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砚,又称砚台,是用于研墨、盛放磨好的墨汁和掭笔的工具。砚与笔、墨、纸被合称为文房四宝而居之首,盖因“笔之寿以日计,墨之寿以月计,纸之寿以年计,砚之寿以世计。”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故被历代文人视作藏品珍玩。中国历代文人对砚的珍爱,可以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刻砚、赏砚、藏砚,慢慢地成为了一种时尚的风气。对现代人来说,  相似文献   

2.
<正>古人云:读书真事业,磨墨静功夫。学书法,就是增长大家"静"的功夫。天长日久,相信对大家会有好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开始学习书法之前,学着用毛笔,用墨在砚台上磨出墨来(先不要直接用墨汁),在吸墨的元书纸、书画纸、宣纸上来书写。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工具一,毛笔。中国古代的毛笔结构,有两种,一种是中间一根木杆,动物的毛包在外面。还有一种是  相似文献   

3.
陈一木 《西部论丛》2005,(11):78-79
文房清供是指在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一些其他文房辅助工具。据说在事汉时期,“文房清供”就开始出现,唐宋时期得以发展,到明清时期尤其得到大力发展,用具种类非常丰富,致使其成为书房里,书案上的装饰,陈设工艺美术品。  相似文献   

4.
在电脑书写、网络阅读的今天,“文玩”一词似已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上溯民国直至宋元明清,文玩却是书香门第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除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它还包罗笔筒、臂搁、墨盒、纸镇、水盂、香炉、印章、印盒等诸多品类,  相似文献   

5.
文房之宝     
阴秀文 《走向世界》2012,(12):82-85
自古以来.笔,墨、纸、砚有“文房四宝”之誉,它们促进了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推动了文明进步。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质地坚实.能传百代的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伴随着艺术品收藏的多样化.文房工艺品类的藏品也吸引着更多藏家的目光.各类工艺品中的精湛之作也在不断成为收藏市场的宠儿。  相似文献   

6.
古墨遗香     
当现代文明不断前进的时候,人际间的信息传递、情感表达,因现代记录工具日常化采用,传统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反而使用越来越少。每当我们走进博物馆,参观书法、绘画展品,想象作者提笔、落笔时情境,再细细品味不同流派的精妙技法,可曾留意到,正是因为墨的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砚台一直都是最具观赏及收藏价值的文房器物,除颇具实用功能外,它更是古代文人的清玩之物。今天,随着现代文明的演进,砚台虽然正在逐渐失去使用情境,但其所蕴含的文人情怀仍拥有着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曾艳 《西部论丛》2007,(12):76-77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因而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笔筒的前身,是早在唐代就大量使用的笔船、笔床和笔格。笔船和笔床虽说造型别致,但使用起来毕竟不太方便。到了明朝中晚期,文人的案头开始设置笔筒,因笔筒搁笔方便,很快就风靡天下,一直流传至今仍盛而不衰。时过境迁,笔筒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成为既有艺术价值又有使用价值的艺术品,笔筒的收藏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  相似文献   

9.
“中华太白风”佩身毛笔是传统书画毛笔与现代工艺技术巧妙结合的产物,系昆明鸿安笔业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独家生产的换代产品。 “中华太白风”佩身毛笔的问世,解决了书画毛笔携带不便的难题,为中小学生习练书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是文化用品领域里的一次重大突破。该产品在1994年全国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上荣获银奖。为了满足广大爱好者的需求,鸿安笔业有限公司还为用户特制了学生用笔、龙凤笔、情侣笔等具有收藏价值和特殊纪念意义的精品纪念笔。龙凤笔是用夫妻的毛发混合后制成毛头的对笔,以表达夫妻结发不可分的深切情意。情侣…  相似文献   

10.
王松兴 《中国报道》2011,(12):128-128
易水古砚,河北传统名砚,产于易州(今易县),故名。据史料记载,易砚始于春秋时代的燕国下都。到唐晚期,易州的奚超父子继承松烟制墨的技艺,并在易水河畔的津水峪创制了“易水砚”。1978年被评为全国三大高档名砚之一,与广东的端砚、安徽的歙砚齐名。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砚台一直都是最具观赏及收藏价值的文房器物,除颇具实用功能外,它更是古代文人的清玩之物。今天,随着现代文明的演进,砚台虽然正在逐渐失去使用情境,但其所蕴含的文人情怀仍拥有着经久不息的生命力。从实用到赏玩砚台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史。早在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现矿物颜料,并试图用它来美化生活,砚台就应运而生了。约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中国的文物市场上旧文房用品的价格走旺,前景看好。一些拍卖会时常推出精品,拍价引人注目。古称文房四宝多指笔墨纸砚,由于笔和纸是易耗品,损耗比较大,流传下来并不多,故时下市场的文房用品交易以砚、墨和印石三类最为醒目。这里分门别类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3.
千年齐笔     
当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的时候,中国的毛笔却至今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的毛笔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代表了一种书写文化。毛笔的产地众多,山东省广饶县的齐毛笔作为其中最古老的分支,与浙江湖笔、安徽宣笔、河北衡笔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笔。  相似文献   

14.
洗砖、剔纹、润纸、敲锤、扑墨……四年级明亮的教室中,小男生彭时此刻正专心致志地进行着手上的“创作”。虽然憋红了脸蛋,但举手投足间却沉稳有序,一旁的老师同学都为他叫好。原来,这是一堂特殊的课-3月18日,重庆市梦想课堂精品课程“博物馆学堂”在北部新区星光学校正式开课。课上,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汉朝文化,还学会了亲手制作汉砖拓片。  相似文献   

15.
“砣矶砚,取材于美丽长岛中砣矶岛上的砣矶石。砣矶岛处于庙岛列岛中部。砣矶岛有三绝:砚台石、盆景石和彩色石。其中,利用砚台石雕制砣矶砚最为著名,它始于千年前的北宋,盛于明清。佚名《砚品》载:“宋时即以砣矶石琢以为砚,色青黑,质坚细,下墨甚利,其有金星雪浪纹者最佳,极不易得。“清代高凤翰《砚史》言:“北方砚材青州红丝,登州砣矶而己。”  相似文献   

16.
坐在记者面前的,是香港地产代理商协会主席,一位慈祥的长者。 他的桌上放着一张纸、一支笔,那是我俩交流的“第二渠道”,他的“广东普通话”,说的人累,听的人也累,每当他看到我一脸茫然的时候,就会不声不响地俯下身子,在纸上写下几个“关键词”。有时,看到他为“行业方言”的普通话转换而左思右想,额上沁出点点汗珠,记者委实有点忐忑不安,于心不忍,可他依然不厌其烦,有问必答……  相似文献   

17.
砚边随感     
做为一个书法爱好者,嗜随处品书,亦好随处赏画,免不了有些感想,发点议论.发现作为中国特有的书法、国画已日渐"洋"了起来.有的满纸飞"龙",腾云驾雾;有的则杂乱无章,如秋后枯草.出现了书法、国画上的印象派,现代派;在工具上发明了"拖把笔"、"抹布笔",也还有一次蘸几公斤墨汁的"王笔";在手法上有了"泼墨","浇墨"和"淌墨";造型上业出现了书法的"毕加索".  相似文献   

18.
位于黄山北海山涧深谷间有块奇石,石柱酷似笔杆,顶端如锥,好像毛笔尖,一棵古松生长在石柱上面,郁郁葱葱,好像一朵鲜花开放在毛笔的顶端,似笔所生之花,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一天深夜醉卧黄山,见到此笔,不禁吟出“若能借此生花笔,写尽人间万首诗”,从此名诗佳句便源源而出,一发而不可收。  相似文献   

19.
1976年9月7日,毛泽东生命垂危,不断抢救,而又不断陷入昏迷状态。即使如此,每当他清醒过来的时候,他还是要看书。当时政治局的常委、身边的工作人员,一直守护在他的身旁。他讲要一本书,但他语言的含糊与声音的微弱,连最能懂他话的秘书,也不明白他说什么。他着急了,示意给他拿纸和笔来,毛泽东用颤抖的手在纸上写下了个“三”字,给了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情省力》2008,(2):46-47
张英,清朝人物,清代著名大臣张延玉之父。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