研究对庐山的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休闲时代是小康社会发展的一种主要社会形态。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迅猛发展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生态旅游资源的"鱼型"剧场开发模式为旅游景区在休闲时代中不断地吸引游客提供了新的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5,(12)
回顾已有研究中对旅游综合体概念及类型的划分,认为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是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为一体的森林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区,具有以森林生态资源为依托、以休闲度假功能为主导、功能复合性、空间连续性、开发和运营一体化、业态配比合理性、服务高品质化、地方政府参与性等特征。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的开发理念包括贯穿始终的生态意识和多重要素有机融合。综合考虑多重因素,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应选择生态休闲度假作为其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海滨生态旅游是以海滨生态资源为基础,以环境保护和文化延续为前提,强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新型旅游形式。江门具有独特的海洋自然生态环境,自然性、原始性、生态性的海洋旅游资源独具一格,海岛旅游资源独特多彩,海滨湿地,植被及鸟类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海洋生态旅游。其开发战略应是:由传统的海洋旅游向生态式海洋旅游定位转变;普查与研究海洋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保护为前提;整合江门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积极借鉴世界上成功的海岛生态旅游的开发经验。  相似文献   

10.
杨朗 《经济研究导刊》2013,(35):108-109
桂竹生态休闲山庄按照坚持显露自然,突出农林生态原则;让自然做功,实现环境友好型原则;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贯彻资源节约型原则;注重乡土性与文化性,坚持文化为重点原则和充分利用山水田园环境,坚持休闲养生原则。在景观生态设计过程中,注重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与结合,全方位打造出新型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发展低碳旅游模式,对城效低碳旅游发展具有明显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俊萍 《经济师》2011,(6):228-229
随着经济的发展,选择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已成为比较普遍的行为方式。生态休闲旅游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更是集生态性、休闲性和外部经济性于一体,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强调人的自由充分的全面发展的新兴旅游活动模式。文章从这一概念出发,对生态休闲旅游以及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生态安全与旅游发展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吴晓松 《经济问题探索》2005,(3):103-105,108
文章介绍了生态安全的内涵、组成要素、衡量的指标体系、生态安全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生态安全的实施机制,提出架构与地球保持和谐的生态法则,使人类活动日趋符合生态规律要求,日益实现在生态上的合理过程。生态安全下的旅游蕴涵着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从生态保护和开发经营上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突出对旅游者的环境教育意义,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者也要重视和保护自然。在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国家将采取更加严厉的政策,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促进可持续生态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农业旅游以生态农业为核心内容,而农业的生态化发展则为农业的有效供给提供了目标。生态、养生、有机农产品、乡村生态环境等因素共同构成了生态农业旅游的物质形态与价值形态。将农产品、生态产品及旅游产品相互融合,对提升农民、农村社会主体地位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河北省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市场、产品的基础上,以旅游消费为切入点,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进行剖析,针对当前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社会+经济+生态"路径方法,为河北省休闲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休闲旅游是城市规划中的新兴主题,而水休闲旅游本身的规划模式和经营水平直接影响城市发展的生态循环程度。旅游活动的发展势必造成对城市水域空间环境质量的影响,空间旅游环境的承载力研究也成为旅游规划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扬州古运河风景区为例,在分析景区地理资源和旅游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构建水休闲旅游环境承载力测算指标,并利用木桶综合推测法计算出风景区水休闲旅游环境综合承载力,为生态循环型城市水休闲旅游规划步骤中的开发条件评价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是在强调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的文明旅游.吉林省应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下,大力开发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6.
河南旅游资源丰富,生态旅游也是当今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生态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破坏环境、规划不合理、开发过度、景区从业人员生态文明意识差等等的问题。针对河南生态旅游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和策略,为河南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方向,为河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和方向。在借鉴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实践与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总结和分析我国陕南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区位和市场优势,并以安康生态旅游发展为例,从资源保护、游客需求和社区利益三者均衡发展的视角,构建了以生态观光、度假、体验、文化、养生与健身等多种旅游发展路径,最后对陕南生态旅游发展的保障条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评价——以江苏盐城海滨湿地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旅游资源是由生态旅游景观和生态旅游环境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类型。科学地评价生态旅游资源,是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挖掘潜力、促进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前提。但现有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对资源现状评估,对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考虑较少,往往导致生态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不够客观和全面,其潜力难以得到有效发挥。文章在综合分析生态景观资源、客源市场、生态环境和外在开发条件4个子系统及其协调互动关系基础上,尝试构建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评价体系,采用"准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并选取盐城海滨12处代表性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信度、较强的普适性和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9.
桂林花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桂林花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客源市场、现有生态旅游产品以及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偏好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桂林花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设想和具体的项目设计,并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应加强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建立健全对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及加强当地居民参与的积极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资源特点和发展现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休闲旅游应重点开发民族民俗休闲、山水生态休闲和城郊休闲旅游产品。但无论开发何种产品,都必须强化生态环境和本土文化习俗的保护,在“休闲”、“游憩”上做文章,在“创新”、“特色”上下功夫,抓主题,出精品,突出重点、亮点和示范点,推出参与性、文化性、体验性强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个性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旅游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