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利 《企业研究》2011,(6):43-44
国有企业拥有众多的利益主体,企业管理目标应该与企业利益主体有关,各个利益主体的目标都可以折衷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和企业总价值的不断增长。企业的经营绩效应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各利益主体的目标为已任,企业绩效评价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符合现代企业管理方向。本文对我国国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演进进行了回顾,并对《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进行了分析,强调国企的盈利能力、突出现金流量指标、重视国企的债务风险状况、关注国企潜在风险和经营增长水平及发展后劲是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国企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变化的背景下,本文对我国国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演进进行了回顾,并对2006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进行了分析,强调国企的盈利能力、突出现金流量指标、重视国企的债务风险状况、关注国企潜在风险和经营增长水平及发展后劲是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绩效水平而在内部形成的对各利益主体进行控制和激励的一种机制,企业的绩效评价存在于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为一项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系统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不仅是企业进行自我监督与约束的重要方法,也是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实现战略管理目标的新型工具。本文分析了企业绩效评价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绩效评价的过程就是对企业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企业可以将各种评价指标的测算值与历史状况、管理目标、同行业发展水平等进行综合比较后对自身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等做出综合判断。开展绩效评价不仅有利于企业相关利益方综合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趋势,还可以强化对企业的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特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一是统一性,即要使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收益和风险的矛盾以及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高度统一。企业是由所有者、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群众三个经济利益主体组合而成的经济联合体,三方的经济利益目标各不相同,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中,这三个不同利益主体的经济目标必须予以体现,并且应使这三个相互矛盾的目标达到统一。另外,科学的目标管理应该使企业经营中的收益和风险的矛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达到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委托代理框架分为代理人选择和绩效评价两个层次,包含了经营者选择、制定规则、评价和调整经营行为四个循环的内容.隐藏了国家和经营者的两种利益。其核心是国家评价,关键是目标导向,联结点是绩效评价。现行方案在目标导向、适用范围和体系设计上的不足导致实施过程产生问题。对绩效评价方案的修订应该突出国企发展目标的社会责任;国家统一制定的评价体系应该尽量只给出原则的框架;实施方案应根据实际进行调整,权变才能保证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为规范开展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工作,更加有效发挥综合绩效评价工作的评判、引导和诊断作用,推动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2006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提出了央企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架构,该指标体系由30个指标组成,具体包括22个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和8个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其中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包括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四个方面的8个基本指标和14个修正指标。十年来,这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产生了深远影响,有效引导了企业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基本达到了其设计的初衷。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也朝着多元化管理方向发展。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国有集团经营规模日益壮大,下设的子公司数量也不断增多。但是,集团子公司与企业集团之间在整体经营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优化国有集团子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使集团母子公司管理、利益目标趋于一致,为整个集团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当前国有集团公司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应该从集团子公司的经营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建设入手,促进考核机制与时俱进,保证集团及其子公司的发展同步,保证各子公司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本文以我国国有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为例,分析了目前子公司在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企业的实际,以建立绩效管理体系、综合评价指标为出发点,从优化绩效评价指标等方面对子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改进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是实施企业绩效管理的基本工具之一,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绩效的评测与控制,并依此建立起利益导向机制,来引导企业各个层面实施既定的经营目标。对企业绩效进行全面评价,既受企业战略规划、治理结构、人员素质、管理流程等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政府法律、客户、竞争手段等多方面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发展阶段,企业使用的绩效评价方法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是准确评价企业绩效的关键环节,指标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原中央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占22个,内容涵盖企业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四个方面,课题组按照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根据“管资本”的要求对原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了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对企业的绩效评价已逐步由企业的外部深入到企业的内部。本文以绩效评价的客体和范围为出发点,从绩效评价主体、客体、目的和评价方法四个方面对企业内部组织单元与企业整体绩效评价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制造外包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在全球范围不同行业迅猛发展,这种模式一方面为企业带来一系列竞争优势,如控制和降低成本、聚焦核心功能等,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带来战略、运营、债务等风险,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经营发展。文章基于制造外包的特点分析了制造外包的优势和风险,深入剖析了在发挥外包优势和控制外包风险的目标下,对供应商管理的要求及其衡量的要素,进而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外包供应商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绩效三棱镜在企业绩效测量和管理体系中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在不同时期,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以及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同,曾先后创立了不同的绩效测量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绩效评价方法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绩效三棱镜作为新近提出的一个较为全面的、多角度的绩效衡量和绩效管理结构,在满足我国企业和谐发展、兼顾各个利益相关者利益方面具有以往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程中,维护混合所有制企业股东间的利益平衡,加强对股权多元化企业经营行为合规性的监管,防范内部人控制,使国有股权的监管机制与投资主体多元化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运行要求相符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股权多元化企业监督案例,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内在原因,提出明确国企战略定位、创新产权代表监督模式、落实责任追究、健全风险共担机制及以维护股东权益为核心实现有效监督等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黄浩岚 《会计之友》2008,(19):70-71
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在不同时期,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以及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同,曾先后创立了不同的绩效测量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绩效评价方法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绩效三棱镜作为新近提出的一个较为全面的、多角度的绩效衡量和绩效管理结构,在满足我国企业和谐发展、兼顾各个利益相关者利益方面具有以往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企业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经济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如何实现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已经成为国有企业推进管理模式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追求着自身经济利益的目标,还承载着调节经济稳定均衡发展的重任,因此,国企是否具备宏观格局的战略管理能力至关重要。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国企战略管理进行了概述,其次分析了国企战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国有企业加强战略管理的有效措施,以期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杜邦公式在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中运用进行分析后发现,杜邦公式在绩效评价体系构造中,其理论贡献是创新了核心评价指标与其它解释指标之间的连乘积内部构架,能够描述不同经济指标之间的内部依存规律,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权益人的经营目标需要。但也同时存在忽略评价主体多元性。企业发展的承接与趋势,环境决定的区域性、环境管理因素特定性等缺陷。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全面预算可以统筹规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公司内部信息沟通,使各部门的目标和活动协调一致;还可以引导员工的行为取向,为企业绩效评价提供支持,不断挖掘企业增收节支的潜力,为企业实施目标管理奠定基础。全面预算能够促使管理层扎实做好经营计划、管理规划,增强企业对经营风险的管理能力,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与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葛培华 《企业经济》2002,(10):83-84
一、国企经营者队伍的现状与问题 企业家是以经营企业为职业,通过利用自身异质型人力资本,对企业生产性活动和交易性活动进行判断性决定、综合协调和创新性活动并承担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和自身最大利益有效结合的人.企业经营者是经营企业的人,企业经营者并不就是企业家,成为企业家是企业经营者的期望目标.经过20多年的国企改革,人们对市场经济需要企业家已经逐步形成共识,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企业家.他们的观念、能力在适应市场经济和管理企业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一、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国内学者在绩效评价理论基础方面的研究,主要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产权理论、资本保全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等基础理论,着重探讨企业进行绩效评价的动因和影响因素。张蕊(2002)认为"最大""最小"法则、资本保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共同构成现代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并详细阐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