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然的人化”是李泽厚实践美学的核心概念,这一概念是在60年代的《美学三题议》中提出来的,此后这一概念被反复论述,其内涵也不断得到扩展、补充和完善。李泽厚提出的外在和内在自然人化的完整学说,是对马克思自然人化理论的一个深化,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马克思理论的一个发展。它使得马克思主义美学对于美和关感的本质有一种合理的解释,并为进一步研究美和美感的具体形成机制、结构等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社会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本所提及的“社会化”是广义的化,是化生产力。化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知识经济就是化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标志,是社会明进步的催化剂。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其中包含着“自然的人化”与“人化的自然”二的辩证统一关系,用这样的大化观审视生产力概念,确立人的主体性地位,要以化生产力一体化的新思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力科学建设。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方法论原则;另一方面,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十八世纪法国哲学思想中,启蒙学者孟德斯鸠片面的自然主义地理环境论,唯物论者爱尔维修的唯心主义社会环境说,各自都从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两个视角进行了探讨和理论的阐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则从现实的人出发,以劳动实践为基础,分别对其加以直接性或间接性地批判和继承,科学地构建了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科学理论的美学形态主要表现的简单性,统一与和谐,守恒与对称,新奇性以及公式化或形式化。科学美正是通过科学理论特有的美学形态表现出来的,其本质是自然界固有的结构与人类的认识,人类心灵深处的追求的一种高度吻合。正因为如此,科学美可以作为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科学的真与科学的美是相互统一的。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的贺嫁诗或描写婚礼过程,或表达多子多福的祝愿等,表达了先民们对家庭和谐的愿望。从生态美学视域来审视《诗经》中的贺嫁诗,会发现先民们描绘婚礼现场或表达祝福与愿望时往往借助自然物象来实现,这些自然物象反映了先民们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先民们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卢文涛 《大众商务》2010,(16):206-207
马克思在批判与继承旧自然观的基础上形成了人化自然观的辩证性,这种辩证性主要表现在他对人化自然辩证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阐述中,它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美好生活""高质量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概念,也是蕴涵着美好之意的美学概念。本文论述国民提高美学素质的重要性,并就新时代发展美学的组成部分进行了探讨,认为大致包括: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的经济美学,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的生态美学,以构筑中国精神为内核的文化美学,以和谐社会为追求的社会美学,以风清气正为导向的政治美学。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批判与继承旧自然观的基础上形成了人化自然观的辩证性,这种辩证性主要表现在他对人化自然辩证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阐述中,它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论商业美学     
商业美学是运用美学基本原理、知识、方法于商业活动中的应用学科,研究商业美学对于提高商业经济效益、美化商业环境、促使消费者愉悦购物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商业美学进行系统研究,对商业美学产生与发展、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进行阐述,搭建起一个商业美学的研究框架,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暨新中国美学六十周年全国学术会议在沈阳隆重召开,并圆满闭幕,本届美学学术会议的主题是新中国美学六十周年,与会代表就新中国美学发展的美学发展与学科建设美学基本理论研究中西美学研究审美与文化等问题做了多层面、多向度的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确立了执政党地位,并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这是由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决定的。当前,进一步加强执政为民思想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人民的要求。党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完成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13.
技术美产生于机械生产中科技与美的规律相结合的条件下,随着现代工业批量化生产,它在设计艺术审美中起着重要作用,成为设计产品的审美标准之一。文章阐述设计艺术中技术美的内容,探讨了设计艺术对技术美在功能、形式和材料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理想人格”建构显现为国人总体上的人格体征,即积极的人生态度、进取的奋斗精神、正视挑战的欲望、勇于创新的渴求、严谨求实的作风、稳重坚定的行为、善于自控的意志、善待他人的修养、团结协作的处事原则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等审美范畴。而当代大学生要在新文化建设中有所作为,就势必建构符合时代精神主流以及先进文化建设需求的理想人格的生命佳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百年美学发生发展的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20世纪的美学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与民族文化土壤上,由最初主要是吸收德国古典美学之后逐渐发生发展的;它在百年的中西融汇、中国古今整合过程中,基本形成了自身的理论框架,建构了比较稳定的理论范畴,并从一般原理不断向生活、艺术、自然和技术领域与美学史延伸,大体上实现了体系规模和致用效应,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学科。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存在种种不诚信现象,高校也日益暴露出诚信危机.因此,高校诚信教育工作应借鉴接受美学理论相关观点和方法,转换教育思路,由关注"教育"转向关注"接受",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但在借鉴接受美学原理时.不能全套照搬,无视高校工作的独特性,而应确认"教育者一教育接受者",即"教师一学生"之间的互依、互存、互动,这样才能保证高校诚信教育工作朝正确的发展方向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7.
青春文学的流行与受众的消费诉求以及市场经济的考验密不可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读者阅读作品前的心理诉求、期待视野和审美趣味等问题决定着青春文学受欢迎的程度和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考察青春文学长久以来广受青少年喜爱的原因以及现象背后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以期对青春文学现象的接受有一个新角度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审美是商业的最高境界之一,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化的进步,消费审美需求日益强烈,消费审美推动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又提升了消费者的意识和能力,研究商业美学离不开消费美学。本文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引荐《商业美学》一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下,广义的审美向度呈(狭义)审美、非审美、审丑多元并存的局面。狭义审美中,受传统文化语境影响,主张精英作为典型形象。这对塑造本土精英形象,打造中国文化形象具有巨大的文化意义。非审关,受后现代主义影响,主张消解中心主义,提倡对他者的关注。非审美将审美对象非审美化,提高了民众对于非中心话语的关注,并推进大众对他者由关注走向关怀。审丑,是中国当代艺术精神的表现,具有明显的当代性,体现了艺术家对中国当下文化命运的关注,批判意识强烈,同时,通过对丑的批判也有效地提高了民众的参与意识,共同改善中国在全球化语境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